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与习题教程实训七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与习题教程实训七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
论述了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方向,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对大学计算机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探索方法。

从师资、教学手段、实验教学、资格证书和考核手段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改革,力争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引言 (3)
2.Computer基础教学的地位和面临的形势 (3)
3.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3)
3.1 培养责任心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
3.2 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手段 (4)
3.3 实验教学的改革 (4)
3.4 学历教育与资格证书教育并重 (4)
3.5 改革教学考核手段 (5)
4.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6)
1.引言
进入21世纪,Computer基础教学又发生了许多变化。

中小学Computer教育开始步入正轨,Computer技术更多地融入到其他学科和专业课的教学中。

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Computer能力要求有增无减,Computer和外语水平成为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社会的信息化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对于Computer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以及知识更新要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就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适应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Computer基础教学的地位和面临的形势
我国的Computer基础教育从无到有、由点到面,从少数理工科专业率先实践,发展到所有高校的非Computer 专业都普遍开设了相关课程,Computer 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高等学校的Computer教育有两类不同的范畴:一种是指Computer专业的学科教育即Computer专业教育;另一种是指面向全体大学生的Computer基础教育。

非Computer专业的学生占全体学生数量的90%,高等学校Computer基础教学是为非Computer专业学生提供的Computer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握Computer、网络及其它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Computer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Computer 素质,为将来应用Computer知识与技术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的Computer公共基础基本上不管是本科还是专科学校,都在等级考试的驱动下实行“基本统一”的模式,差别主要在于讲课时数与实验操作时数的比例有所不同。

大学新生入学时所具备Computer 知识差异性很大,少数学生在高中时代已经熟练掌握Computer基本技能,而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中学已经学过Computer的相关课程,但由于上机条件有限,且考核不严,所以基本上跟没学过也没多大差别。

也有少部分学生,中学时代学得不错,但由于平时没有练习机会,所以时隔一至两年也就忘光了。

我们连续两年在本校新生中做过问卷调查,在入学前学生掌握的Computer 知识多限于网络的初步应用,比如收发邮件和聊天,但是基础知识仍然未达到大学Computer教学的目标。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大学的Computer基础教育中Computer文化层次的教学内容将会逐步下移到中小学。

但由于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在今后一段时间,新生入学的Computer水平会呈现出更大的差异。

3.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3.1 培养责任心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Computer基础教学工作所面对的形势,对教师的Computer专业知识与应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将是今后Computer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

为了使从事基础课教学的教师真正适应教学要求,尤其是Computer
技术及工具变化较快,学校应重视师资培训工作,以加强在岗教师的业务提高。

建立和稳定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在新形势下对大学Computer 教师的要求。

3.2 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手段
Computer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Computer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与钻研。

虽然现在很多学校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由于课时有限,且学生基础不一,所以无法真正发挥出多媒体的优势来。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网络的应用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有相关课程的网站,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网站的建设应包含讲义、实验指导书、网络课程,还应该包含自学需要的素材库、试题库等以满足了各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Computer基础教学应该是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三位一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深入探索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探索各种教学模式混合的新式教学手段。

3.3 实验教学的改革
在Computer基础实验教学中进行开放性教学、开放性思维训练,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向学生提问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将以往应试型的学习,改变为实践性学习,提高学生独立开发程序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实践性,培养复合性的人才。

教师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实验以“任务”或“课题”形式提出实验要求和具体的实验成果,要求学生通过相关课程或自学方式,掌握实验所涉及到的知识,通过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来设计、开发并最终完成实验项目。

该类实验是以“任务”驱动,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Computer知识与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寻找答案的能力。

3.4 学历教育与资格证书教育并重
在以往的Computer基础教学中,由于受用人单位对学历证书要求的影响,许多学校的Computer基础教学都是以理论考核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得课堂教学多以理论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但随着Computer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地应用普及,各行各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不再停留在毕业证书上,还要求毕业生必须具有国家权威部门颁发的Computer操作等级证书和其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等。

如图1合格证书和图2优秀证书所示。

图1合格证书
图2优秀证书
大学培养的目标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

所以,Computer基础教育不应只停留在会打字或会操作Computer常用软件以及编写简单的计算程序的水平上,而应让学生在系统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和简单程序编写的基础上,着重掌握将来从事社会职业所必需的实用文档的编辑与写作、表格制作与计算、演示文稿的制作、信息的获取、处理与利用。

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生活中和互联网上的资源,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完成将来从事社会职业所必需的Computer基础综合技能项目的训练。

实践证明,结合社会职业需要和以资格证书考试相适应的课程教育,对于引导学生精读课本、学会自学起到了重要作用。

3.5 改革教学考核手段
目前的Computer基础考试多是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了解,不是考核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挣脱应试教育的樊笼,严重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这种考试方式,使得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素质教育大相径庭。

所以我认为应从下面几方面进行改革:
(1) 在平时上机实验中就进行考核,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若有创新,就可以加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3) 通过多种方法检查学生的技能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通过电子邮箱或在校园网络平台上设置一些学习、对话等栏目板块,对参与者加权积分,作为考核总成绩的一部分,从而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4) 正确处理好基础教育和等级考试的关系。

组织参加等级考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教育部门应注意等级考试内容应该是随社会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及时更新。

图 3计算机软件考试的种类
4.结束语
Computer 基础教学的普及和深化是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它是各学科
发展的必然和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Computer 基础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任何一门学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同时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进一步深化改革进程,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从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推动整个Computer 基础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大学Computer 基础教学改革探
讨./100paper/jiaoyuxue/ gaodengjiaoyu/20070621/16519.html
[2] 对高职Computer 基础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newsdetail. cfm?iCntno=4793
[3] 高校非Computer 专业Computer 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
践.http://59.42.244.63:8088/datalib/qikan/2005/2005_08/qikan.2005-07-21.6117962712
()()()()02024sin 32<<≤≥⎪⎩⎪
⎨⎧+-+=x x x x
x e x x x y x。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