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AN 建设工程施工验收规范一、施工规范本施工规范,包括施工环境、AP 设备、POE 设备、信号分布系统无源设备和有源设备、天线、AP 及天馈线防雷接地、外部标签、供电等设备安装规范。
1、无线接入施工环境要求➢施工区域的井道、楼板、墙壁等不得渗水➢施工区域及其附近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市电已引入,照明系统已能正常使用➢建筑的防雷保护接地系统已经竣工并验收合格,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工程设计要求2、AP 设备安装1)室内型AP 设备安装AP 安装于室内时,必须遵从以下原则:➢安装位置必须保证无强电、强磁和强腐蚀性设备的干扰➢主机安装场所应干燥、灰尘小、且通风良好➢主机安装位置便于馈线、电源线、地线的布线➢安装主机的室内不得放置易燃品➢室内温度、湿度不能超过主机工作温度、湿度的范围➢AP 设备安装位置必须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如有设备的安装位置需要变更,必须征得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同意,并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如果AP安装在弱电井内,则需做好防尘、防水、安全措施,为了防止AP 被盗,建议将AP 安装高 2.4 米以上,并在固定架加锁或是将AP安装在定做的机箱之中,并保持通风良好、通气孔畅通,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无灰尘➢如果AP壁挂安装在大楼墙面上,必须做好防盗措施,建议将AP 安装在定做的机箱之中,并保持通风良好、通气孔畅通,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无灰尘➢如果AP安装在天花板上,必须用固定架固定住,不允许悬空放置或直接扔在天花板上面➢在安装AP 设备时,要考虑以太网交换机跟AP 之间的距离限制➢安装的地方要便于工程施工和运行维护➢如AP 安装位置的四周有特殊物品,如微波炉、无绳电话等他干扰源,建议AP 至少离开此类干扰源2~3 米➢设备上的各种零件、部件及有关标志正确、清晰、齐全2)室外型AP 设备安装➢AP 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AP 天线主瓣方向不应有明显障碍物➢AP 设备表面垂直于水平面,未接线的出线孔应用防水塞封堵➢AP 设备与馈线之间接头处应采取防水措施➢AP 设备如放置于防水箱内,箱体要保持通风以利于设备的散热➢在建筑物顶安装天线,箱体可固定在楼顶女儿墙内立面上。
安装位置应选择无日光直晒或直晒时间较短的位置。
进入防水箱的全部线缆需做防水弯,或采用下走线方式➢在杆体上安装天线,防水箱使用抱箍固定在杆体上。
箱体安装要保持水平和垂直,安装牢固。
箱体颜色要与杆体颜色相同或相近。
进出线缆采用下走线方式。
注意防盗、防破坏3、POE 设备安装➢POE供电模块安装在机房时,需用扎带固定在机架上,不允许悬空放置或直接将POE 供电模块直接堆叠在交换机上,保持通风良好,可散热➢POE供电模块输出端口输出44~57v 的直流电压、350~400mA 的直流电流,为一般功耗在15.4W 以下的AP 设备提供以太网供电。
