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绩效评价(可能调动也可能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一、绩效的表述
绩效是员工所做的工作中对企业的目标达到具有效益、具有贡
献的部分。
绩效以性质来分包括量化与不可量化,以效益来分包括即期与
远期,以形态来分包括无形和有行。
绩效是个人知识、技能、能力等一切综合因素通过工作而转化
为可量化的贡献,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
二、评价程序
1.决定评价的指标: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工作绩效、个人能力
与潜质、内部与外部客户反馈意见;
2.决定由谁负责评价及评价谁;
3.安排评价员的培训;
4.评价的执行;
5.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评估(影响个人绩效中的不可控制因素);
6.评价的宏观比较、调整;
7.确定最终评价结果;
8.受评员工确认;
9.签署、仲裁会;
10.答复员工;
三、绩效评价应该达成的预期的目的
1.合理、准确、公平、公正地评价员工过去特定时段内的贡献。
2.促进员工达成未来的绩效期望。
3.认可并奖励员工为企业所做的杰出贡献,惩罚或批评工作不力
的员工。
4.提供让员工学习或效仿的优良行为模式。
5.促进员工的快速成长与发展。
6.把评价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减少到最低程度。
7.清理不称职的员工。
8.处理暴露出来和隐藏的不公平现象。
9.提高员工的士气,使公司更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绩效评价的指南与频率
1.必须根据员工的职责、工作描述、工作目标、工作承诺来评价。
2.必须评价员工对企业或客户做出的有价值的贡献部分。
3.必须是对事不对人(不是根据阶级、辈分、权力、年资、关系
等)
4.必须考虑尚未能准确估计结算出来的贡献部分(后续效果、效
应、隐形效益)
5.必须考虑无法直接量化的绩效,但对企业已经做出具体贡献的
人。
6.必须考虑影响员工绩效的不受控制因素(例如:人为的恶意对
待、不利的工作安排或环境等)
7.必须考虑到对企业的某一贡献是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岗位上互
相配合、共同做出的结果。
员工绩效评价计划表
每月评价:
评价的项目比较简单而直接,评价对当月的工作目标具有贡献的部分,也应该指出存在的、需要改善的问题。
评价的结果作为持续改善的依据,对于表现杰出者应给予及时而适当的表扬、奖励。
每季度评价:
✓评价比较全面而深入,不但评价当前季度的工作目标,指出工作不足,还要考察员工对下季度的工作规划、工作目标以及工作承诺。
✓评价结果可作为给予季度奖金的依据或工作调配、任务变更的基础。
每年评价:
✧不当年每季度的评价汇总,转换为每年度绩效评价总结,评价
总结应对下一年度绩效的有效性做出合理的评估。
五、绩效评价的因素
1.个人素质部分:责任感、工作态度、稳定性、合作性、沟通能
力、学习能力、自律性、创新能力。
2.工作绩效部分:工作目标完成百分比、工作贡献的质量水平、
工作贡献的量化幅度、工作的创新成果、工作的改善量化成果、工作的努力度、内外的公认度。
3.专业能力部分:专业知识技能、专业能力水平、改善与创新能
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学习能力与应用程度、理论及研究能力。
4.不受控制因素造成的绩效影响部分(政策、管理、任务、环境
等)
六、不通功能人员的评价比重
✧生产功能人员:重点生产
✧技术功能人员:技术方面重点
✧事务功能人员:事务方面重点
✧管理功能人员:管理因素重点
七、绩效评价总流程
八、绩效评价追求的期望分布曲线模式
九、评价人与受评价人的培训
培训的内容包括:
绩效评价系统
绩效评价指南
绩效内容(专业及管理)与性质的识别和理解
绩效评价操作表格的适用(提供示范标本)
员工申诉权力与案例研究学习
绩效评价的反面案例研究(最近一年)学习
十、评价结果的申诉权利(受评价人)
工作绩效评价申诉流程图
十一、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1.组织
✓未来持续提供组织的绩效,现行的结构需要调整吗?
✓为了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员工在组织图上的位置需要变更吗?
✓为了回应外界的变化趋势,目前的组织需要加强、取消或新设单位吗?
✓为了加速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有需要对外实施合作同盟、相互持股吗?
2.体系
✓员工对绩效评价任务合理、可以接受的具体意见、论据是什么?
✓员工对绩效评价任务不符合实际、不合理的具体论据是什么?✓绩效评价结果最好的10%的员工,同盟过去两年的绩效趋势如何?
✓绩效评价结果最差的15%的员工,他们过去两年的绩效趋势如何?
✓绩效评价结果平均75%的员工,对其中抽标调查部分员工,他们过去两年的绩效趋势如何?
✓应该如何修正现行的评价体系,应该个人的工作能力、潜力才可以得到充分的释放?
✓是否应对小组绩效做出评价,避免过分强调个人表现而忽视全局效益?
3.智能与职责
目前整体的智能与职责展开图是否已经过时,已经成为一种束缚而非拉动员工向上的动力?
对于能力较强的员工是否逐渐加重他们的工作担子,激发他们的潜力?
对于绩效较差的员工是否与他们面谈寻求真正的原因?
是否在智能、职责中强调小组合作的效益,因为个人的绩效未必对企业整体绩效有利。
各部门的智能、职责存在的、冲突、真空现象应如何有效改善?
4.培训
个人与小组的培训结果是否反映在预期的绩效改善方面? 获得绩效改善的个人与小组(虽未经安排培训)原因何在? 是否能识别在组织内善于培训员工的人?
是否能识别在组织内自我学习、自我培训而获得绩效持续改善的人?
什么培训能为企业在未来短期、中期增强竞争力?
企业应要求员工自我负责哪些方面的学习和培训?
对于持续保持、改善绩效的员工,应分析他们的个案作为改善绩效学习教材。
把自我学习、自我改善的精神列入企业核心价值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