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专题题目:微电影《假象》的创制实践学号姓名:只是2014010410004 李洪玉学院:应用文理学院专业:新闻与传播指导教师:李彦冰卢莎协助指导教师:赵珣2016 年5月21 日摘要(这不是摘要的内容,摘要不是这样的写法,摘要应该将你们的主要观点写在这里。
达到让人不看你后面的内容就能知道你写的是什么。
)我们的这次实务专题的项目是拍摄传销微电影,两个月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微电影已经成功拍摄完毕。
在这篇总结中,我们组会记录本次微电影拍摄的过程,遇到的困难和收获,也将记录拍摄过程中每一个人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总结拍摄收获目录摘要 (I)引言 (1)1 课题概述 (2)1.1课题目的和意义 (2)1.2 课题的主要任务 (2)1.3 研究方法 (2)2 文献综述 (3)2.1 文献调研情况 (3)2.2 文献归纳、分类 (4)2.3 文献分析、总结 (5)3 对象分析 (6)3.1实体分析 (6)3.2 环境和影响因素分析 (7)4 研究步骤与进度 (8)4.1 研究步骤 (8)4.1.1 实际研究步骤 (8)5 研究成果 (9)5.1 自我评价 (10)结论 (11)致谢 (13)参考文献 (14)附录A (15)引言本实务专题项目我们组选定的表现形式为微电影,题材是关于现在社会上大家嗤之以鼻的传销,这是一部关于传销的微电影。
为什么以此为题?因为憎恨。
一直以来,我们以为只会在电视中、报纸上听闻的传销,有一天它会真真切切的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朋友身上,这令我们震惊,在听了朋友的真实经历后,感受到了传销组织的黑暗、体会到了社会监管的无力,以及目前法律的不完善。
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我们认为有责任将传销这一严重危害社会的组织再次暴露在大家面前,希望通过我们的微薄之力,让大家对传销在认知上有所提高,行动上有所戒备,更希望相关部门在监管上有所作为,国家在法律制定上更加完善。
1 课题概述传销,这是当今社会最为敏感和妇孺皆知的字眼。
也是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在社会上,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圈子里以及街谈巷议,每当涉及到传销行业,无不嗤之以鼻。
传销,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美丽面具下的魔鬼,一颗社会的毒瘤,被国家工商总局命名为“经济邪教”、“精神鸦片”,从80年代末期进入中国至今20多年,横扫中国大陆每个角落,毫不夸张地说,除了西藏外,到处都能看到传销人的身影,甚至很多城市成为几十万的重灾区,用“老鼠会”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受害人群以亿为单位计算,传销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都将是一个噩梦。
目前非法直销参与人数近百万,涉案金额巨大。
新花样传销:“美好人生”精英培训励志课程? “提升自我,感召他人,收获美好人生。
”这样的理念听起来是不是很积极也很诱人?一种“全封闭体验式”的励志课程,这些人打着“精英培训,提升自我”的噱头,通过5天4夜的集中“洗脑”,让培训者觉得自己提升了沟通技巧,重新审视与他人的关系……最终达成拉来更多培训者的目的。
所以在这个打不散的传销的社会大背景下,我们明白人所能做的就是让大家了解传销,认清传销,远离传销。
1.1课题目的和意义第一,通过微电影的创制揭示传销作为经济邪教的本质与危害。
(详细论述)致力于通过微电影的作品形式,表现出传销对家庭、个人的危害,引发出社会共鸣,作品的意义在于将微电影和传销热议话题相结合,呼吁社会不要单纯为了想赚钱,头脑一热做糊涂事。
第二,通过微电影的创制实践提高自身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第三,通过本电影的传播提高初入社会者对社会丑恶现象的辨别能力。
通过我们呈现出来的作品,能够给观影者,尤其是初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敲响警钟,认识传销、了解传销,并建立防范意识,保护自己、家人及朋友。
1.2 课题的主要任务第一,创作微电影作品《假象》,时长9分钟。
第二,练习运用各种拍摄技巧,包括·········第三,锻炼团队协作精神。
1.3 研究方法第一,文献研究法。
(详细说明你们是如何运用文献研究法的)前期搜索、参考大量关于传销的文献、新闻、视频等资料,小组内部讨论、确定剧本方向,最终落实拍摄。
第二,实地调查法。
(要详细说明你们是如何运用实地调查法的)第三,访谈法。
(要详细说明你们是如何运用访谈法的,都访谈了谁等等,访谈的内容是什么)2 文献综述为了能够更好地把这个选题做好,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视频资料。
2.1 文献调研情况(第一,你这里要归纳总结以传销为内容的或者包含传销内容的电影、电视剧的情况,可以做详细的介绍。
第二,要归纳有关传销的特点、模式等的情况。
第三,要归纳国家对这类情况的打击情况。
)【课题研究的国内发展历程及现状】国内发展历程:自1990年底,传销作为一种营销模式开始在我国出现,但是由于其逐渐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逐步被政府限制直至全面禁止。
1998年国家全面禁止传销经营活动之后,传销活动开始改头换面,由公开转入地下,从1999年开始在一些地区抬头,随后向全国蔓延,而且愈演愈烈。
同时,随着近年来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对传销违法犯罪活动的持续打压,传销的形式与手段逐步衍生、变异,更加隐蔽,更具欺骗性,当然,其危害也日益严重。
国内发展现状:现在国内传销分为大概三种形式:(一)异地拉人头传销。
又被称为异地据点传销。
传销组织一般多以“介绍生意”、“介绍工作”或“招聘”等名义,谎称可以获得高额回报,利用亲属、朋友、同学、战友等各种关系,通过打电话、写信或者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等手段,将人员骗往异地,通过采取利诱甚至威逼、暴力等手段,对被骗人员进行人身控制和精神控制,使其最终交纳入门费,加入传销组织,并由被骗走向骗人的道路。
