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原文及赏析新添声杨柳枝词
温庭筠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井底点灯深烛
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第一首前两句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一尺系概数,深红
指裙色。
曲尘本酒曲所生细菌,色微黄如尘,因为称淡黄色,此指衣色。
起句言深红裙上蒙以浅黄之衣。
裙与衣,深红配浅黄,红黄谐调,两相映衬,绚丽多彩。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少女衣饰,讲究色彩美,正是情移于衣的自然流露,或者说衣饰之艳丽正是少女情窦初幵之表象。
谁也不愿老穿破旧衣服。
故次句言天生旧物不如新”。
然而,就爱情而言,则不能喜新厌旧”,而应是日久长新才好,否则情不专而怨恨必生。
窦玄妻《古怨歌》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诗人这里正是以衣不如新”反衬人不如故”。
后二句说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桃核由两半相合而成,故曰合欢桃核”,喻男女相遇合,或可作表达爱情之信物。
《烟花记》载,炀帝以合欢水果赐吴绛仙,就是适例。
堪,可也。
里许即里面,许系助词。
元来,即原来,元”通原”。
人”字当本作仁”。
诗人用谐音
双关法,写桃核内有仁”以隐喻合欢之人心中原来别有人”。
既然对方心中已有他人,故第二句曰旧物不如新”;虽前有合欢桃核”之约,然终堪恨”也。
这就既巧妙地讽刺了爱情上的喜新厌旧者,又曲折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所爱者的执着追求,那恨”字流露出一种难言的幽恨之情。
面对负心人,诗人委婉地提出自己的劝戒,言有尽而意无穷,反映了甜蜜爱情生活中的另一个侧面。
第二首一二句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烛,谐音双关嘱”。
长行,古博戏名。
唐代李肇《国史补》下:今之博戏,有长行最盛,其具有局
有子,子有黄黑各十五,掷采之骰有二。
其法生于握槊,变于双陆。
”此处读作
游子的长行”,隐喻长别”。
围棋,音同违期”。
诗人仍使用谐音双关手法,造成字面上的隐语,使读者通过联想便知言在此而意在彼。
即字面上是说点灯相照,与郎共作双陆之戏,实际上是说诗中女主人公与郎长别时,曾深嘱勿过时而不归。
“莫违期”是“深嘱”的具体内容,又为下文的“入骨相思”埋下伏笔。
三四句“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红豆即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王维《相思》诗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朝
时贵族的闺阁间流行一种玩物,拿一小块象牙剖成两面,镂空了镶入一颗红豆,再将剖开的两面嵌上去,复成六面,骰点当然亦是凿空的,一掷出去,六面皆红,即所谓“玲珑骰子安红豆”了。
后来流传到民间,一般人买不起象牙这样贵重的材料,便改用兽骨,红豆又称相思子,“入骨相思”,一语双关,其中缠绵之意,教人不由魂销。
在章法上,则是对前二句“深嘱”早归“莫违期”的对应。
诗中,女子“共郎长行”时“深嘱”于前,客子“违期”未归时又“入骨相思”于后,最后以“知不知”设问寄意的口吻轻轻将全诗兜住,然后再表现出这位多情的闺中人亟盼游子早归的焦虑心情。
“知不知”三字,把女子离别之久、会合之难、相思之深之苦,乃至欲说无人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可谓收得自然,余味不尽。
而读者所感受到的正是女主人公内心深处诚挚而火热的爱情。
有女钟情如此,令人读来倍觉感人。
此二诗写“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以讽喜新厌旧;写“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以骰子喻己相思之情,就既未见浓艳的辞藻,又未闻有些许脂粉气。
其设想新奇,别开生面,在许多的爱情诗中,使人顿觉耳目一新。
大量使用谐音双关修辞法,更使诗作独标一格,别有情致。
人们表达爱的情感,力避直率明白,本尚朦胧含蓄(当然不是晦涩费解),而双关隐语的运用,却能使人透过字面的意思,通过那些音同或音近的“别字”,去细细品味那双关语中底层的无尽的意蕴。
这些谐音词的寓意颇深,不可囫囵读之。
它蕴含着诗人人为的特定含义和感情色彩,能使语言在表达上更含蓄、婉转和饶有风趣。
用于表达爱情,则言浅意深,更富有感染力。
温庭筠(约812 —866 )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
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存词七十余首。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