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中国的人口一.内容与分析
1:内容: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与变化情况;
2:内容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主要讲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与变化情况。
其核心是我国人口的增长及人口分布特点、人口问题的对策,理解它关键就是反复读图,通过图表和有关数据,分析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以及人口分布的规律。
要我国的人口,是中国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是学生学好中国地理,尤其是学好我国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等知识的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才能合理布局工业、农业、交通线和城市。
因此,学好本节教材,掌握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将为学好后面各章节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分析
1.清楚我国人口总数及与世界比较的情况;运用相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状况;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状况;明白我国人口问题与我国人口政策的形成。
2.先弄清我国人口数,再通过分析数据明白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然后通过看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最后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要解决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就要举例让学生计算
后得出结果(试计算年轻人20岁结婚生子和25岁结婚生子,100年内各有几代人?)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指出工具使用在哪里),准备使用…(提出用什么工具)。
因为使用…,有利于…(说明为什么要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读课本第10页的内容及图1-7<<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图1-8<<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思考并抢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化的比较和与其他国家真实的对比,进一步突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1.2000年,我国总人口为______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______ 变式练习:人口居世界前三位的国家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师生活动:(1).2000年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
(2).我国2000年的人口总数是多少?占世界人口多大比例?(3).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哪一个?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哪一个?
(4).我国哪些省级行政区人口超过了5000万?这些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一部分?
问题二:设置活动:
根据课本第11页内容,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并分组计算各阶段的人口增长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口增长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例题2.建国后,我国大幅度下降,明显上升,使人口迅速增长。
变式练习:建国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原因是()
A.人口居住地的自然条件有很大变化
B.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
件明显改善
C.商业贸易活动频繁
D.社会劳动力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师生活动:
阅读课本P11页图及内容,完成:
例题3:我国人口密度部大于部,平原大于高原和山区。
这是由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以及开发事件的长短而决定的。
变式练习:我国人口分布的重要地理界线是()
A.漠河—腾冲
B.秦岭—淮河
C.黑河—腾冲
D.天山—
阴山
师生活动:1.读P12页“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1)找到黑河和腾冲两地并画一直线
(2)完成活动题1、2、3、4小题
(3)总结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2、读“我国城镇与农村人口百分比”图:回答
我国农村与城镇人口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如何?
问题四:我国的人口政策和内容
例题 4.政府将作为基本国策之一。
实行控制,提高的人口政策。
变式练习: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
A.实行计划生育
B.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C.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D.实行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六.目标检测
1.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
A.1/3
B.1/4
C.1/5
D.1/6
2. 建国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原因是()
A.人口居住地的自然条件有很大变化
B. 商业贸易活动频繁
C. 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
D.社会劳动力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3. 我国人口分布的重要地理界线是()
A.漠河—腾冲
B.秦岭—淮河
C.黑河—腾冲
D.天山—
阴山
4.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A.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B.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慢
C.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快
D. 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慢
5.中国关于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是()
A.实行计划生育
B.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C.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D. 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是一个人口数量占世界第一位的国家,人口增长快,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城镇人口所占比重小,且人口问题突出。
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计划生育政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八.配餐作业
课时测评P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