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朋友们,大家好!相聚即是缘分!首先我代表我们河南青年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是大家此次旅程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小何或何导。
下面呢,隆重的给大家介绍我们这位后脑勺最帅的司机——王师傅,王师傅拥有十几年的驾龄,驾驶技术精湛,有他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就可以放下心来轻松游玩了。
这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既然我们上了同一辆车也算是一家人了。
所以呢,在我们的旅途过程中,大家对我们的服务有什么意见或要求请尽管提出来,我们都会尽心尽力去解决。
在此,我预祝大家游得尽兴,玩得开心。
接下来,我把咱们今天的行程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已经踏上旅途,行驶在郑少高速,途径新密、登封大约90分钟,就到达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少林寺。
少林寺初建于北魏太和19年,也就是公元495年,由孝文帝为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而依山辟建的,因其坐落在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32年后,也就是北魏孝昌3年,释迦牟尼的第28代佛徒菩提达摩历时3年来到少林,首传禅宗,影响极大,因此,少林寺被佛教界统称为“禅宗祖庭”。
特别是唐初“13棍僧救唐王”后,得到了唐王朝的重视,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
现在的少林寺不仅因其古老而神秘的佛教文化名扬天下,更因其精湛实用的少林功夫而驰名中外。
1983年,电影《少林寺》的公映,更使少林寺名满天下,响誉海内外。
正所谓“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而少林寺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
说话间,车已经到达了新密境内。
新密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西汉高祖刘邦始置密县,直到1994年撤县置市,始称新密,境内有黄帝练兵演武八阵兵法的轩辕黄帝宫,全国最大的汉墓之一——打虎亭汉墓,密县古县衙等。
新密市煤炭储量丰富,素有“乌金之乡”的美誉。
新密的金银花,密玉也很有名,曾被作为贡品献入宫中呢。
车过新密我们就进入了登封境内。
登封是千年古县,公元690年,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改嵩阳为登封,沿用至今。
登封旅游资源丰富,得天独厚。
背依中岳嵩山,有人文景观150多处,自然景观30多处。
“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道教洞天中岳庙,儒学圣地嵩阳书院都坐落在嵩山之上,使嵩山成为五岳之中唯一一座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文化名山。
嵩山由两大山群组成,共有72峰。
大致以少林河为界,东为太室山,主峰峻极峰,海拔1494米;西为少室山,主峰连天峰,海拔1512米,是嵩山的最高峰。
嵩山是天然的地质博物馆,经过多次的造山运动,使嵩山分别经历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形成了“五世同堂“的独特地质现象,在嵩山旅游,一步就可以跨越亿万年。
朋友们,景区马上就要到了,因为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景点是一家寺院,大家在游览时有四忌需牢记心头,以免引起争执和不快。
第一,寺院是佛门清净之地,我们游览时切记不宜大声喧哗或在寺庙内随意走动。
第二,寺院内的佛像是不能随便去碰去摸的。
第三,对寺院的僧人要称其为大师或师傅,对主持僧人要称其为长老或方丈。
第四,佛教的礼节和我们平时的礼节也是不一样的,见到他们的行礼方式是合十礼,不要用握手、拥抱、摸僧人头部等不当礼节。
记住这几点就不会惹到不必要的麻烦了。
好了,朋友们,景区已经到了。
现在请您关好车窗,带上您的随身物品,随我下车一同参观游览吧!好了,朋友们,现在我们到了少林寺的第一进建筑----山门,门额上的“少林寺”三个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御笔。
山门原称“三门”,寓示佛教的“三解脱”。
佛教认为人有”三毒”,那就是“贪”、“嗔”、“痴”。
贪,就是贪心.;嗔,是指心胸狭窄,愤世嫉俗;痴,是指痴迷不该执著的。
佛教认为,大家过了三门,就会灭掉这三毒,在心理上做一个快乐的自由人。
大家赶快踏过去做一个快乐的自由人吧。
进入山门殿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大肚弥勒佛,又称迎宾佛,他正慈眉善目地欢迎大家的到来呢。
请看这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这是佛家像我们传授的一种人生智慧。
我们再看佛龛后面供奉的韦陀菩萨,人称护法金刚,它持金刚宝杵,职责是保护寺院“佛,法,僧”三宝的安全。
朋友们,咱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少林寺的第二进建筑----天王殿。
殿门外的两大金刚为佛教护法神“金刚力士”,受封神演义的影响,群众称之为哼哈二将,职责是守护佛法,大殿内侧供奉的是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他们的职责是视察众生的善恶行为,扶危济困,降服人间,他们手持的法器代表了风调雨顺,这也代表了封建农业经济下人们的最朴实的愿望。
现在大家看到的两个对称的高大建筑,就是少林寺院的钟鼓二楼,东为钟楼,西为鼓楼,我们常说的“晨钟暮鼓”就是僧人起居和进行佛事活动的一种信号。
少林寺天下闻名,吸引了不少名人来此驻足,也留下许多著名的碑刻,请大家随我来看这通《皇唐嵩岳少林寺碑》,它俗称《李世民碑》,是李世民为表彰十三棍僧救驾而作的,也是电影《少林寺》拍摄的依据。
朋友们,我们现在来到了寺院的中心建筑---大雄宝殿,这里是僧人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请大家随我进殿参观吧。
有谁知道这三尊佛分别代表什么佛吗?好吧,看来大家都不是特别清楚,那就由我来为大家揭密吧。
中间这尊佛是释迦牟尼佛,他是我们人类现居的这个世界的主宰;左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主宰阿弥陀佛;右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主宰药师佛。
