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等主编)学习参考资料(“30、40年代文学”部分)一、基本知识与基本概念[填空类知识]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基本理论主张是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首先提出的。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于1928年。
3、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大会在上海举行。
鲁迅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
4、1930年代中期,李劼人发表了三部连续性的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它们将辛亥革命时期的四川社会史诗般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5、丁玲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早以明确强烈的女性意识写作的女作家,是20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
6、1931年秋丁玲在《北斗》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小说《水》,茅盾认为这是一篇标志着“过去的‘革命与恋爱’的公式已经被清算”的小说。
7、丁玲的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表现了“我”对年轻的贞贞的同情与对解放区仍然存在的浓厚的封建意识的批判。
8、施蛰存取材于《水浒》而作的《石秀》,从弗洛伊德学说出发,几乎把《水浒》中的英雄写成了一个现代色情狂和性变态者。
9、《蚀》是茅盾小说的处女作,原稿笔名为“矛盾”,后由叶圣陶改为“茅盾”。
它是由三个系列中篇所组成:《幻灭》、《动摇》、《追求》,各自独立成篇,又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10、《子夜》原名《夕阳》,初版本内封的题签下反复衬写着的英文是:In twilight ,a romance of modern China。
11、《离婚》的发表,标志着老舍创作的核心思想――批判市民性格和造成这种性格的社会生活环境、思想渊源和文化传统――得以全面而系统的确立。
12、张大哥是小说《离婚》主人公之一。
13、巴金的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塑造了一个恨人类的主人公――杜大心。
14、在前期创作中,巴金自己所喜爱的是总题为《爱情三部曲》(包括《雾》、《雨》和《电》)的三个中篇,这是一部巴金心目中所认为的革命者的“生活教科书”。
15、左联诗人较著名的是殷夫,鲁迅称其诗“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16、洪深创作于1922年的剧作《赵阎王》,所运用的表现主义艺术直接模仿于当时正走红的美国剧作家奥尼尔的《琼斯皇》。
17、被戏剧界称为“好一记鞭子”的三个短剧《三江好》、《最后一计》和《放下你的鞭子》,是风行一时的国防戏剧。
18、张爱玲的主要短篇小说及收入《流言》的散文作品,都发表于1943-1944年的两年间。
其中,《金锁记》可以称之为“女性情欲的研究”,是张爱玲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封锁》讲述的是公司职员吕宗祯与大学助教吴翠远在电车上偶遇的一段恋爱故事。
19、小说《财主的儿女们》以苏州巨室蒋捷三一家的风流云散、分崩离析和其子少祖、纯祖的人生历程为中心,展现了广阔的生活画面,具有很大的概括性。
20、有研究者认为:“《金粉世家》如果不是章回小说,而用的是现代语法,它就是《家》;如果不是小说,而且写成戏剧,它就是《雷雨》。
”21、陈白尘完稿于1945年的《升官图》,其喜剧构思与喜剧性情节、场面、手法,都借鉴了果戈理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
22、评书体小说的基本要素特征:故事相缀,情节连贯,结构单线,语言通俗。
23、《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部小说与小说《暴风骤雨》、歌剧《白毛女》曾于1951年同获前苏联斯大林文学奖。
[辨别性知识]1、小说()是老舍根据自己被毁于战火的长篇小说《大明湖》的主要情节改写的。
①《柳家大院》②《月牙儿》③《微神》④《黑白李》2、老舍的小说()在类似科幻小说的外衣下寄寓着明显的政治讽刺意旨,亦是作家“国民性”沉思曲中响起的变奏。
①《老张的哲学》②《赵子曰》③《二马》④《猫城记》3、老舍作品中唯一的爱情小说是()。
①《月牙儿》②《微神》③《断魂枪》④《柳屯的》4、30年代诗坛上,被称为“泥土诗人”的是()。
①艾青②田间③臧克家④蒲风5、洪深的代表作是()。
①《赵阎王》②《农村三部曲》③《包得行》④《鸡鸣早看天》6、以“刘西渭”笔名发表了许多文学评论的剧作家是()。
①郭沫若②田汉③熊佛西④李健吾7、现代娓语式散文开创者之一是()①林语堂②何其芳③丰子恺④夏丏尊8、报告通讯《萍踪寄语》的作者是()①瞿秋白②邹韬奋③夏衍④宋之的9、下列关于《日出》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①揭示出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之间“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现象。
②成功地描写了一个拼命往上爬而终于被摔下来的银行秘书李石清的形象。
③安排了一个不出场的人物金八,作为恶势力统治的代表。
④全剧三幕剧情展开的时间是:黎明前,黄昏、午夜,凌晨日出。
10、下列陈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①《画梦录》的作者是何其芳。
②《鹰之歌》的作者是丽尼。
③《囚绿记》的作者是陆蠡。
④《缘缘堂随笔》的作者是夏丏尊。
11、下列关于“战国策”派的陈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①“战国策”派在抗日战争时期出现。
②在文学上主张以恐怖、狂欢和虔恪作为创作的“三道母题。
③这一派中只有陈铨主要是个作家。
④小说《野玫瑰》是陈铨的代表作。
12、艾青的长诗()抒写女大学生唐尼走出个人小天地投向抗日洪流的思想转变历程。
①《向太阳》②《火把》③《雪里钻》④他死在第二次》13、下列夏衍作品中,不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正剧的是()。
①《心防》②《法西斯细菌》③《芳草天涯》④《上海屋檐下》14、阿盖公主这个形象出自郭沫若的历史剧()。
