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语第七册《给予树》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及理论分析:《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山东省潍坊市以韩兴娥老师为主的教师团队提出的主题学习也强调了学生课内阅读量的拓展。

因此,本节课以设计大容量的课堂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

《课标》中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在教学中,我以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途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

在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具体词语、语句的“画外之音、言外之意”。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给予树》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的感人故事。

课文叙述角度独特,从妈妈“我”角度来叙述这个美丽的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学生情况:1.本文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文本中的援助中心、圣诞树及给予树等内容,学生不太熟悉。

教师采用重点语句的理解、补充资料,充分让学生感受。

2.对文本中金吉娅的爱心和善良品质,学生基本能理解。

而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理解金吉娅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中,充分感受到了母爱和手足之情。

教师采用鼓励学生在文本中发现“爱”,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找到金吉娅所受到的爱。

3.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

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教学方式与手段:本文教学,教师借助精彩两分钟的展示(资料的补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圣诞节,知道圣诞节的一些习俗,同时运用情景体验法、换位思考法、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等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和金吉娅以及她的家人近距离对话,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进行语言表达,从而懂得其中的道理。

技术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学生幻灯片和教师幻灯片的使用。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2.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受到情感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4.开展课外阅读,进行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难点:了解文中人物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精彩两分钟:大家好,今天的精彩两分钟由我来主持,下面我带大家一起去感受圣诞节的快乐。

快乐的圣诞节12月25日是圣诞节,它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纪念和庆祝活动十分隆重、热烈。

可以和我国的春节相提并论。

圣诞节前夕,人们在室内摆放圣诞树,树上挂满彩色灯泡、光闪闪的金银纸片、剪纸雪花、小天使、小动物、小房子等工艺品以及五颜六色的糖果等礼物。

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一家人在圣诞树周围团坐,互赠礼品,共进圣诞晚餐。

午夜,孩子们把鞋袜口朝上吊在壁炉旁,期待圣诞老人送来礼品。

圣诞老人是节日里最受孩子们欢迎的人了。

传说,每到圣诞之夜,一个身穿红袍、头戴红帽,留长白胡须的慈祥老人,乘着一辆八头鹿拉的雪橇,从烟囱里来到每家每户,给孩子们送礼物。

所以,圣诞之夜,孩子们总要在临睡前把袜子吊在壁炉边,等待圣诞老人送来贺礼。

其实,孩子们收到的礼物都是父母精心准备的。

同学们,听了我的介绍,你知道圣诞节是哪天吗?我的精彩两分钟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倾听。

请大家为我打分。

【设计意图:了解圣诞节的相关知识,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二、出示学习目标:1.导入:感谢XXX同学的精彩展示,让我们知道了有关圣诞节的一些知识。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5课,去了解发生在圣诞节的故事。

2.指名读课题:谁来读课题?(指名读)师:读对了,(师在给下点点)“给”是多音字。

3.齐读:大家一起读。

【设计意图:明确目标,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任务做到心中有数。

】三、检查预习情况,巩固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朗读:(一)小组合作学习:1.导入:课下我们已经对这篇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我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

愿意接受挑战吗?2.小组内检查《给予树》的朗读情况。

(全组读一遍课文)要求:1)读得不好的,组内同学教他读好。

2)组长填写小组朗读情况表。

《给予树》小组学习汇报单组名:组长:任务一:朗读情况统计表:组员完成情况组员完成情况组员完成情况组员完成情况组员完成情况组员完成情况【设计意图: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小组合作学习汇报单的填写,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预习情况。

】(二)读中学习字词,读中理解内容。

1.指导课文第1自然段的朗读:1)导语:我发现三组同学特别会合作,他们不仅分工快,而且在同学遇到困难时,还积极帮助,体现了小组合作精神。

2)下面,我来检查一下你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大屏幕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圣诞节快到了,该选购圣诞礼物了。

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这个话题,互相试探对方的心意,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

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

我只攒了100美元,却要由5个孩子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3)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挑战,读读这一段?4)师点评同学的朗读:A、你真会读书,不仅做到了正确、流利,还读出了反问句中肯定的语气。

