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区别

国家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区别

国家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区别:1.任务和职权。

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行政权,有权制定相应法律规范,并依法采取各种法律措施。

2.组织和活动方式。

国家行政机关采取首长负责制;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实行合议制;法院、检察院实行委员会制。

3.能动性。

行政机关可以主动制定法规,司法机关是相对被动的。

国家行政机关与行政组织、行政机构的区别:1 / 1国家行政组织:是为实现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由国家按照宪法、组织法和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设立并负责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的特殊社会组织。

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行政机构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他具有法人资格、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承担因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的行政单位。

行政机构:是指构成国家行政机关的内部各单位,他是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服务的,对外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发布决定和命令,其行为的一切法律后果皆归属于其所属行政机关。

只有行政机关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可以成为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一方特定主体。

行政机构一般可作为行政相对人而成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只有在法定授权的情况下,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国家行政机关(一)中央行政机关所辖区域及事务范围涉及全国的行政机关。

1.国务院(1)行政法规的制定权、行政措施的规定权、行政决定和命令的发布权。

(2)对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监督权。

(3)对全国各项行政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权。

(4)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2.国务院各部、委员会(1)部门规章的制定权;(2)对本部门所辖事务的管理权;(3)对行政纠纷的裁判权。

3.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和直属机构,主管某项专门业务,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

前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后者:国家税务总局直属机构:行政首长不是国务院组成人员,其法律地位低于各部、委员会。

同时,具有独立的职权和专门职责,可以在主管事项范围内,对外发布命令和指示。

(1)规章制定权;(2)行政事项处理权;(3)争议的裁判权。

4.国务院各部、委员会管理的国家局依据我国组织法的规定,国务院可以根据国家行政事务的需要,设立若干行政主管职能部门。

5.国务院的办公和办事机构主要职能是协助总理办理专门事项。

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1).执行权(2).决定、命令的发布权和规章的制定权(3)领导和管理权(4)保护、保障权(5)对本级政府职能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行政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权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职权:(1)决定、命令的发布权(2)对行政事项的主管权2、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县级以上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1.依据方面的特征和区别行政授权必须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明文授权规定为依据。

行政委托也必须依法进行。

不过,不如行政授权那样严格。

2.方式上的特征和区别行政授权必须符合法定的方式。

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行政委托的法定方式,都是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以较具体的委托决定来进行的。

3.法律后果上的特征和区别行政授权的法律后果,会使某一原本无行政主体资格的组织取得行政主体资格,或者使其原有行政主体的职权范围扩大,职权内容增加。

行政委托的对象可以是另一行政主体,也可以是其他社会组织,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是法定的个人,但均不会因此发生职权以及职责的转移,被委托的组织或个人也不能因此而取得行使被委托职权的行政主体资格。

行政机关以外行政主体的具体形态(一)行政机构1.概念:行政机构不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对外行使行政权。

2.特征:(1)行政机构是一种行政组织。

(2)行政机构设立的法律根据,多为行政组织法。

(3)行政机构依照法定授权,方能成为行政主体。

(4)行政机构通过法定授权取得行政主体资格,并不意味着它同时取得法律上的其他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3.行政机构成为行政主体的具体类型(1)依照法律、法规的授权规定而直接设立的专门行政机构。

(2)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

一种是各级人民政府直属的内部机构,另一种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内部机构。

(主要)(3)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

公安派出所(二)其他社会组织1、范围:即行政系统以外的社会组织。

2、性质:具体存在形态可以是企业单位、事业单位,也可以是社会团体或者群众性组织。

3、具体类型:(1)行政性公司。

如,烟草公司、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

(2)根据授权从事一定行政职能活动的事业单位。

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3)根据授权从事一定行政职能的企业单位。

(4)被授予一定行政职权的社会团体、群众性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

如,工会、律师协会、妇联、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

行政行为概述一.概念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或履行行政职责所做出的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二.特征(一)公共服务性(二)从属法律性(三)裁量性(四)单方意志性行政主体行使国家行政权的行为(五)效力先定性(六)强制性三.内容(一)赋予权益或科以义务(二)剥夺权益或免除义务(三)变更法律地位(四)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四.效力(一)公定力是指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一经做出,不论其实质上合法,都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予以尊重的一种法律效力。

(二)确定力是指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具有不可变更力,即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和不可争辩的效力。

是对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而言的法律效力。

(三)约束力 1、对相对人的约束力 2、对行政机关的约束力(四)执行力行政行为(一)-----抽象行政行为一、特征(1)对象的普遍性。

(2)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

(3)准立法性。

二、分类(1)行政机关的行政立法行为(2)行政机关除行政立法行为以外的抽象行政行为三、有效成立要件(1)行政立法经享有相应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讨论决定。

