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红色旅游葛镇策划方案
交通
主要有两条:沪陕高速、蓝(田)柞(水)公路。有了高速公路现 在到葛牌很方便,从西安到葛牌车程一个小时。到商洛柞水边界只 有20公里,骑摩托车20分钟就到。便利的交通造就了葛牌农家乐。
葛牌古镇
饮食
在古代,葛牌处于“秦头楚尾”,受到多种外来文化,尤其是南方 文化的影响,葛牌地区的风俗也别具特色,尤其是客家文化对这里 的风俗具有深远影响。葛牌人的饮食习惯和山外地道的陕西人不一 样,他们既喜食面,又喜食米,并且喜欢在饭菜中加糖。比如,豆 浆离开糖就喝不下去。但很少吃馒头。以小麦、玉米、土豆为主食。 饮食特点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够味。炒菜第一关就是先放辣椒, 可能跟气候和居于深山有关。最好的例子就是当地的凉粉,例如, 神仙粉,里面有三多:酸多、醋多、辣子多,味道堪称一绝。
葛牌古镇
当地美食
排名第一的要数:腌菜就洋芋糊汤。洋芋糊汤是一种特别粘稠 的玉米粥,里面经常煮的有洋芋“土豆”,面条还有青菜。在冬季 吃上一碗,还想吃第二碗,简直是美味,用当地话说就是:“好吃 的太太”。在外地打工的人经常魂牵梦绕的就是洋芋糊汤,过年回 家吃的第一顿饭就是洋芋糊汤,可见它在当地的受欢迎程度。 第二:土豆丝卷饼子。酸酸的土豆丝,软软的饼子,可口的汁 子,即可以卷着吃,又可以蘸着吃,除了美味,还有深深的回味。 第三:烤玉米。除了洋芋糊汤,在外地的葛牌人最放不下的就 是家乡的烤玉米,那味真香!如果你吃过一次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 烤玉米,除了技术,连着嫩玉米的绿皮一起烤,还有就是葛牌的玉 米好,生长周期长,从每年的三月份就开始种植,到了九月份才收 获,玉米吸收了日月的精华能不好吃嘛。 近年来随着农家乐的兴起,受游客喜欢的有美食:红豆稀饭、 炒土鸡蛋、土豆粉饼子、神仙粉、荞麦凉粉等。
葛牌古镇原貌基本保存完好,现居人口0.8万人,综合因 素评估,葛牌古镇称得上“陕西客家第一镇”。
策划理念
实施方案
③设臵缓冲隔离带 实施新城区建设与古镇分离的战略,将新区与古镇衔接的大片土地控制起来, 设立古镇缓冲隔离带,作为生态观光区,在缓冲隔离带进行大规模绿化,不 允许在隔离带内搞工业开发和建高达永久建筑物,以保护古镇完好的视角空 间和引景空间,缓冲隔离带建好后,新区与古镇在视角空间上完全被隔离开 来,保护了古镇周边的环境。 ④加强环境保护和绿化 为葛牌古镇制定环境保护与绿化规则,使古镇的人文与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特 别是古镇不受现代城市化建设的破坏,同时,使古镇及其外围地带保持良好 的生态环境,使景区达到“四季有花香,四季有鲜果”的绿化效果,既实现 绿化的观赏价值、风景园林价值,又实现绿化的经济价值,绿化的最终目的, 是改变单一的季相、色相,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向深入,既大力发展观光 农业旅游,又保护客家文化,美好生态环境,改变目前古镇绿化水平较低, 绿化面积不大,缺乏成品成带的绿化群落,缺乏风景观赏树的局面。古镇周 边可各种适合的果树,并种植大量的水杉,槐树等速生及银杏等风景树,使 常绿树林与阔叶林配搭和谐。
有趣的地名
米汤河、大核桃树、大梨园、核桃树下……丰富具有亲和力。
第三章 葛牌古镇可开发旅游资源--红色旅游,客家文化,休闲农业
旅游开发现状
葛牌古镇目前还未开始旅游开始,旅游想自 由基本上闲臵,旅游业处于原始的、自发的 状态,由于没有形成旅游业,吃、住、行、 玩、娱乐、购物未成体系,所以也没有产生 较大的旅游产业,目前现状最适合作为“保 护+开发”的生态保护法中试点区域。 客家民系的迁徙历史使葛牌古镇深深打上了 侨乡烙印,爱国爱乡的乡土情结是客家传统 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60%以上的客家人很 成了独特的聚落和乡俗。 此地海拔高度为1050米,森林覆盖率达到85 %,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6800个, 盛夏时节气温比西安低13摄氏度,堪称“天 然氧吧”。最大的特点是夏天很凉快,西安 的很多老年人来这里居住3个月左右避暑。
