临床研究的总结国内外运用西药氯丙嗪、三氟拉嗪、太尔登等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已为广大医者熟悉和公认。
但使用中医中药治疗精神分裂症,至今还没有比较系统的理论和较为成熟的实践经验。
为了发挥中医中药的国产优势,我们经过十年的临床专题研究,研制成中药“精分1号”、“精分2号”、“精分3号”方,对500侧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了单独中药治疗,取得了总有效率%,痊愈率%的显著效果。
为祖国医学运用中药治疗精神分裂症作了比较成功的开创性的探索,填补了中医对于精神分裂症的理论,闯出了一条新路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治疗方法。
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1)诊断:500例精神病人,全部经过三至五个以上精神病院或专科确诊,都反复在精神病院门诊或住院治疗1至15次以上未愈者。
(2)分型,按西医精神科分型法,500例精神病人中,幻觉妄想型占338例,狂躁型占132例,紧张型占30例。
根据病人就诊时的症状表现,体征显示,特别是舌苔、脉象、眼神、面部色泽及表情反应等,用中医辨证方法进行分型,500例病例,分为血虚痰火型338例,肝郁火旺型132例,阴明实热型30例。
中医分型的三个类型之症状体征是:(一)血虚痰火型症状表现:幻听、幻视、疑心有人害他(她)或暗中监视他(她)、恐惧、紧张、呆滞不语,有时又无故大笑,自责自罪,自言自语,有的终日卧床不起,情绪低落,行为退缩,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面色黄无华,双目无神直呆,对答问话不切题;舌质淡,舌尖红、苔薄黄或黄腻,脉象沉细数或沉细弦。
(二)肝郁火旺型症状表现:躁动易怒,通宵不眠,打人毁物,动作增多,发狂无时,披头大叫,有时裸体,跳水冷浴等;双眼充血,眼神直视,面赤舌质红,舌苔黄厚或灰黑少津,甚者出现于裂,脉象弦数。
就诊时不能配合。
(三)阳明实热型症状表现:烦躁不安·通宵不眠,口干渴,大量饮冷水,大叫头痛,阵性发狂,外出乱跑或来回走动踱步不停,有时大哭大闹,口中不停地自言自语,幻觉;面赤唇焦,大便干操、秘结,一般3至5日,有的甚至20余日不解大便,舌绎红或舌尖红,苔黄厚干裂或灰黑少律,脉象洪数。
上述三种不同的类裂,以其症状特点归纳起来可划分为强弱两大类别:即一类是属于狂躁刚暴,俗称“武痴”类,其病为实:一类是属于痿弱,俗称“文痴“类,其病属虚。
2,一般资料:性别:男性229例,女性271例。
年龄:20岁以下84例,21-40岁360例,41-60岁53例,61以上3例。
其中,青壮年发病最高。
职业:工人316,农民19,社青75的,学生46,干部23,军人5例,居民7例,演员2例,教师8例。
其中,工人发病者最多,社青次之。
病程:一年以内181例,二至五年158例,六至十年98例,十一至三十年63例。
3,代号方药物组成:精分1号方:·····························精分2号方:·····························精分3号方:·····························方法与效果1.方法:(1)代号方的选择:属血虚痰火型者,选用“精分2号方”;属肝郁火旺型者,用“精分l号方”;属阳明实热型者.用“精分3号方”。
(2)疗程:每日服药1剂,每周6剂,24剂为一疗程。
自接受中药代号方治疗的病例,即停止服用其它任何药物。
有的患者已经很长时间在服用氯丙嗪、太尔登等药物者,为考虑其习惯,在开始服中药代号方的四天内先减半量,尔后停用。
(3)反应及注意事项:服用中药代号方后,一般1至2剂,即开始出现腹泻,少者每日5-6次,多者可达I5次以上,这种腹泻·是用药所期望的,切勿惊慌。
一般规律是,腹泻出现的越早越猛,疗效越快。
大多数患者服药一周,腹泻达100余次。
从未见习病人有失水、气短或承受不了的反应。
相反.随着腹泻增多,舌苔脉象和热象体征的消退,神志迅速清醒。
为了验证病人排出的大便,曾反复多次对粪便进行化验,均未发现诸如脓球,白血球,红血球等。
服药期间,忌食洒,烟、辣椒等辛燥之品,以免生热,可多喝水,以利于冲洗肠道,促进新陈代谢。
2.效果:(1) 500例精神分裂症,服代号方后,痊愈4 0l侧,好转93例,无效6例,痊愈率为%,总有效率为%。
(2)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标准l症状全部消失,自知力彻底恢复,对精神症状的体会如同正常人一样作比较深刻的认识。
在对话、反应及对周围环境的关系上,达到病前健康时水平,能正常的上班工作、学习和处理日常生活。
好转标准: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部分恢复,基本上能料理自己的生活,完成部分工作和学习.但距正常人尚有一些差距,霈经常服些清热药物予以维持。
无效标准,,①持续服药一疗程,症状无改善者。
②因经济困难,无人护理,缺人送诊.病人拒药及其它多种因素而致治疗中停者。
,③路途遥远,往返不便,服药后未见回音,下落不明,疗效不清者。