(2)行政立法经行政首长签署。

(3)行政立法公开发布。

行政立法行为一、行政立法的概念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二、行政立法的分类1、一般授权立法和特殊授权立法2、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3、执行性立法、补充性立法和实验性立法三、行政立法的主体1、国务院2、国务院各部、委员会3、国务院直属机构4、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5、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6、作为经济特区的市人民政府7、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四、行政立法权限的划分1、国务院的立法权限需有法律规定2、国务院各部门的行政立法权限国务院是由各部、各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直属机构组成。

国务院根据法律法规,在本部门内,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

3、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的行政立法权限只在规定范围内行使。

五、行政立法的程序1、立项编制年度计划2、起草3、审查4、决定5、签署与公布行政法规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例外:国家安全、外汇汇率、货币政策可当日施行)6、备案六、对行政立法的监督1、权力机构对行政立法的监督事前监督:授权立法;事后监督:一般立法或特殊立法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2、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3、人民法院对行政立法的监督行政行为(二)----依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一、行政给付又称行政物质帮助1、形式:(1)抚恤金(2)特定人员离退休金(4)社会救济、福利金(4)自然灾害救济金及救济物资二、行政许可1、特征(1)行政许可的主体为特定主体(2)行政许可是一种依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无申请,即无行政许可(3)行政许可原则上是一种受益性行政行为(4)行政许可决定具有多样性(5)行政许可一般为要式行政行为(6)行政许可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是指许可的申请、审查、批准以及监督管理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2、程序(一)行政许可的一般程序1、申请程序2、受理程序3、审查程序4、听证程序5、决定程序限期作出行政决定,最常见决定程序6、期限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行政许可之日起20日内作出决定。

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可延长10日。

7、变更和延续(二)行政许可的特别程序1、招标、拍卖程序(1)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中标、签订合同和颁发许可证(2)拍卖委托阶段、公告与展示阶段、实施阶段2、认可程序考试、考核、核准3、登记程序申请、受理、审查与决定三、行政奖励四、行政确认(一)特征:1、行政确认是要式的行政行为2、行政确认是羁束的行政行为3、行政确认的外在表现形式往往以技术鉴定书等形式出现,在较大程度上受到技术规范的制约,并由此决定管理相对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

(二)分类(1)按行为的动因不同可以分为依申请的行政确认和依职权的行政确认前者---指必须由相对人提出申请,行政主体才能进行的确认,如,工商企业营业登记,婚姻登记等等;后者---它不必以相对人的申请为条件。

如,纳税鉴定,审计鉴定等等。

(2)按行政确认对它种行为的关系的不同,可以分为独立的行政确认与附属性的行政确认前者---自己发生归属于自己的法律效果的行为。

如,各种证明行为。

后者---这种行政确认是为了满足行政目的的需要作为前提条件出现的。

如,自然资源所有权、使用权发生争议以后,当事人申请主管行政机关解决,处理机关就必须在确认权属之后才能进行裁决。

(3)按对象不同,分为对身份、能力(或资格)、事实、法律关系和权利归属的行政确认。

(最重要的分类)行政确认又称行政确权,其涉及领域主要有:1、不动产所有权的行政确权。

2、不动产使用权的行政确权。

3、经营权的行政确权。

4、工业产权的行政确权。

主要有:第一,不动产所有权的行政确权。

第二,不动产使用权的行政确权。

第三,经营权的行政确权。

第四,工业产权的行政确权。

指专利管理机关和商标管理机关对公民组织的专利权、商标专用权依法颁布专利证书的行为,等等。

五、行政裁决(一)种类(1)损害赔偿裁决。

(2)权属纠纷裁决。

(3)侵权纠纷裁决。

这种裁决通常与损害赔偿裁决一起使用,单独做出的比较少。

(二)程序(1)申请。

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如《商标法》规定为15天,《专利法》规定为3个月。

申请必须提交申请书,口头申请作为例外。

(2)受理。

(3)调查、审理。

(4)裁决。

七行政行为(三)---依职权具体行政行为一、行政征收(一) 行政征收的内容(1)税收征收。

包括对内和涉外。

(2)资源费征收。

单位和个人在开采、使用国有自然资源时必须依法向国家缴纳资源费。

(3)建设资金征收。

是为确保国家的建设,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实施的征收。

如,港口建设费的征收,等等。

(4)排污费征收。

(5)管理费征收。

(6)滞纳金征收。

(二)行政征收的分类以行政征收发生的根据为标准,可分为三类:(1)因使用权而引起的征收。

资源费、建设资金的征收可归入此类。

(2)因行政法上的义务而引起的征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