①《棠棣之花》②《虎符》③《孔雀胆》④《南冠草》15、下列沙汀小说中,创作于抗战爆发前的一部是()。
①《在其香居茶馆里》②《兽道》③《淘金记》④《奇异的旅程》16、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主人公是()①虞家茵②姜长安③葛薇龙④白流苏17、小说《啼笑因缘》中,与樊家树终结百年之好的人物是()。
①沈凤喜②关秀姑③何丽娜④白秀珠18、下列各项陈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①《边区自卫军》的作者是田间。
②《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李季。
③《漳河水》的作者是阮章竞。
④《死不着》的作者是张志民。
19、下列各项陈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①水生嫂是孙犁笔下的人物。
②李有才是赵树理笔下的人物。
③杜善人是丁玲笔下的人物。
④韩老六是周立波笔下的人物。
20、《王贵与李香香》是采用了陕北民歌()的格式和手法写成的。
①“花儿”②“信天游”③“青羊调”④“秦腔”[概念性知识]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鲁迅在成立大会上发表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讲话。
“左联”的成立标志着党对文艺事业的直接领导,明确了文艺同革命的密切关系。
2.两个口号的论争1935年,在全民族救亡运动的推动下,由左翼作家周扬、郭沫若等提出了“国防文学”口号,立即得到了广泛响应。
但在提倡这个口号中,左翼作家仍不能免除左倾幼稚与宗派主义的情绪。
突出表现在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的论争中。
后一口号是冯雪峰、胡风为补救“国防文学”的不足,由胡风提出的。
鲁迅为此抱病写了《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等文,主张两个口号并存。
3.人文主义文学思潮新月派理论家梁实秋,在20年代、30年代持人文主义文学思想,并且因其与左翼文艺思想的抵牾而产生过影响;与之相近且同左翼文艺思想有较大距离的,还有朱光潜、沈从文、宗白华、梁宗岱等人的文学主张。
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对西方的文艺思潮有一个通观,比起五四和当时的一批间接、部分了解西方文艺的作家与倡导者们,更了解世界文艺的真相,他们与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贯通也超出于一般水平。
他们的文艺思想本质上是承传了五四文学的人文主义思想,而与当时左翼革命文学所理解的中国现实政治的需要有一定距离,也因此而受过责难。
4.“革命+恋爱”小说模式“革命+恋爱”的小说模式是出现于30年代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
代表作家蒋光慈(又名光赤)在其后期创作的《丽莎的哀怨》、《冲出云围的月亮》、《野祭》、《菊芬》和《最后的微笑》等中长篇小说中,描写革命者的恋爱故事,在革命题材的一贯粗豪的情感中注入浪漫的柔情,极力为革命者蒙上一层罗曼蒂克的面纱,内容不是革命如何战胜恋爱、如何为恋爱所累,就是在革命中情感得到升华,形成了“革命+恋爱”的概念化、模式化写作,被称为“革命的罗曼蒂克”。
这种模式一度在左翼文坛中蔓延,茅盾、瞿秋白等对普罗文学的这种“革命的罗曼蒂克”曾给予批评。
5.“东北作家群”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件发生之后,对这一事件反映最敏感、最直接、也最激烈的当推东北的一批青年作家。
他们日益思念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的故土,一部又一部的作品在他们的笔下问世,传达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他们被称为“东北作家群”,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舒群、白朗、罗烽和李辉英等,代表作品是被鲁迅编入“奴隶丛书”的《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
6.“孤岛”文学运动也称上海“孤岛”文学运动,自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的4年零1个月里,上海的英法租界区成了特殊环境,整个上海及上海四周的大片国土沦于敌手,这两个外国租界犹如汪洋中的一块孤岛。
留在上海的进步文艺工作者利用这一环境继续开展各种公开的和隐蔽的抗日文艺活动。
“孤岛”文学运动中,戏剧创作比较活跃,杂文创作也风行一时,出版了《鲁迅全集》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孤岛”政治环境恶化,进步文艺活动渐歇。
7.“京派小说”“京派小说”指30年代的一个小说流派。
出生于湘西的沈从文,到都市后对故乡山水一往情深,在湘西奇绝的穷山恶水中构筑人性的神庙,创作了一系列平平淡淡却令人回味无穷的“边城小说”。
与沈从文的创作风格相类似的作家还有靳以、萧乾和凌叔华等,由于他们的小说都具有地域性和抒情性,并且都身处北京,因此他们的小说被人们称为“京派小说”。
8.新感觉派小说1930年代上海这个畸形繁荣的大都会中,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小说派别:“新感觉派”,它提供了一种有别于茅盾、老舍的都市文学形态。
其特点是表现都市社会病态的生活,追求瞬间印象与感受,长于描写人物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
新感觉派的出现,与当时汹涌的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和日本新感觉派小说有直接的关系,代表作家有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等人。
新感觉派小说使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一起,共同组成30年代小说交响乐的不同声部。
9.“反英雄”与“反高潮”“反英雄”指的是小说《围城》中方鸿渐这类小人物。
在小说中,主人公方鸿渐隐喻了一场犹豫不定的追寻游戏,在这个“反英雄”的小人物的寻梦过程中透露出作者对于人生的形而上的思考。
“反高潮”指的是张爱玲小说的结构方式。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情节的发展虽然不免有人们所不熟悉的细节,不过大体还是可以预期的,但是故事的结局却往往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小说的“故事性”发展向特定方向转化、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