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带动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在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2001年11月26日)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交流经验,关于加强企业管理问题,应该讲,这些年我们是重视的。
国家经贸委多次召开加强企业管理的全国性会议。
企业管理问题,我就专题讲过三次。
年初,在与国家经贸委领导同志研究今年经贸工作时,他们曾提出再开一次加强企业管理的会,要我讲话。
当时我说,已经讲过三次了,该讲的都讲了,已无话可说了。
关键是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如何实现管理创新和科学管理。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我提出能否在企业信息化上做些调研。
四月份我到联想集团参观,看了联想集团的网上办公,效率很高。
两条生产线,一条是传统的流水生产线,一条是按订单生产的"柔性生产线",对比明显。
"柔性生产线"更能适应市场个性化需求,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而这些管理的创新,关键的一条是企业信息化建设。
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当时就与陪同考察的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中国科学院的负责同志讲,我们经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能不能就在联想集团召开一个现场会,请一些大公司领导一起参观交今年我跑了12个省(区、市),参观了六七十家企业,中间也有意识地专门考察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情况。
青岛海尔集团、黑龙江斯达造纸有限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我都到现场参观过。
看了、听了以后,给我两个突出印象:一个是,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工作总体上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另一个印象是,出现了联想集团、海尔集团、斯达公司等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走在了前面。
在实践中,他们解决了我国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带动了企业各项工作水平的提高。
联想集团柳传志同志对我讲,企业信息化为联想集团带来效益,去年联想集团8亿多元利润,其中4亿多元是靠企业信息化降低成本带来的,更重要的是推动企业管理创新,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这样的企业虽然为数不多,但为企业信息化积累了丰富经验。
这些经验已不再是纸上谈兵的东西,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从这些企业的实企业信息化,或者说企业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一个新生事物。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联想集团、海尔集团、斯达公司等企业都有一些归纳,不少专家学者也在总结。
联想集团的说法是"数据的电子化、流程的电子化、决策的电子化"三个层面。
海尔集团的说法是"以实施市场链为纽带、以业务流程再造为基础、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的运动",提出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以及"流程再造"等概念。
斯达公司也有自己的说法。
对这些问题,我坦率讲自愧知识不够,说不清楚。
但有一点肯定是明确的,就是斯达公司讲的"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源进行广度和深度的开发利用,从而对企业实现有效的管理和监控"。
核心是信息化,计算机和网络只是手段。
昨天下午,大家实地参观了联想集团在信息化方面的做法,听取了他们的经验介绍,今天海尔集团和斯达公司,还要通过多媒体演示介绍经验。
他们在这方面经过了多年实实在在的探索,是这方面的专家,会讲得生动、具体。
下面,我只是结合自己的感受谈几点体会,一、企业信息化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重要突破口管理科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
重视和加强企业管理工作,从严治企,实现管理创新,是国有企业适应市场、增强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企业管理工作。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专门用了一个独立章节,讲切实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问题。
这几年,我们先后在邯郸、无锡、青岛、上海等地多次召开专门的会议,深入研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企业管理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和企业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加强企业管理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做了大量工作。
从总体上讲,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企业管理水平都有不同程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管理仍然是当前企业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大量事实表明,经营观念陈旧、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手段和方式落后等问题还普遍存在,决策随意、制度不严、纪律松弛、管理水平低下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变,财务账目不实、采购销售等环节"暗箱操作"、生产经营过程"跑冒滴漏"的问题仍相当突出。
这些问题已严重制约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