都来读一读。

B、看看结尾是什么标点符号,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读一读(自读)。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师:我听出了反问句中肯定的语气。

自己读大家齐读5)出示词语:圣诞节试探诚挚担心6)脱离了课文,你还认识它们吗?请一小组开火车领读。

7)记记这几个词语,难写的徒手写一写。

争取快速把它记住。

【设计意图:随文解决文中的字词问题,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意思。

】2.检查第3自然段的朗读:1)导入:在读书过程中,我发现这段文字(出示这段文字、手指大屏幕)很难读,哪组愿意来挑战一下?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5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20美元做了什么?2)“塑料口袋”变色,这个词怎么读?(指名读、全班读、再读)3)“!、?”标点变色,标点也在表情达意,妈妈什么心情?读(自己练习一下、谁来读读?)4)师:她不但读出了“我”的生气,还读出了“我”对金吉娅这20美元去向的猜测)【设计意图:在阅读中解决学生易读错的读音,同时在朗读中感悟理解文章的内容。

】3.完成第4自然段的朗读指导:1)是呀,金吉娅用这20美元究竟干了什么?我不禁也产生了疑问。

(出示第四自然段中的句子)没等我问,她先开口了:“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

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

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

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2)哪组来读?3)这段文字中有两个生字,你对它们了解多少?下面我来考考你们。

4)链接:“卡”共(5 )笔.(手势判断)书空写5)确定带点字意思:援.助()1.引;牵2.帮助,救助3.引用手势判断。

你为什么选择2?(同学说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1.排除法 2.根据词义定字义的方法)再好好看看援是怎么写的。

6)请你联系上下文想一想:金吉娅说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该怎样读金吉娅的话?再来读读这段文字。

(生自读)联系下文,想:金吉娅怎么解释的,自己读。

若声大,指导:这么大声是低声、难过吗?没等我问,她先开口了:“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

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

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

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因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我的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7)分角色读:老师非常想读一读这段文字,谁来和我合作?老师读旁白,另一位同学读金吉娅的话。

看看提示语,应该怎么读?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因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应该怎么读金吉娅的话?8)总结:听了金吉娅的话,我明白了,她没给自己亲人买像样的礼物是因为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买了一个洋娃娃。

此时,齐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重点随文处理了本文易写错的生字及对本文生字字义的理解,通过多样的朗读,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4.完成最后一段的朗读指导:1)齐读最后一段:一起来读这段文字我激动地紧紧拥抱着金吉娅。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2)比比谁能快速把这段话背下来。

3)打开书113页,自己试着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填一填课后2题,填好后小组内互相评判一下,组长填写背诵情况汇报单。

完成课后第二题。

强调书写姿势、正确、美观、速度等,不会的看看书。

4)小组内互判。

【设计意图:在朗读的基础上,完成课后背诵练习。

】四、理解课文内容:1.整体读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1)导入:孩子们,课文读完了,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默读课文思考,可以借助老师给你的提示圈出重点词句。

提示一在到来之前,“我”,回家途中“我”发现很生气。

回到家,“我”问清了金吉娅用更多的钱。

我”很激动。

提示二在到来之前,小女孩没给买到像样的礼物,而给买了。

2.交流:1)谁来概括一下?你填的哪个?师随生的交流在大屏幕上出示: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孩金吉娅没给亲人买到像样的礼物,时间人物干了什么而给一个陌生女孩买了洋娃娃。

2)填完后,刚才我们从金吉娅的角度,抓住特殊的时间,按照谁干了什么的顺序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自己练习着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谁按这个提示填的?说一说:在圣诞节到来之前,“我”给每个孩子20美元让他们购买圣诞节时间人物起因礼物。

回家途中“我”发现金吉娅只买了2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经过很生气。

回到家,“我”弄清了原来金吉娅用更多的钱给一个陌生女孩买了洋娃娃,我很激动。

结果4)从妈妈的角度,抓住了特殊的时间,人物,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串联起来,也能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5)自己试着站在这个角度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