桁架、支架、排架
连接节点的设置,构件刚接对次弯矩的影响
• 由于弦杆的截面高度较大,在受力上接近于连续 梁,应全部刚接连续处理。 • 当弦杆的转动刚度较大时,由于变形引起的次弯 矩就不可忽略了。
屋架和主体结构的整体建模计算
• 从设计上说,整体计算要好于局部分析
– 对柱而言,可以真实反映屋架对柱的反力,如果柱本身就是屋架 的一部分,就更应一体计算,否则会有荷载丢失。 – 对屋架而言,由于考虑的柱的约束作用,求得的屋架挠度值相对 更加真实。
构件不同钢号的节点设计
设计原则: •在节点上,节点板的钢号 应是采用该节点上,所有 构件钢号中最小的做为节 点板钢号。 •施工图中如果弦杆各段采 用了不同的钢号,会自动 设置拼接,并在材料表中 统计材料上分别统计。 •填板统一采用总信息钢号。
上图节点板钢号采用Q235,焊缝按照 Q235计算; 构件缀板钢号采用总信息钢号Q235
桁架、支架、排架
桁架建模设计 支架建模设计 排架建模设计
桁架的建模和计算
常见的桁架样式:
三角形桁架
梯形桁架
空间桁架
桁架下部的短柱是否有意义?
• 由于桁架中的杆件属于轴心受力构件,所 以必然有一定的轴向变形,当桁架的跨度 增大以后,这种变形的累积也就越大。如 果这种变形的累积得不到释放的话,就会 在杆件的端部形成一个反向的作用力。 当跨度较大时,端部的水平力就会很 大,对桁架的支座来说,这么大的水平力 集中力是非常危险的(比如混凝土柱就会 造成柱头被推坏)。所以一般厂房都会做 成能释放水平变形的滑动支座。 短柱的作用就是模拟水平变形释放的 滑动支座,必须设置成两端铰接。
• 注意屋架和主体结构的柱顶连接形式,当屋架跨度比较大 时,需要注意屋架变形对柱的推力,此时可设滑动支座。 • 注意如果整体按无侧移确定计算长度时,对支座柱的计算 长度确定会产生影响,部分情况下需要手动修改柱的计算 长度系数。
不同支座高度屋架模型对比
结构模型对比
下柱柱身剪力对比
桁架端部节点位移对 比(恒+活)
支座反力的合成与基础设计
• 在基础节点上由于出现了杆件的汇交,需要将汇 交杆件的内力分解并合成。最后合成的内力可以 在基础计算文件中查到。 • 在节点设计时,也采用了合成以后的内力进行设 计。
排架的建模和计算
模型概况:
单跨单层吊车,上部使用轻钢屋面,梁柱固接
如何选择截面?何时需要使用格构柱?
• 对于吊车吨位比较小的厂房,一般使用工字型实 腹截面即能满足 • 格构截面从构造上看,分肢间距大,因而具有较 大的截面模量,而且中间使用缀条连接,保证了 分肢的平面内的稳定。 • 格构柱一般分为吊车肢和屋盖肢,吊车肢以承受 吊车荷载为主,相对截面较大;屋盖肢一般轴力 较小,可以用槽钢或角钢组合等截面。 • 阶型上柱由于轴力较小,截面不大,可以使用实 腹截面。
05版程序到08版程序的变动
05版对斜柱的 柱间风荷载自 动处理 08版对斜柱的 柱间风荷载自 动处理 作用力不垂直于构件 表面,需要转化为节 点风荷载输入 作用力垂直于构件表 面,无需调整
桁架上下弦及腹杆的平面内外计算长度的选取
• 默认情况下,程序的计算长度系数都为-1,即由程序自动 确定,确定的原则由“参数输入”-“总信息参数”-“钢柱 计算长度系数方法”控制,桁架可按无侧移控制。 • 由于节点板的转动约束,实际的腹杆平面内的计算长度系 数都偏小,规范中认为可以按0.8取值 • 由于节点板平面外基本没有刚度,腹杆平面外的计算长度 可按原长(节点之间的距离)取,而对于上下弦杆来说, 则是平面外的支撑点间距离。
上下弦的截面的选择和计算长度确定
• 由于上弦杆的压力比较大,需要选择面积较大的 截面,同时还要考虑稳定问题。由于还有较大的 端部弯矩,截面也要有一定的抗弯刚度。 • 上弦杆由于相互间的支持作用,实际平面内计算 长度小于1.0,可以偏安全取1.0。 • 下弦杆以受拉为主,程序会自动判断是否为纯拉 杆,并自动按拉杆控制。 • 平面外的计算长度还是按照支撑点间距取。
柱构件与梁构件的区别(内力)
模型1(构件按柱输入) 模型2(构件按梁输入)
荷 载 简图
弯矩 图
剪力 图
是否有必要将桁架节点都设置为铰接?如何考虑节点 的次弯矩?
