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工作案例
我班有个学生叫石某。
她看上去是个老实又乖巧的孩子,但是从她平时的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我发现她上课并没有认真听讲。
这让我很担心,一个看上去这么认真的小女孩,上课的效率竟然是这样。
而且通过我慢慢的观察,我发现她的反应比别的小朋友要稍微慢那么半拍。
改作业叫她名字时,总是别的小朋友听见了再叫她,上课回答问题也是。
后来经过我询问,原来她是怕叫的不是她,待会儿听错了上来难为情;回答问题怕回答错误了,难为情。
找到了这个原因,我开始慢慢对症下药了。
我先是在课堂上慢慢关注起她来。
很多时候要回答问题,我就偏偏叫没有举手的她。
这样的次数多了,我发现她也注意到自己的老师在关注她了(她跟她妈妈说,我没举手老师也来叫我)。
当然开始叫她的那几次,她都是回答不出来的,都是呆站在那好一会儿,后来的几次,情况有所好转,但还是效果不明显。
于是我就会下课找她谈话,告诉她道理,讲错没关系,但是你一定要大胆的说出来,这样老师才知道你哪里不懂,那么我才能教你。
我不仅在学校里给她更多的关注,放学还及时跟家长沟通。
当然沟通的时候并不是说她怎么怎么不好,就表达主要的是一种担忧,目的也是讲给她听,让她有一种危机意识,同时也不排斥老师对她过多的关注。
她目光中透露出来的担心似乎觉得老师确实是为了她好,自己确实应该在这方面注意起来。
终于通过我的提醒和家里家长的提醒,她的表现有所好转。
在一次数学课上,她终于做对了一道题,这是第一次看到她做对,偏偏赶巧,其他孩子很少做对这道题,我顺势把她叫起来,大力表扬与赞赏,她的表情显得有些拘谨,但从她的
目光中能透露出那么细丝丝笑意,我的心里顿时暖了起来,不为别的,只为这一个似有非有的笑。
下课,我把她拉到身旁,她有些紧张,头低着,不敢直视我,我故意放慢语气跟她讲话,又是一番鼓励:“数学课上你的表现真棒,同学们都很羡慕你,老师也欣赏你。
为什么不大胆一点呢?”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每次上课我都努力地寻找他的闪光点,适当的给予肯定,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力表扬,树立他的自信心和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威信。
终于有一天,她的妈妈拉着她来到我身边,高兴的说:“刚才我们开开说今天老师表扬我了,说我有进步。
”这时候我也摸着她的小脑袋,开心的说:“你表现那么好,老师当然要表扬了!”看着她发自内心的腼腆的笑,我突然觉得,我似乎真的做到了让一个孩子找回信心的这么一件事情。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
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
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对于石某,我放下架子亲近她,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她的心弦。
“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她,用情去感化她,用理去说服她,从而促使她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抓住她身上的每个上闪光点,去鼓励她,引导她。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