异地拉人头传销组织在聚集地租赁民宅,实行分散居住,集中上课洗脑。
传销组织一般把传销人员组成若干个“家庭”,实行“家长制”管理,一个传销居住窝点一般住有10名左右传销人员,由一名家长进行管理,即对下线成员的行为和思想实施监控,并直接组织下线成员再发展新人加入。
异地拉人头传销组织发展下线的手段,一般是通过实行人身控制和精神控制,手段相当恶劣。
(二)网上拉人头传销。
即利用互联网从事的拉人头传销活动。
与传统的传销形式不同的是,网上传销以互联网为依托,组织者在网上发布传销信息,参加者接收信息,按照信息指示完成加入和发展人员的流程,反馈个人帐户资料、发展下线情况等信息,形成“信息链”;在资金流转上,通过银行汇兑、邮政汇款实现收取钱财,发放回报的流程,形成“资金链”。
其中不少没有真正的商品销售,完全依靠“信息链+资金链”运作。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交易主体的虚拟性、数据传输的快速性、信息可加密等特点,使得网上传销发展速度更快,传播地域更广,吸纳资金更大,受害人数更多。
目前网上传销在我国发展蔓延很快。
例如:广东警方侦破的珠海中都阿星贸易公司网上传销案,以电子商务为幌子,通过互联网发布广告吸收会员,很短时间就发展了22个省的4436名会员。
(三)本地拉人头传销。
是指参加人员主要是本地群众的拉人头传销活动。
和异地拉人头传销不发展本地人加入不同,本地拉人头传销一般在当地人中发展网络。
这种传销一般有商品作依托,但是,商品只是道具,往往价格虚高,并不能改变其拉人头的本质。
前面讲到的玛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传销案,就是典型的本地拉人头传销活动。
2.2 文献归纳、分类(这里的文献太少,要增加,每个部分至少要增加到10种以上,而且要增加国家对打击传销所发布的官方文件作为单独的一类。
)书籍归纳:[1]《那些年,我们被传销的日子》作者:谢祖庆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7月[2]《我在传销中的82天》作者:刘年出版社:军事谊文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1-1[3]《中国二十年重案追踪:传销案》作者:元坤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时:2010-9-1网络文献归纳:(一)网络视频文献:2012年《媛媛》校园传销微电影/watch/01499832218856629973.html?page=videoMultiNeed大学生自编自导《体验》传销微电影/ptv/vplay/25326552.html?ch=baidu_s微电影《我的传销时代》/Play/show/id/6967932(二)网络文献:[1]传销犯罪的基本问题张明楷-《政治与法律》-2009-[2]论非法传销行为的司法定性与立法完善陆诗忠-《河北法学》-2005-[3]传销犯罪独立成罪的合理性及模式——兼评《刑法修正案(七)》袁彬-《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4]关于组织领导非法传销罪的几个疑难问题分析李明-《湖北社会科学》-2009-[5]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解析王小青-《中国检察官》-2009-2.3 文献分析、总结(你们这里的文献综述太简单了,这里要将你们所搜集的关于传销的、研究传销的文献的主要观点给综述一下。
要对传销的特点、传销传播的特点、传销的模式等进行详细的归纳、概括)【分析】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各种变相的传销活动也变得越来越猖獗,传销案例也时有发生。
案例:张某某,男,21岁,为计算机控制技术06级的学生。
张某某性格外向,和同学关系处理的不错。
由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大爆发,给身为2009届应届毕业生的张某某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而且由于张某某家在农村,经济条件较差,在校3年学习期间有2年靠国家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因此该生急于寻找理想的工作,在2009年4月份即将毕业前被其高中同学以介绍高薪工作为名拉入传销组织,骗至三门峡一传销窝点洗脑,在被传销组织灌输一夜暴富的思想后,开始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通过该事件,我们知道大多数大学生进入传销的首要因素就是:他们想急于找到一份待遇好的工作以实现所谓的人生抱负。
非法人员也是牢牢抓住这一特点,对现在大学生进行哄骗的。
张某某之所以被骗,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原因在起作用:首先,该生接触社会面较狭窄,涉世未深,思想单纯,容易轻信他人,缺乏社会经验、识别陷阱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对传销组织的欺骗性、隐秘性和危害性认识不够,这次受骗就是因为经不起同学的蛊惑而上当受骗;其次,由于该生家庭比较困难,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快速致富,尽快使家庭脱贫。
这种急功近利心理导致他对传销鼓吹的一夜暴富的神话具有浓厚的兴趣,把传销当成了实现理想的阶梯,难以抵御所谓的高薪引诱和一些不切实际的“糖衣炮弹”的诱惑。
非法传销分子正是利用张某某的这种心理,借助一些新的营销理论来粉饰自己,如些新思维著作《财富第五波》、《告别贫穷》等,用花言巧语攻破心理防线,使其甘愿落入传销组织的圈套中无法自拔。
【总结】综上,传销虽然无孔不入,但是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具备有辨别传销的能力,不仅要做到自己能理智分析面对,必要时还要监督家人朋友,在社会中自觉抵制和消灭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经济运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