基于以上分析,葛牌古镇如果精心策划,严格按照策划实施,在三 至五年内,成为吸引更多中外游客的新兴旅游地。
策划理念
策划背景
葛牌古镇的发展总体规划已经成为西安市蓝田区红色文化旅游特色发展 战略的计划之一,在现代化、都市化、旅游开发的进程中,如何保护传统的 红色革命根据地,保护传统的客家文化,正确处理好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相 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最大限度保持自然资源的原貌而又能体现现代生 活的科学性、舒适性、人文性,以最快进度促进自然旅游发展,是本次规划 面临的最棘手问题。
葛牌古镇
葛牌方言
由于大多数葛牌人都是从商洛搬 过来的,所以葛牌就形成了两种 方言:被关中话同化的商州话, 另一种客家话。 在葛牌地区,客家人约占到总人 口的60%左右。除了葛牌沟和街道 村通行商州话以外,其他两种方 言都有。你如果问当地的小孩, 他会自豪的地说:我妈妈会将两 种语言。随着普通话的推广,这 种差距越来越小,当地方言也在 发生着细微的变化,尤其是在外 打工的年轻人身上。
策划思路
建立红色文化保护区,客家民俗保护区。使区内的客家民居、方言、风 俗习惯等得到保护,通过发展旅游业和生态观光业促使古镇走向现代化,并 以这种方式使客家文化得以可持续发展,这样,就避免了古镇在旅游开发过 程中毁掉现有的自然资源,历史建筑和客家文化传统。
策划理念
实施方案
①建立红色纪念保护区 ②建立客家文化保护区 作为专门观览红色纪念和体验客家文化特色的风景区而设立,在功能上,葛 牌古镇组委游客聚集区,以葛牌镇纪念馆为核心在周边地区,则是主要保护 地带。在区内,眼睛建筑物收到破坏,村民新建房也必须保留客家民居的结 构和风格,并保证文化传统的可持续发展。 葛牌古镇在历史时期时期始终作为见证者的角度经历了风风雨雨,再见历史 过程对现在人的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吸引力,净化心灵,敬仰革命人的丰 功伟绩,同时体验客家文化历史,品味时代的差距和文明的延续。葛镇古镇 保留农业文明和客家传统文化的范本,在很大意义上具有原生态意义。所以 古镇开发旅游对中外和周边地区镇完全处在群山的环抱中。葛牌境内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5%,空 气中负离子含量达到6800个/cm3,可谓是天然氧吧。葛牌镇的年均 气温只有10℃左右,盛夏时节气温比西安低13℃。冬季严寒,夏季 凉爽。
行政区域
全镇面积225平方公里,人口1.7万。共有30个行政村。
葛牌古镇
地理位臵
葛牌镇是革命老区,位于秦岭北 麓,关中平原东南部,是古城西 安东南门户,是沪陕高速上一个 重要节点,距蓝田县城45公里, 离商洛柞水边界九间房20公里。 东与商州市毗邻,南与柞水县交 界,西与玉川相连,北与辋川、 蓝桥相通。 葛牌镇是原红25军在1932年时 为 陕西关中建立起来的最早红色革 命根据地,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 地位。 葛牌镇地处秦岭深处,环境优美、 空气清新、民风朴实,在周围群 山松林的怀抱下,一条小河从山 间缓流而下,清澈柔和,让人感 到无比纯洁。
红色旅游
2008年葛牌镇被陕西省确定为关中百镇建设重点乡镇,被西安市发 改委确定为第二批发展改革试点乡镇,被西安市建委确定为优先发 展乡镇。 葛牌纪念馆,全称“鄂豫陕苏维埃政府葛牌纪念馆”。位于西安蓝 田县葛牌镇,距蓝田县城48公里。 现在葛牌镇仍保留有“红25军军 部旧址”、“鄂豫陕省委扩大会议旧址”以及“葛牌镇区苏维埃政 府旧址”。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在此基础上建立。纪念馆占 地面积800平方米,共设7个展厅,展出的400多幅照片和实物再现了 红军当年的艰苦岁月。纪念馆现已成为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
