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果蔬加工业发展趋势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果蔬加工业,其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产业化经营水平越来越高[2]发达国家已实现了果蔬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具有加工品种专用化、原料基地化、质量体系标准化、生产管理科学化、加工技术先进及大公司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经营等特点。
同时,发展中国家果蔬加工业近年来也得到长足发展。
2加工技术与设备越来越高新化近年来,生物技术、膜分离技术、高温瞬时杀菌技术、真空浓缩技术、微胶囊技术、微波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无菌贮存与包装技术、超高压技术、超微粉碎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膨化与挤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及相关设备等已在果蔬加工领域得到普遍应用。
先进的无菌冷罐装技术与设备、冷打浆技术与设备等在美国、法国、德国、瑞典、英国等发达国家果蔬深加工领域被迅速应用,并得到不断提升。
这些技术与设备的合理采用,使发达国家加工增值能力明显地得到提高。
3深加工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发达国家各种果蔬深加工产品日益繁荣,产品质量稳定,产量不断增加,产品市场覆盖面不断地扩大。
在质量、档次、品种、功能以及包装等各方面已能满足各种消费群体和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多样化的果蔬深加工产品不但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拓展了果蔬深加工空间。
4资源利用越来越合理在果蔬加工过程中,往往产生大量废弃物,如风落果、不合格果以及大量的果皮、果核、种子、叶、茎、花、根等下脚料。
无废弃开发,已成为国际果蔬加工业新热点。
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企业都是从环保和经济效益两个角度对加工原料进行综合利用,将农产品转化成高附加值的产品。
如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利用米糠生产米糠营养素、米糠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其增值60倍以上。
利用麦麸开发戊聚糖、谷胱甘肽等高附加值产品,增值程度达3-5倍,美国利用废弃的柑橘果籽榨取32%的食用油和44%的蛋白质,从橘子皮中提取和生产柠檬酸已形成规模化生产。
美国ADM公司在农产品加工利用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利用能力,已实现完全清洁生产(无废生产),使上述原料得到综合有效地利用。
5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越来越完善[6-7]发达国家果蔬加工企业均有科学的产品标准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极其重视生产过程中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普遍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科学的质量管理,采用GMP(良好生产操作规程)进行厂房、车间设计,同时在加工过程中实施了HACCP规范(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使产品的安全、卫生与质量得到了严格地控制与保证。
国际上对食品的卫生与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标准化组织(ISO)、FAO/WHO国际联合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欧洲经济委员会(ECE)、国际果汁生产商联合会(IFJU)、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局(OIV)、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CRCD)等有关国际组织和许多发达国家都积极开展了果蔬及其加工品标准的制定工作。
我国果蔬加工业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特别是“九五”以来,我国果蔬贮运保鲜与加工技术总体水平取得了阶段性发展,果蔬采后加工业发展迅猛,初加工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市场供应丰富,为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起到一定的作用。
目前,我国果品总贮量占总产量的25%以上,商品化处理量约为10%,果品加工转化能力约为6%,蔬菜加工转化能力约为10%。
果蔬采后损耗率降至25%~30%,基本实现大宗果蔬商品南北调运与长期供应,果蔬汁、果蔬罐头等深精加工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然而,由于我国果蔬加工业起步较晚,产后减损增值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及产业化发展的严重滞后,使果蔬加工业的总体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且滞后于自身产业的发展需求。
目前,我国果蔬资源利用率较低,加工技术水平和工艺设备落后、粗加工产品多而附加值低等问题始终制约着我国果蔬加工业和农业的整体发展。
丰产不丰收,丰收不增值,已成为我国果蔬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也是造成我国农业成为生产大国却又不是经济效益强国的重要原因。
我国果蔬加工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如下几个因素。
1资源利用与加工能力低下,采后损失率高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果蔬采后损失率低于5%,果蔬加工转化能力达总产量的40%左右,而我国由于技术及设备落后果蔬采后损失率高达30%左右,加工转化能力仅为8%左右。