在施工部署时要明确每个AP 设备的功率,匹配相应的供电模块➢机房的交流配电箱应配置空气开关,从空气开关引电源线为POE供电模块集中供电4、信号分布系统无源设备的安装➢安装位置、设备型号必须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安装时应用相应的安装件进行固定,并且垂直、牢固,不允许悬空放置,不应放置室外(如特殊情况需室外放置,必须做好防水处理)➢接头牢固可靠,电气性能良好,两端应固定牢固➢设备严禁接触液体,并防止端口进入灰尘➢设备空置端口必须接匹配负载5、信号分布系统有源设备的安装➢安装位置、设备型号必须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有源设备不允许空载加电6、天线安装1)室内天线安装➢室内天线的安装需在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不影响室内设计外观➢场点内布放天线以信号覆盖为依据,具体天线分布位置以设计施工图纸为依据➢天线安装位置、型号必须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室内天线安装时应保证天线的清洁干净➢挂墙式天线安装必须牢固、可靠,并保证天线垂直美观,不破坏室内整体环境➢吸顶式天线安装必须牢固、可靠,并保证天线水平。
安装在天花板下时,应不破坏室内整体环境;安装天花板吊顶内时,应预留维护口➢天线与吊顶内的射频馈线连接良好,并用扎带固定➢吸顶天线不允许与金属天花板吊顶直接接触,需要与金属天花板吊顶接触安装时,接触面间必须加绝缘垫片➢天线的上方应有足够的空间接馈线,连接天线的馈线接头必须用手拧紧,最后用扳手拧动的范围不能大于 1 圈,但必须保证拧紧➢需要支架的天线,支架捆绑所用扎带不可少于4条,要做到布局合理美观。
安装天线的接头必须使用更多的防水胶带,然后用塑料黑胶带缠好,胶带做到平整、少皱、美观2)室外天线安装➢工程实际安装天线类型应与设计要求相符➢室外天线的安装角度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方向、角度的调整,使无线信号的主波束能够对准覆盖目标➢天线与馈线连接应紧密,无松动现象➢天线的出水孔应无堵塞➢室外天线安装需注意天线的方向性,避免因反装造成天线进水➢室外天线的馈线连接头必须根据馈线安装方向先用绝缘胶带从下方向上方缠绕一遍,再用防水胶泥保护,最后再用绝缘胶带从下方向上方缠绕一遍,以便于后期更换或维修➢馈线与连接头的连接部位应保持平行,距离连接部位50mm 以上才可以进行馈线的弯曲和整理。
室外馈线的可见部分要求采用KBG管进行保护;室内的馈线可见部分要求采用PVC管,拐弯处采用波纹管。
进出机房的馈线需制作滴水弯,馈线的弯曲要符合要求➢为安装室外天线,天线支架(抱杆)必须满足以下要求:搭设的抱杆必须要结实,采用能抗天气侵蚀和抗腐蚀性的材料;抱杆采用的直径在35mm 至45mm 之间,常用40mm 直径。
抱杆高度应满足天线安装在至少超过屋顶1.5m的地方;如果屋顶是金属的,天线的高度至少应为超过屋顶3m。
抱杆或墙上托架上不应有任何东西以免与天线发生电连接➢天线的安装应做到稳固,在借用第三方墙面等设施时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美观、隐蔽。
在房顶上安装时,不应将设备抱杆或支架直接固定在房顶防水层上,宜采用浇筑水泥底座或采用水泥配重的方式安装抱杆或设备支架。
抱杆或支架的安装应与楼面垂直7、AP 及天馈线防雷接地➢安装室外设备的站点,应有完善的防雷接地系统。
防雷接地标准应符合YD5004-94《数字微波接力通信工程设计规范》、YD2011《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和YDJ26《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定》,接地电阻应≤5Ω➢安装室外天线的支架或铁塔应与楼顶接地系统良好连接➢避雷针安装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避雷针应牢固安装在支架上,无松动现象。
避雷针必须通过截面积大于35mm2的多股铜芯线直接接入地网➢室内接地母线的路由、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接地母线的表面应完整,无明显损伤和残余焊剂渣,铜带母线光滑无毛刺,绝缘线的绝缘层不得有老化龟裂现象。