• 传统的计算模型将桁架设为铰接主要是为了手算方便。实 际用节点板时更接近于半刚接。但是由于输入的杆件截面 模量比较小,变形导致的节点次弯矩也较小,所以按铰接 计算时,差别不是太大。 • 为了考虑次弯矩,可以按固接输入。铰接只是输入习惯问 题,使用计算机设计时,完全可以都按固接处理(支座杆 除外) • 规范中8.4.5条中对于可不考虑次弯矩的情况作了规定,主 要出发点就是转动刚度越小,次弯矩就越小。
不同端部约束的弦杆轴力对比
不做端部变形 约束
对端部做水平 约束
• 支座杆都设置成铰接了,是否是机构? 程序在处理上,对铰接节点做了特殊处理,使结构依然有 解。计算结果中的支座位移不用处理。 • 替代方案:滑动支座 新增加的支座形式,建议使用。但需要注意不能将两个支 座端部都加上滑动支座,否则即为机构。
• 挠度的控制:按桁架下弦中心点的位移量/桁架的 跨度来确定桁架的整体挠度。 • 如果使用了铰接立柱作为支座,则桁架的水平位 移没有参考意义
施工图和节点设计
• 注意程序对上下弦杆和腹杆的识别是否正确 • 使用快速建模时选择的支座腹杆可以在施工图中 进行调整,但注意不要偏移过大。 • 节点设计按照钢结构规范条文说明中的表10,由 支撑的轴力,直接决定后面施工图的节点板厚度。 焊缝的设计按照支撑轴力计算 • 节点板绘制偏大时,可以修改出图的比例。
桁架计算结果的查看与控制
• 应力比和长细比
– 一般桁架构件都是按轴心受压构件进行强度验算,所 以如果截面强度不满足时,增大截面一般都能满足; 如果在稳定方面存在不满足的情况,可以根据不满足 的方向,减小该方向的长细比。 – 长细比可以通过增加截面的回转半径来减小。 – 角钢等单轴对称截面还要考虑绕u轴的稳定
轴线的输入,柱距的确定
• 轴线的确定应该以吊车的跨度为准,应该以能正确布置 下吊车为宜。 • 为了保证吊车的安装(一般吊车梁中心应该和柱的吊车 肢型心一致),建议在布置柱时,应满足左侧吊车肢型 心到右侧吊车肢型心的距离=吊车梁跨度。
偏心的原则,如何实现柱对齐
• • 对于边列的阶型柱,考虑到墙面的布置和连接,应尽量 做到柱子的边皮对齐。程序中提供了偏心对齐的功能。 程序内对于偏心给出三种处理方式:中心对齐即形心对 齐,而左右边对齐则是搜索截面最边侧外皮对齐。 对于某些截面程序不能很好对齐的,可以通过查看截面 数据来手算处理。
如何输入恒、活、风荷载
• 由于活动支架本身只有自重荷载,迎风面也很小, 可以不考虑自身风荷载。 • 主要的恒活荷载来自上部的设备荷载,可以作为 节点荷载加到支架顶端。 • 如果上部设备有比较大的挡风面积,还需要将设 备的风荷载作为节点风荷载加到支架的柱顶。
单拉杆的设置
• 单拉杆的工作原理就是在受拉状态下提供强度, 但是在受压情况下退出工作。由于只考虑受拉, 可以按拉杆的长细比要求控制 • 单拉杆布置可能会造成结构在某些情况下出现机 构,特别是地震分析时。所以布置时必须谨慎。 交叉杆输入时,建议取消中间的交叉节点。
如何确定排架厂房柱的计算长度系数?
• 带吊车的排架厂房柱应属于阶型柱,程序按照规 范的表D3到D6确定其计算长度 • 程序用有无吊车荷载来判断该柱是否阶型柱,, 只要存在节点吊车荷载,即使上下柱截面一致, 也认为是阶型柱。 • 程序对两种柱顶连接形式做了判断,但是对于采 用轻型门式刚架梁的情况,由于柱顶刚接,程序 会按照柱顶有转动约束的情况处理长度系数,这 是不安全的,建议偏安全的按铰接排架处理。
钢管桁架输入时需要注意的
• 铰接设置的条件不同于普通桁架,应按规范 10.1.4条处理,也可直接按固接处理。 • 程序只能处理平面钢管桁架体系,对于空间三角、 四边形的桁架结构,建议采用STS中的空间复杂 结构模块分析。
节点设计
• 对于管桁架,一个节点最多允许5管相交汇,其中 两根弦杆,三根腹杆。
设计参数的正确选择
• 设计规范应按钢结构规范 • 控制长细比按照钢结构规范的表5.3.8和表5.3.9选 取,一般可按150/350控制。 • 确定计算长度方法可按“无侧移”考虑,建议可 以按照前面的确定规则,手动修改计算长度或长 度系数。
桁架结构的优化
• 结构类型选择桁架 • 桁架的杆件都以轴力为主,所以如果为了达到用 钢量最小,在分组时可以参考内力情况来分组。 上下弦可分别单设一组,腹杆按内力相近情况可 分多组进行优化。 • 优化以当前截面的类型的最大尺寸为上限,如果 仍无法满足应力比和长细比要求,可以修改截面 类型
截面布置角度对设计的影响
• 长细比验算的差别:新的钢结构规范中对单轴对 称截面绕对称轴的平面外长细比要考虑扭转以后 的换算长细比 • 强度验算的差别:不同构件的X、Y轴的模量是不 同的,角度布置的差别会导致平面内和平面外稳 定和强度的差别。 • 节点设计的差别,不同转角下,连接的构造是不 同的。
工字型立 柱0度布置 时: 工字型立 柱90度布 置时:
支架建模和计算
适用范围: 单片活动支架,主要承担设备荷载
立柱、腹杆截面的选用与布置
• 一般活动支架以承受竖向力为主,同时也要考虑 上部的设备水平荷载,立杆应有一定的抗弯刚度, 一般可以选择工字钢或槽钢。 • 腹杆以轴心受力为主,可以选择角钢或者角钢组 合
立柱、腹杆计算长度的确定
• 支架和桁架相类似,在设置铰接上也可以参考桁 架的要求。 • 立柱的平面外计算长度应取支撑间距,如果如本 题没有支撑,考虑到设备与排架柱顶为铰接,则 可以偏安全的按两端铰接柱1.0取。 • 立柱的平面内计算长度可以参考桁架的取值,建 议偏安全的按1.0取。 • 交叉腹杆的平面内计算长度可以按从交叉点到端 点的距离取,平面外还应按通长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