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公路系统“三基”活动实施方案发布时间:2013-04-09根据省交通运输厅“规范管理年”活动和“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实施方案”要求,以及抓好“两个重点”、注重“三个提升”、突出“四个培育”的工作部署和安排,从2013年开始,省局决定在全系统开展为期三年的路政大队、公路超限检测站和养护道班规范化建设创建活动,推进公路管理和公路服务保障能力的提升,结合我省普通公路事业发展实际和现实需要,制订全省公路系统“三基”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适度超前发展”和“五个更加注重”的工作要求,以公路系统路政执法队伍和养护道班为核心,抓基层、打基础、练基本功,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为全省公路事业的科学发展奠定基础,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服务。
二、目标任务(一)公路系统“三基”建设范围1、全省各省辖市公路局路政支队2、全省各县(市)、直管县公路局路政大队3、全省普通干线公路养护道班4、全省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超限运输检测站(二)路政管理路政管理工作“三基”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三化”,即:基层单位的标准化、基层管理的规范化和基层队伍的职业化。
1、抓好基层建设,推进路政大队、超限检测站管理标准化路政大队和超限检测站是公路系统依法行政、服务群众的主要一线站所和单位,要加大对基层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一线人员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要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建立完善现场监控、信息处理、信息共享等系统。
以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提高基层单位的标准化程度,以“六个统一”作为基本工作抓手,即:(1)统一路政大队、超限检测站名称各省辖市、直管县公路管理机构要对所管辖区域内的路政大队、超限检测站统一规范名称。
可参照已经统一规范的超限检测站名称方式,统一路政大队名称,即路政大队全称按照“公路管理机构名称+路政大队”命名。
(2)统一路政大队、超限检测站外观和标志标识各级公路管理机构要对所管辖区域内的路政大队、超限检测站统一外观和标志标识。
必须设立门楣、牌匾、竖式灯箱、玻璃防撞条和立面色带,整体采用深蓝绿色。
要创造条件开展路政大队、超限检测站的小食堂、小浴室、小洗衣房、小阅览室和小健身房“五小”工程建设工作,提升基层执法人员的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
在2012年开展的“四个统一”活动中,全省一些超限检测站“五小”工程已有一定的基础,各单位要借助“三基”创建活动为依托,对超限检测站“五小”不具备的创造条件尽快补充,不完善的尽快完善。
对独立办公的路政大队要积极开展“五小”工程建设工作,和局机关在一起办公的路政大队,要按照局机关整体要求,做好“五小”相关工作。
(3)统一工作证件按照省厅要求,对符合条件的路政管理工作人员要统一核发执法证件,并制定全省统一工作证件、制式和佩带要求。
(4)统一路政大队、超限检测站配备和服务标准各级公路管理机构要对所管辖区域内的路政大队、超限检测站按照工作需要及相关规定,配备必要的专业设备,更新必要的交通工具、通讯设备、取证设备、安全防护设备和办公设备。
路政巡查车应配备应急标志、应急照明灯、千斤顶、急救箱、灭火器、拖车绳等;办公设备应配备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办公电话、传真机、网络设备、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档案装订器材等。
设置便民服务设施,配备开水桶、简易修理工具等。
(5)统一路政大队、超限检测站执法工作流程各级公路管理机构要严格遵守省局下发的《关于在全省干线和农村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实行“阳光”治超的通知》(豫公路路〔2007〕309号)要求,规范路政大队和超限检测站执法工作流程。
(6)统一路政大队、超限检测站执法文书管理路政大队和超限检测站在执法过程中要按照省局下发的《关于印发河南省普通公路超限检测站运行管理办法(试行)》(〔2011〕413号)要求,加强执法文书制作、管理。
2、抓好基础建设,推进路政大队、超限检测站基础管理规范化要以建立健全“六项制度”,即“岗位责任制、责任追究制、档案管理制、信息公开制、监督奖惩制、学习考核制”为重点,扎实推进规章制度建设,优化运行体制、机制,规范行政行为和服务行为,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拓宽投诉举报渠道,依法及时处理矛盾问题,推行网上许可办理和分段审核系统,实现基层站、队和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省、市、站信息联网以及实时互动,规范基层的工作流程,依据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评议考核,评议考核结果与基层站、队,职工个人立功受奖。
晋职晋级挂钩,最终形成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发展的良好局面,提升基层管理的规范化程度。
“六项制度”要上墙明示。
3、练好基本功,实现路政大队、超限检测站执法队伍职业化各级公路管理机构要以“四个基本”即“基层职工应知的基本知识,应懂的基本法律法规,应会的基本业务技能,应有的基本服务意识”为主要内容,坚持培训、考试、考核相结合,促进业务技能、素质的提升,建立修炼基本功的长效机制。
要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专业对口的人才,充实到路政、治超执法队伍当中,优化执法队伍结构。
