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归纳推理及其方法》标准课件1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归纳推理及其方法》标准课件1


-9-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归纳推理及其 方法》 标准课 件1(公 开课课 件)
第一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议议题题探探究究 随堂训练
项目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
联系 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较小,结论 的一般性程度较大
只有明确了解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联系与
-3-
第一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3.重点认识不完全归纳推理 (1)含义: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 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2)必要性:有的认识对象太复杂,人们的精力、能力和认识的条件 有限,无法对它们中的每个对象都进行考察,而且,在有些情况下,我 们也没有必要对认识对象的每种情况都进行考察。 (3)可能性:凭借思维的能动性,人们不对认识对象中的全部情况逐 一进行考察,只考察其中的部分情况,往往也能得出一般性结论。 (4)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
其是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具体方 全归纳推理的原因。
法。
4.一个重点把握:重点把握不完
全归纳推理的具体方法。
-2-
第一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1.定义 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形式叫作 归纳推理。 2.分类 (1)不完全归纳推理:①前提只涉及认识的部分对象。②这种推理 的前提与结论之间不具有保真关系,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 理。 (2)完全归纳推理:①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②这种推理的前 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必然推理。
-8-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归纳推理及其 方法》 标准课 件1(公 开课课 件)
第一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议议题题探探究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关键能力 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区别和联系
项目 考察对象 的范围 结论与前 区 提的关系 别 结论的可 靠性
完全归纳推理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归纳推理及其 方法》 标准课 件1(公 开课课 件)
-6-
第一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议议题题探探究究 随堂训练
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 情境导引 一个农夫在野外抓到一只火鸡,带回家喂食饲养。火鸡畏畏缩缩地 想:“这个人为什么会给我好吃的,嗯,肯定有阴谋。”一个月过去了, 农夫每天一日三餐准时给它送饭。火鸡也放下戒心,它想:“日久见 人心,这是个好人!”几个月过去了,圣诞节前一天,农夫将火鸡放进 微波炉烤了。 运用归纳推理的有关知识分析这只火鸡错在哪里。
-4-
第一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思考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是否就可以得出一般性结论? 提示: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地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结 论一定可靠,这样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犯有“轻率概括”的错误。
-5-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归纳推理及其 方法》 标准课 件1(公 开课课 件)
第一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议议题题探探究究 随堂训练
典例剖析 例题1下列结论能否借助完全归纳推理得出? (1)天下乌鸦一般黑。 (2)大于6小于330 000 000的偶数等于两个素数之和。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纳推理的类型,考查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 答案:(1)“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结论不能由完全归纳推理推出。 (2)“大于6小于330 000 000的偶数等于两个素数之和”的结论可以 由完全归纳推理推出。
第一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1-Leabharlann 第一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学业质量要求
核心要点提炼
1.一个核心概念:归纳推理的含
1.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
义。
2.对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 2.一个基本区分:完全归纳推理
纳推理作出全面比较。
与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区分。
3.掌握归纳推理的具体方法,尤 3.一个深入理解:深入理解不完
第一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二、归纳推理的方法 1.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断 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 一个都不能遗漏。 2.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 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 (1)何为因果联系:因果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 系。一种现象的产生或消失,必定有它的原因。因果联系是事物本 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 (2)人们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等。
不完全归纳推理
考察的是某类事物的全部 考察的则是某类事
对象
物的部分对象
超出了前提断定的 没有超出前提断定的范围
范围
只要前提为真,推理形式 正确,完全归纳推理的前 提必然推出真的结论,是 必然性推理
是或然性推理,即便 前提都为真,结论也 未必真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归纳推理及其 方法》 标准课 件1(公 开课课 件)
-7-
第一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议议题题探探究究 随堂训练
提示:这只可怜的火鸡是归纳推理的牺牲品。归纳推理可以用一个 数学公式解释。比如1、2、3、4、( ),让你猜括号里的数字是 什么。我们都会猜是5,因为根据前面1234的排列规律,所以推出的 答案自然是5。这个5就是归纳推理的结果。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 事情的结果是没有办法根据前面规律推出来的。就像例子中的火 鸡,用归纳推理,它应该是每天享受着免费的三餐安养晚年,现实却 被做成了圣诞大餐。所以说,火鸡是归纳推理的牺牲品。
结论 不同,才能在科学研究、说明问题或论证思想时正确运 用它们;而且,在适当的时候采取不同的归纳推理形式,取
长补短,互相辅助,也更有助于人们认识客观事物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归纳推理及其 方法》 标准课 件1(公 开课课 件)
-10-
高中政治统编版教材《归纳推理及其 方法》 标准课 件1(公 开课课 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