讨论1.中医对精神分裂症病因病机的认识精神分裂症的产生,不是单一致病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临证观察,其主要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机理,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1)与自身中毒有关:众所周知,主管人的思维、情感、智能和意识的机构是大脑。
在一般情况下,脑的血液循环和代谢活动极为旺盛,并且始终保持着血流量的相对稳定。
为了保证大脑正常功能的进行。
不管是睡眠、醒着、躺卧、站立、快乐、愤怒等种种状态下,成年人的大脑每分钟都需要500-600毫升的氧气和75-100毫克的葡葡糖。
也就是说,大脑在每分钟内需要正常动脉氧分压和含有正常血糖量的血液700-1000毫升,这些血液约占心脏总输出量的1/5,为大脑提供30瓦特/分的能量。
脑的重量仅占体重的2%。
但尽管大脑的重量和体积小,若以它的耗氧量计算,却占全身耗氧量的15-20%,从这些数字里,我们可以充分看出,大脑功能的正常与否,决定于体内血液循环和其它体液循环的状况,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直接和非常密切的。
体内代谢机能失调时,往往影响到供给大脑的血液质量,会带进有毒物质,从而导致大脑“自身”中毒。
这在临床上每每反映出来。
如绝太多数病例具有不同程度的代谢功能失调的历史。
有两天不解小便者.有长达24天不排大便者;还有整个夏天身上不出汗水者……。
根据500侧统计,有大便秘结史者,竟占%。
大便长时间积存在肠腔之中,小便也不能正常排解,代谢产物不能顺利地排出体外。
这就造成了有毒物质在血液中的不断积蓄,而这些积蓄的毒素,随着血液循环对大脑的不断供给,又带给了大脑,其结果必然造成脑细胞对这些有毒物质的吸收,形成脑细胞中毒,从而导致太脑功能的异常。
出现思维、情感、智能上的反常和行为的怪异。
这种自身中毒,在国外文献上也曾有过提示-并把某些精神病称为毒血性精神脑病。
在日本有的学者则认为“这种脑症状的发病,除受这些有毒物质积蓄的制约外,与血液中酸碱平衡、电解质变化、糖代谢障碍及脑压增高也有关系”。
(2)与内热炽盛有关:内热炽盛的概念,是通过大量精神病人呈现明显的热象体征而总结出来的。
在大量精神分裂症病例中发现,绝大多数病人尽管存在着诸如幻觉、妄想、狂躁等不同的症状群、但么应出来的舌苔、脉象、眼神、面色等体征,却有着一致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就是以显著的热象为标志。
“热”这种致病困素,和自身中毒的“毒”,事实上是性质相同”程度有别的两种病理产物。
代谢紊乱可以生“热”;精志忧郁也可生“热”。
根据大量病例的病史,就可以清楚的看到,绝大多数病例,一般都有着明显的情感上的诱发因素,如吵架,斗殴、失恋、亲人亡故、政治陷害等巨大精神创伤过程。
_这种剧烈刺激,造成情感上的过度抑郁和愤懑,正如《内经》所说的:“喜伤心、悲伤肺、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一样.情感的过分强烈和持久。
必然引起脏腑功能的失调,内“热”出此而生。
诸如心火、肝火、胃火等等,这就是内经中所说的“五志过极”,均可化火的机制。
当这些内火炽盛的时候,脏腑功能被严重地干扰.气机运转受到阻滞,水液运行受到破坏。
导致新陈代谢紊乱。
这些内在的异常现象,又反过来影响情感和行为的失常。
从积(郁)久化热形成的致病因索影响到内脏功能失调;又从内脏功能失调反过来干扰大脑功能,这种恶性循环,逐渐导致诸如狂爆不安、通宵不眠、打人毁物、幻昕幻觉、妄见妄言等精神分裂症状群。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内经》上听说的“诸躁狂越,皆属于火”的理论。
(3)与性格缺陷有关:性格,作为一个人对待事物和处理问题的特性来说,是客观存在着的。
但性格作为一种疾病发生的内在基础和因素,在精神分裂症这种疾病中,是有必要引起医家们重视的。
我们曾虽对500倒病例发病前的性格做过统计:发现95%以上的病人在发病前,都分别存在着急躁、任性、孤僻、胆小、沉默、寡言、多疑、敏感、气量狭窄、屈强好胜、固执己见等等。
其中尤以孤僻、寡言、气量狭窄最为多见。
实事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性格,这本来是无可非议的,问题是性格超出寻常,或者过于极端和突出,那末,就这种性格本身来说,似乎可以认为是一种缺陷了,所以我们将这种性格称为“病态性格”。
一旦具备了这种“病态性格”,它对外界精神刺激的耐受量,就必然会下降。
遇到正常入党得属手一般性的刺激,病态性格的人则感到难以忍受。
尚若刺激比较强烈或持久,则会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
如当遇到巨大精神刺激时,性格屈强固执的人,往往钻“牛角尖”,表现出极大的愤懑而不能自拔;性格急躁的人,则表现暴跳如雷,怒不可蝎而不能自制;性格孤僻的人,表观出忧愁郁闷,不语或惊恐失神等等。
随着病态性格的特点而出现的不同反应,产生不同的症状群,分别导致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狂暴不休、幻觉妄想、甚至昏倒、木僵等异常。
同时,性格的不同还关系到疾病的类型。
总之,这些由于性格缺陷而导致对外界刺激适应性的降低,是产生精神分裂症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