葛牌古镇
赶集日(上会日)
葛牌赶集日每个月农历的三、六 和九。到时从四面八方来的居民 齐聚一堂,有的会带上自编的东 西前来售卖,比如竹编的笼子、 扫把等。对葛牌人来说,最热闹 的要数腊月23和26的年会了,那 时是全家人的聚会,也是外来打 工者和亲朋好友的聚会。
庙会
它不同于赶集,每年只有一次, 即农历的七月初七,每年都在太 白顶举行(太白顶——葛牌最高 的山)
第二章 葛牌古镇区域概况
葛牌古镇
名字的来历
在古代时,这里葛藤成牌, 故称葛牌。据说,在进入古镇的 路两边,曾经长有茂密的葛藤, 葛藤越长越多,以至于形成了一 座牌坊的样子,葛牌的名字也由 此而来。 明、清为葛牌镇,建国初设 葛牌乡,1958年改为公社,1984 年改乡。2003年,与草坪乡合并 为镇,即如今的葛牌镇。
目录
第一章 策划理念 第二章 葛牌古镇区域概况 第三章 葛牌古镇可开发旅游资源--红色旅游,客家文化,休闲农业 第四章 葛牌古镇旅游发展规划 第五章 市场定位及营销策略
定位与宣传
形象定位:红色革命根据地 陕西客家第一镇 宣传定位:千年古镇 红色旅游 梦幻葛牌古镇 宣传用语: 魅力大秦岭 红色葛牌古镇 中国客桥的梦中家园 花果飘香的葛牌古镇 发扬革命传统的红色旅游胜地 客家文化与休闲农业的完美结合 住客家屋 吃客家饭 体客家请 享客家乐
陕西葛牌古镇旅游开发规划概念
力将陕西葛牌镇古镇打造为
中国红色旅游 陕西客家生态第一镇!
前言
葛牌古镇位于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是古城西安的东南门户, 距西安45公里。葛牌镇是原红二十五军1932年在陕西关中建立起来 的最早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由于葛牌古镇地处秦岭山脚下,农耕文化保留的较完整,加之客家 人凝聚力强,客家文化有着较大封闭性,使这里客家人群至今保存 着较原始文化体系,这就是葛镇客家文化旅游弥足珍贵之处。 葛牌古镇地处秦岭深处,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民风朴实,在周围 群山松林的怀抱下,一条小河从山间缓流而下,清澈柔和,让人感 到无比的纯洁。
红色革命根据地 陕西客家第一镇
军民一家亲 穷苦百姓支援红军
葛牌镇是原红二十五军1932年在陕西关中建立起来的最早的红色革 命根据地,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一建立, 就立即组织贫苦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红二十五军司令 部政治部在大年初二(2月5日)颁布了《关于商业政策问题》的布 告,以抗捐、抗税、抗债、抗粮、抗兵的“五抗”口号,宣传组织 发动广大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分浮财,解决劳苦大众的切身利 益问题。 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根据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在葛牌镇成立了秘 密的红色交通站。由于在葛牌镇建立了红色政权,得到了当地群众 的大力支援,从河南长征而来的红二十五军在这里得到了休整,葛 牌镇也成为这支英雄部队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由被迫长征到主 动出击,有力地粉碎了敌人的“围剿”,翻开了红二十五军长征史 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