由于管理的漏洞,也有不少意志薄弱者沦为腐败分子。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我们将直接面对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管理落后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联想集团、海尔集团、斯达公司为什么会不惜人力、物力,主动搞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因为企业信息化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实现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一)信息化是解决企业管理中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
不久前,容基同志视察了国家会计学院,讲的最多的就是不做假账。
故意做假账,虽然不能说具有普遍性,但财务账目不实确实是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联想集团的领导在介绍为什么要搞企业信息化时,首先讲到的就是要解决企业账目不实的问题。
他们谈到最近企业界一个热门话题就是股市造假。
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联合起来造假账,欺骗小股东和股民;甚至与庄家联手炒自己的股票,赚黑心钱。
当然,账目不实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故意做假,这属犯罪行为。
但企业管理中的漏洞,为这些腐败分子造假提供了可能。
二是管理者虽无造假的故意,但靠层层上报、然后汇总结算的传统管理方式,不能保证账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随着企业的做大,这一矛盾越来越突出。
记得两年前,一个大型企业出现群众大规模上访,我们组织力量对其稽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单单这一个企业明亏暗亏就达80亿元。
不单我们不知道,就是主管部门、企业领导心中也是一笔糊涂账。
最后国家为重组这个企业花了近50亿元的代价。
当然这可能属个案,但类似的问题、账目不实的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联想集团、海尔集团、斯达公司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企业信息化是解决企业做假账问题的有效手段。
当然这不仅是个造假的问题,更深刻的是涉及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
如何使企业财务管理真正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使企业运作过程中所有环节的人财物的变化,都可以通过现场参观和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是一个经营运作透明化的系统。
一是,企业无论在任何地方,哪怕是在国外发生的每一笔业务和开支,不进入系统就无法实现,而一进入系统就被总部财务部门跟踪。
二是,分支机构根据程序形成的报表,在总部同步生成。
这样除了在原始凭证上做手脚外,在做账的环节做假基本不太可能。
三是,数据一旦被录入,就不得更改,更改就会留下记录。
四是,通过电子商务系统采购、销售,采购人员、销售人员甚至不直接接触采购销售票据和资金,而由财务监控和执行。
这就减少了做假和腐败的可能性。
对这个问题,联想集团有更为详尽和专业化的论述。
不仅企业信息化如此,就是海关、税务、银行的信息化系统,通过交叉稽核的方式,也大大提高了账目的可靠性。
再有一个就是"暗箱操作"的问题。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透明、难监控,造成大量的资产流失,尤其是在采购和销售环节,这个问题具有相当普遍性,也是企业老总十分头痛的问题。
由于信息不对称,客户和信息都在销售员、采购员手中,老总想管也管不了。
不少人栽跟头就栽在采购和销售的环节。
企业信息化两周前我在斯达公司参观,听了后很受启发。
斯达公司的同志向我介绍,过去销售、采购环节"暗箱操作"相当严重。
产品销售价格高低、回款多少,都得不到有效控制。
经常发生原材料价高质次、数量短缺的问题,甚至有的销售人员凭借对客户信息的垄断,迫使企业降价甩卖,个人从中牟利。
为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从建立制度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但收效不大。
1997年他们下决心建立采购管理系统和销售管理系统,比较彻底地解决了"暗箱操作"的问斯达公司的采购管理系统,不仅信息在公司局域网上公开,一目了然,而且还设计一整套相互制约的管理体系。
他们将采购与验收分离,增加独立的核价环节,合同要经审核后才能正式生效。
从组织管理上说,将原供应处职能分解,形成供应处管采购、仓储处管验收、企管部物价稽核科管核价的管理程序。
这一切都是依托计算机软件,在不同部门进行的。
价格、数量、质量都不是采购员一个人做得了主的了。
就单这一项1997年当年斯达公司的采7.5%1996年以前,公司各销售点回款率年均只有85%左右,上了系统以后,去年和今年产品销售率、货款的回款率都达到100%还有一个就是"跑冒滴漏"的问题。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的企业,尤其是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跑冒滴漏"的问题不少,防不胜防。
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这些年我们强调财务管理,强调成本核算,强调预算管理,虽然有很大进步,但总是不太理想。
成本核算要求准、快,但是传统管理模式,产供销的各个环节与财务是相隔离的,他们的作业信息都先在自己内部流转,最后"批处理"反映到财务账上。
财务充其量也只是个记账、核算的作用,是个事后诸葛亮。
联想集团的同志介绍,他们遍布全球有44个独立核算单位,每月有20多亿元的营业额,2万多个订单,4000多笔采购,4000多笔费用。
过去财务部70多人就是加班加点,也要30天的时间才能得出一份并不十分准确的财务报表。
这样就很难谈得上对从联想集团、海尔集团、斯达公司介绍的情况看,通过企业信息化都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联想集团对公司所有环节、所有部门都实施有效的制约和监控,做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准确核算。
每一项科目的开支都可以和预算进行比较,对差异进行管理,通过计算机系统,及时提出预警和禁止的信息。
就是上面谈到的联想集团这么大的业务量,44个核算单位月报表只要半天时间就可以出来,整个集团报表也只要5天就可完成。
这不靠企业信息化,是很难想象的。
据联想集团介绍,实施企业信息化,给公司带来许多可喜的效果:库存周转由1995年72天降到2000年22天,估算相当每年可降低资金成本1.26亿元;产品积压损失由1995年2%降到2000年0.19%,估算相当每年节省成本3.62亿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由1995年28天降到2000年14天,估算相当每年降低成本4700万元;应收账坏账占总收入比例由1995年0.3%降到2000年0.05%,估算相当每年降低成本5000万元;办公自动化还使差旅费、办公用品费用降低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