2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低美国等发达国家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率达80%以上,预切菜和净菜量占70%以上,水果总贮量占总产量的50%左右,苹果、甜橙、香蕉等水果已实现周年贮运销世界各地。
现代果蔬采后保鲜处理和商品化处理技术、“冷链”技术、现代果蔬加工技术等已广泛应用于该产业,并建立了完善的产业技术管理体系,果蔬经产后商品化处理和深加工可增值2~3倍。
而我国果蔬商品化处理量仅占总产量的10%,预切果蔬保鲜等商品化处理几乎是一个空白,果蔬产后贮运、保鲜等商品化处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尤其“冷链”技术越显薄弱。
3优质果蔬数量匮乏,品种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果蔬产业只重视鲜食产品的发展,而且把果蔬加工只视为残次品加工。
但从世界果蔬的消费和发展总体趋势上看,应该鲜食与加工适宜配比,两个市场互补发展。
例如世界果蔬鲜食与加工比例为70:30,而我国目前鲜食与加工比例仅为95:5。
另外,鲜食品种自身结构也不合理,早、中、晚熟比例搭配不当,品种单一、老化,过于重视晚熟品种,造成采收期过于集中,鲜食品种因贮运能力不足,造成积压腐损。
用于加工则因品种不对路,很难加工出高档产品。
另外,发达国家优质高档果蔬比例高达85%以上,70%以上为加工用品种,而我国优质高档果蔬比例不到30%。
4果蔬深加工品种少,加工程度低导致产品附加值低我国果蔬加工业中普遍存在着粗加工产品多而高附加值产品少、中低档产品多而高档产品少、劣质产品多而优质产品少、老产品多而新产品少等弊端,尤其是特色资源的加工程度很低,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果品与蔬菜的加工转化能力分别仅为6%和10%左右。
5加工企业管理、技术创新能力低影响其经济效益]如苹果加工行业,浓缩苹果汁企业国际先进水平为5万t/年以上,而我国浓缩苹果汁生产厂平均不到1万t/年。
自1996年以来,我国先后出现近10家每小时加工苹果超过60t的企业,这些企业没有在国家协调发展,统一规划下壮大自身的产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缺乏自律,行业规范力度不够,在出口时相互压价,无序竞争现象严重,难以形成我国行业的整体优势,无法与国外相关企业进行抗衡。
6果蔬加工综合利用低糜我国果蔬加工业每年要产生数亿吨的下脚料,基本上没有开发利用,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
然而,皮渣等下脚料中仍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酚类物质、果胶、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
因此,如何使果蔬加工副产品变废为宝,综合利用增加附加值,是我国果蔬加工业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收益面临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7果蔬加工缺乏有效的行业管理与技术监督尽管我国果蔬加工业已采用国家或行业标准,但普遍存在标准陈旧,与国际标准相比,在有害微生物及代谢产物、农药残留量等食品安全与卫生标准方面差距很大,不能与国际市场接轨。
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中普遍实行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良好生产操作规程”(GMP)体系和ISO9000族质量管理规范,在这方面我国大多数果蔬加工企业基本没有建立。
8果蔬加工设施滞后我国果蔬深加工设施与技术水平较低,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要,大型、高速的成套设备长期大量依赖进口。
据2000年的数字显示,进口设备占国内在用设备的40%以上。
近几年来,国内引进了许多国际一流的果蔬加工生产线,但这些生产线中的关键易耗零部件仍需依赖进口,虽然针对这些加工生产线上的关键易损零部件进行研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技术性能指标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我国果蔬加工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应包括:(1)果蔬优质加工专用型品种原料基地的建设;(2)果蔬采后防腐保鲜与商品化处理;(3)特色果蔬保鲜、预切果蔬和净菜加工与产业化;(4)果蔬中功能成分的提取、利用与产业化;(5)果蔬汁饮料加工与产业化;(6)果酒等果蔬发酵制品与产业化;(7)果蔬速冻加工与产业化;(8)果蔬脱水、果蔬脆片和果蔬粉加工与产业化;(9)现代果蔬加工新工艺、关键新技术及产业化;(10)传统果蔬加工(罐藏、糖制和腌制)的工业化、安全性控制与产业化;(11)果蔬加工的综合利用;(12)果蔬加工的产品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13)果蔬加工的快速检测和无损伤检测与产业化;(14)果蔬加工机械设施与包装等。
我国果蔬加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产品档次低,加工品占总产量的比重小且质量差,专用化、规格化、标准化生产刚刚起步。
果蔬外观形状如大小、色泽、整齐度等以及内在品质如糖度、矿物质、维生素、风味物质等营养成分含量,与发达国家也有较大差距。
水果的优质率仅占1/3,50%的产品是大路货,还有近15%不合格。
不少品种不适合加工,出汁率低,品味不佳,总产量中仅有5%能参与国际竞争。
我国水果以鲜食为主,加工量约为总产量的10%,而发达国家为40%-70%;加工产值与采收自然产值相比仅为0.45∶1,美国和日本分别为3.7∶1和2.2∶1。
水果粗加工多,精加工少,初级产品多,高档产品少;蔬菜也以鲜销为主,加工量占总产量不到5%,且速食及半成品品种较少。
果蔬加工成套设备少,关键设备性能差、自动化程度低,高精度、快捷的检验设备缺乏。
因储运设备落后,每年有20%-30%以上的贮运损失。
发达国家控制在5%左右。
多数果蔬加工企业生产工艺缺乏规范和检测标准,产品的技术指标多为人工控制,产品质量不稳定。
果蔬加工企业规模和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发达国家。
现有饮料企业3100多家.总产量1000万吨,年人均劳动生产率为500公斤,年产超过10万吨的有19家,超过20万吨的有6家,总产量还不如美国“两乐”一个公司的产量。
果蔬产业中品种改良、模式化栽培、病虫害防治、产后加工等技术,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特别是产后贮藏、保鲜、深加工等方面技术差距更大,成为制约中国果蔬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