8、线缆布放1)线缆布放的一般要求(线缆包括信号线、电源线)➢线缆的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线缆必须是整条线料,外皮完整,中间严禁有接头和急弯处➢在线缆走道上的信号线、地线和电源线应分开布放,间距应为150~200mm ➢所放线缆应顺直、整齐,应避免线缆交叉纠缠,下线按顺序布放。
线缆余留长度应统一,同时考虑预留出设备扩容的布线位置➢线缆在线缆走道的第一根横铁上均应绑扎或用尼龙锁紧扣卡固,电缆应绑扎牢固,绑扎线或绑扎带的间隔均匀且相互平行,松紧适度,不得勒伤电缆➢线缆拐弯应均匀、圆滑一致,其弯曲半径大于等于60mm➢线缆走道穿过楼板孔或墙洞的地方,应用防火材料封堵洞口➢布放线缆时,每条线缆的两端应有明显标志,以便于连接和检查,线缆标签应贴于线缆两端的明显处且不易脱落➢机房各进线洞应在安装完成后用防火材料封堵➢信号线与电源线应分开敷设,不要互相缠绕,要平行走线,并避免在同一线束内。
在同一线缆走道上布放时,间距不应小于200mm。
信号线及电源线在机架内布放时,宜分别在两边走线2)射频同轴电缆布放和电缆头的安装.➢射频同轴电缆必须按照设计文件(方案)的要求布放,要求走线牢固、美观,不得有交叉、扭曲、裂损等情况➢对于中高楼层(≥15F),考虑线路损耗问题,主干线建议布放7/8″馈线,楼层平面采用1/2″馈线布放;对于低楼层,主干线、楼层平面可采用1/2″馈线布放➢为了降低信号衰减,转接电缆必须尽可能短,建议≤1M。
转接电缆在与网卡连接时必须注意紧固,防止受力、松动脱落➢跳线或馈线需要弯曲布放时,要求弯曲角应保持圆滑均匀,其弯曲曲率半径不超过下表的规定➢射频同轴电缆所经过的线井应为电气管井,不得使用风管或水管管井➢射频同轴电缆应避免与强电高压管道和消防管道一起布放走线,确保无强电、强磁的干扰➢射频同轴电缆应尽量在线井和吊顶内布放,并用扎带进行牢固固定➢与设备相连的射频同轴电缆应用线码或馈线夹进行牢固固定➢射频同轴电缆布放时不能强行拉直,以免扭曲内导体➢射频同轴电缆绑扎固定的间隔要求如下表所示➢射频同轴电缆的连接头必须牢固安装,接触良好,并做防水密封处理➢射频同轴电缆在天花板吊顶或井道里通过时,如果已经做接头需把接头封好,以免有污物进入接头➢电缆盘要顺势放,不能强行拉直,以免扭曲内导体➢电缆头的规格型号必须与射频同轴电缆相吻合➢电缆冗余长度应适度,各层的开剥尺寸应与电缆头相适合➢电缆头的组装必须保证电缆头口面平整,无损伤、变形,各配件完整无损。
电缆头与电缆的组合良好,内导体的焊接或插接应牢固可靠,电气性能良好➢电缆施工时应注意端头的保护,不能进水、受潮;暴露在室外的端头必须用防水胶带进行防水处理;已受潮、进水的端头应锯掉➢连接头在使用之前,严禁拆封;安装后必须做好绝缘防水密封➢现场制作电缆接头或其它与电缆相接的器件时,应有完工后的驻波比测试记录,组装好电缆头的电缆反射衰减(在工作频段内)应满足设备和工程设计要求➢电缆线的两头一定要使用标签,注明馈线的连接器件。
在多根电缆线并行的分支处馈线要贴标签3)走线管布放➢对于不在机房、线井和吊顶中布放的射频同轴电缆,应套用PVC 走线管。
要求所有走线管布放整齐、美观,其转弯处要使用转弯接头连接➢走线管应尽可能靠墙布放,并用线码或馈线夹进行牢固固定,其固定间距应能保证走线不出现交叉和空中飞线的现象,固定间距如下表➢若走线管无法靠墙布放(如地下停车场),馈线走线管可与其他线管一起走线,并用扎带与其他线管固定➢走线管进出口的墙孔应用防水、阻燃的材料进行密封4)五类线布放➢五类线必须按照设计文件(方案)的要求合理布放。
布放时要求走线合理,绑扎牢固,走线时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五类线缆终接后,应有余量。
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宜为0.5~1.0米,工作区为10~30mm ;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五类线的绑扎,在管道内、弱电井和吊顶内隐蔽走线时绑扎间距不应大于40cm;在管道开放处和明线布放时,绑扎间距不应大于3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