要鼓励和支持路政、治超执法人员参加自学考试、函授、职大等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全省路政、治超执法队伍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业务知识和理论知识得到显著提高,执法形象和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实现路政和治超执法队伍的职业化。
(1)强化基层队、站执法人员应知知识。
广泛开展“五学”(学习政治理论、路政、治超专业知识、法律法规、计算机、公文写作知识)活动,定期进行考试,检验学习成果,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知识。
(2)强化基层队、站执法人员应懂法律法规。
开展对路政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路政管理相关治超的大讨论、聘请法律专家进行授课、业务知识竞赛活动等,使队、站执法人员懂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将执法人员应懂得法律法规。
治超知识转化为解决路政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全体执法人员人人懂法律法规、熟悉相关政策。
(3)强化基层队、站执法人员应会基本技能。
开展队、站岗位基本技能大练兵活动,主要对执法人员引导岗人员手势规范、执法人员仪容仪表、治超文书制作、涉路案件现场勘查、现场文书制作、现场事故判断等进行大练兵,通过技能大练兵,使人人熟悉基本技能。
(4)强化基层队、站执法人员应有服务意识。
基层队、站要设置便民服务设施,如:巡查车辆应配备简易急救箱;超限检测站应配备开水桶、简易急救箱、简易工具等。
为司乘人员提供服务,提升执法队、站为民服务意识。
(三)养护道班养护道班管理工作“三基”建设的目标是达到道班运行模式、资产管理、班子构成等“十二个统一”,制定和完善管理人员、养护巡查等“六项制度”,做到日常学习、现场观摩、技术培训等“五项提高”。
1、十二个统一道班作为公路部门的派出机构,小修保养生产单位,要达到“十二个统一”:(1)统一道班运行模式。
按照提质提效的总体要求,道班生产工作由市级公路养护部门计量支付、绩效考核,县级公路养护部门直接领导调度,逐渐形成一支由标准里程定员,相对固定、相对独立的小修保养生产单位。
(2)统一道班资产管理。
作为公路管理部门的长期固定资产不得转让、出售和赠与,已经变更的要收回到公路管理部门。
道班主要用于小修保养生产生活,不得挪用和占用。
(3)统一道班班子构成。
由“两长四员”逐渐向“两长两员”(班长兼学习辅导员、质量安全检查员,副班长兼工会组长,计划统计员,生产料具管理员)过度,已配置“两长四员”的仍保留,并逐渐过度。
“两长两员”不齐的要配齐。
(4)统一道班工作证件。
道工上路养护实行挂牌制度,道工上路佩戴统一格式的工作牌证。
(5)统一道班服务标准。
内部服务的内容按照省公路局《关于规范统一养护生产日记和上墙图表样式的通知》(豫公路养〔2009〕237号)要求,统一设置和公开小修保养生产实际状况信息,服务养护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外部服务主要是社会应急和保障服务,包括及时修复小型水毁,清理道路影响行车的小型障碍,以及向社会提供简单修理工具、茶水、问询和如厕服务。
有条件的可以提供相对独立的简易休息区、停车区。
(6)统一道班内业格式。
内业资料格式统一按照省公路局《关于规范全省干线公路小修保养内业资料格式的通知》(豫公路养(2010〕302号)文件要求填报。
内业档案整理参照省公路局《关于迎国检内业资料整理有关事宜的通知》(豫公路办〔2011〕8 号)的要求进行落实。
(7)统一道班作业服饰。
道工上路进行养护作业时,穿着统一式样、具有反光标识的桔黄色安全标志服。
(8)统一道班公示内容。
实行生产周计划和社会公示栏“两公示”制度,道班应制定人员明确、内容清晰和流程合理的小修保养生产周计划,与上墙图表在同一地点公示;在院门口设置社会监督公示栏,按照养护路段的划分公示养护工编号和当日作业内容,保持及时更新。
(9)统一道班作业流程。
规范小修保养作业流程和操作方式,作业区设置按省公路局《关于下发<河南省干线公路养护施工作业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豫公路养〔2010〕255号)要求进行,并根据道班涵盖业务范围和部、省下达的相关规范、文件,结合自身实际,撰写、摘抄、汇总和缩编,道工适用的、具有“基本知识、基本法律法规、基本作业流程、基本业务技能和基本服务意识”内容的《小修保养生产手册》,并在生产中认真贯彻和落实。
(10)统一道班名称格式。
省辖市所管辖县(市、区)内道班名称统一采用:**市公路管理局**县(市、区)**道班,直管县辖区内道班名称统一采用:**县**道班。
(11)统一道班外观样式。
以道班院门为中心面向公路,左侧外墙为路徽和道班名称,右侧外墙书写“养好公路、保障畅通”八个字,具体比例可根据墙面自行制定。
版面内容、布局和参考尺寸详见省公路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迎国检公路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豫公路路〔2011〕81 号)执行。
(12)统一道班基本生产生活设施。
一是生活方面:住房按每1-2人一间的规模计算生活用房,配备会议室、办公场所、阅览学习室、职工食堂、厕所等,有条件的配备娱乐活动室、水冲式厕所、冲澡间等设施。
做到平时可洗澡、冬季可取暖、夏天可降温;二是生产方面:应配备满足需要的生产材料和养护设备放置场所,并根据需要建设库房进行储藏。
道班内应适当硬化和绿化,种植蔬菜和果树,发展三产。
满足《关于下发《加强养护道班建设与管理的规定》的通知》(豫公路养〔2010〕290 号)文件要求,实现生产和生活场所相对分离。
小修保养生产设备走机械化发展路子,按照实际生产需求,在参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10-2009)中附录A公路养护每100km机械设备参考表的基础上,依据满足养护路段的原则逐步调整配备。
2、六项制度结合养护道班现有管理模式及生产实际需求,统一制定管理人员制度、养护巡查制度、小修保养工作制度、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考勤管理制度等六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