再往后走就是藏经阁和方丈室了。
1750年乾隆曾住过这里,所以又叫龙亭。
大家请随我继续参观,现在咱们到了立雪亭。
立雪亭是少林寺最有意义的建筑了。
据说当年达摩面壁九年之后住在这里,神光为了向他求法,在大雪纷飞的夜晚,在门口站了一夜,达摩最后一次试探他说到:“要我传法,除非天降红雪。
”神光用刀斩断了自己的左臂,鲜血染红了雪地,达摩深受感动,把衣钵法器传给了他,赐名慧可,也就是禅宗二祖,后代僧人为了纪念他曾断臂求法就斜披袈裟单掌施礼。
朋友们,我们已经到了少林寺最后一进建筑——西方圣人殿。
它建于明朝,是少林僧人过去练功习武的地方。
墙上的壁画是五百罗汉朝毗卢,因为当时原画家在颜料中加了铅粉,所以这些罗汉脸的颜色60年变一次。
而地下排列有序,深陷的十八个坑,是少林僧人练武时踩出的站桩坑,足见他们练武的辛苦坚持。
等一下自由活动时间,大家可以学上两招呢!好了,朋友们,由于时间关系,少林寺的讲解就先到这里了,接下来是自由参观时间,两个小时后我将在停车场恭候大家,谢谢各位的支持!关于交通】1.洛阳到,可以在洛阳火车站左前方的洛阳汽车站(不是锦远汽车站,那里一天只有3趟车)坐大巴,10-30分钟一趟,最早是5点半的,具体看下表。
2.上述到登封的车次都会经过少林寺(除了8点半到鄢陵的那趟走高速),车程大约是1小时45分钟,到登封汽车站为2小时(可选择坐8点半那趟车,走高速)。
【关于少林景区】1.少林景区的门票为100元,包含少林寺、武术表演和三皇寨这3个检票点和塔林、初祖庵等非检票景点。
2.一般团队游客都是到少林寺和塔林走一走,看一看武术表演就打道回府了,那样的话2个小时就可以玩下来。
3.少林景区最美的风景在三皇寨,如果放弃的话实在太可惜。
到三皇寨的话有两条路可以上去,一是塔林里边,一般要坐缆车上去,单程50元,往返80元;二是三皇寨景区南门,上去后可以一直走到索道站,然后或者徒步下山,或者坐缆车到索道站。
三皇寨这一块一般需要4小时,稍稍会费些体力。
4.个人建议你从三皇寨南门上山,然后过吊桥,一直到塔林,再游览,看武术表演,全程6小时左右可完成。
【行程推荐】1.从洛阳汽车站坐大巴到登封汽车站(不要在少林寺下),出站打个车(或拼车)到三皇寨南门(50元左右)。
2.购买少林景区联票(100元),徒步上好汉坡,再走几段平路和上坡路,到三皇禅院后就是吊桥,过吊桥下坡,到三皇栈道,然后就是索道站,大约需要3-3.5小时。
之后你可以坐缆车下山(50元),也可以步行约1.5小时到塔林。
3.参观塔林和少林寺,然后到武术馆看表演,约2小时。
4.到少林景区外面公路等车,去洛阳也可,去登封、郑州也可。
晚上五六点以后还是有车的,所以一天时间完全来得及。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白马寺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白马寺导游词朋友们: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参观的是洛阳市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今洛阳城东约12公里处,这里北依邙山,南临洛水,宝塔高耸,殿阁峥嵘,长林古木,肃然幽静。
在它的东面不远处,蒿榛丛莽的古城垣,依然断断续续逶迤在伊洛平原之上,勾勤出一座昔日大国京都的宏伟轮廓。
那就是东汉洛阳城的旧址。
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正式创建的第一座寺院,是源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在辽阔的中华大地赖以繁荣发展的第一座菩提道场,故历来被佛教界称为“释源”和“祖庭”。
“释源”即佛教之发源地,“祖庭”即祖师之庭院。
它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促进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和发展各国人民的友谊,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1961年,国务院公布白马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国务院又公布白马寺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
前不久,即2001年6月2日,白马寺又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
白马寺自东汉创建起,到董卓火烧洛阳时第一次被毁,其后兴衰毁建,到武则天时,由主持薛怀义大兴土木,达到了鼎盛。
随后又毁建不断,最近一次大规模重修是1972年为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经周总理批示而进行的。
现存白马寺坐北朝南,为一长方形的院落,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左右。
门前有宽阔的广场。
寺内的主要建筑,都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轴线上。
前后有五座大殿,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毗卢阁,东西两侧分别有钟、鼓楼,斋堂、客堂,禅堂、祖堂,藏经阁、法宝阁等附属建筑,左右对称,布局规整。
山门前的这两匹石马,通高1.8米,身长2.2米,形象温驯,雕工圆润。
大家可能会问,这两匹马是否和白马寺的创建历史有关呢? 关于白马寺的创建,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即“白马驮经”说。
据在关佛籍记载,东汉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见一个身高丈六,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
第二天早上,汉明帝召集大臣,把这个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道:臣听说,西方有神,人们称其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
汉明帝听罢,信以为真,于是就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蔡音等人于公元65年,告别帝都,踏上了“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
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诚恳邀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
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