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1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导言

01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导言

❖ 自学考试考核的内容覆盖面广,试卷题型多样, 题量较大,只有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废弃猜 题、押题的作法,融汇贯通知识体系,紧密联 系实际才可能使考试达到理想的结果。
第二部分 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论
一、学习要求 ❖ 本章主要介绍了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概念,
国内外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特点以及我国园 林植物资源对世界园林的贡献。 ❖ 了解: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概念。 ❖ 掌握:国内外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特点。 ❖ 理解:我国园林植物资源对世界园林的贡献。
园林造景中的配置方法。 8.能完整阐述园林树木配置的配植原则。 9.能运用花坛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花坛设计;能
运用图例分析树丛配置的基本形式和要求。
第五章 小环境的植物配置
一、学习要求 ❖ 本章主要介绍园路、建筑、建筑小品的植物配置
以及屋顶绿化、校园绿化和小环境植物景观配置。 ❖ 了解:园路、建筑、建筑小品及其环境的植物景
景观效果。 ❖ 应用:不同生态条件下,植物选择的基本要求
及应用。
❖ 考核目标的具体要求:
1.能正确表述主导因子,温度三基点,冻害,寒 害的概念及含义。
2.能叙述不同环境条件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能简述如何利用温度与植物的关系进行植物配置 与造景。
3.能完整阐述主要生态因子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 用。
第三章 园林植物的配置与造景原则
❖ 下列植物在秋季呈红色或紫红色的有 C E
A、红背桂
B、栾树
C、枫香
D、
银杏 E、鸡爪槭
二、名词解释题
❖ 名词解释只是对某一概念或术语的内涵与外延 进行简要说明,一般只给出基本定义即可,无 需作展开说明,例如:
1、垂直绿化 是指利用攀援植物来美化装饰建筑 物的一种绿化形式,由于这种绿化是向立面发 展的,因此称为垂直绿化。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
主讲教师:潘远智
导言
自学考试大纲说明 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
绪论
主要参考文献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概念及意义 中外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 现状及特点 我国园林植物资源及其对世界园林的贡献
园林植物与 环境条件的 关系
环境条件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主要生态因子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及景观效果
园林植物的配置与 造景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与 造景的形式
小环境的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美学原理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原则 花卉的配置与应用 园林树木的配置与应用 地被植物的配置应用
攀缘植物在园林中的配置应用 观赏竹类的园林应用 园路的植物配置 建筑的植物配置 建筑小品的植物配置 屋顶绿化 校园绿化 小环境植物景观配置
❖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自学考试的配套读物有 自学考试大纲、教材两种,其中考试大纲是自学 考试、命题的依据;教材是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 对课程知识体系的广度、深度和难易程度,按照 认识规律所作的全面规范。学习过程中,自始至 终都必须以考纲为依据,全面仔细研读教材。
(二)要注重从内在逻辑关系上来掌握知识体系
观配置。 ❖ 掌握:屋顶绿化、校园绿化的基本特征及植物配
置要求。
二、考核知识点
1、园路、建筑及建筑小品的植物配置特点
2、屋顶花园类型、设计原则及植物选择
3、校园绿化的特点及校园植物规划
4、小环境植物景观的配置原则
三、考核目标
❖ 考核的基本目标:
❖ 领会:园路、建筑及其建筑小品植物配置的方式 及注意事项;屋顶花园的植物选择依据和校园植 物规划原则。
一、学习要求 ❖ 本章主要介绍了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
置与造景的美学原理和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原则。 ❖ 了解: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美学原理。 ❖ 熟悉: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原则。 ❖ 掌握: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
二、考核知识点 1、园林植物各部分的观赏特性 2、掌握下述概念 ❖ 秋色叶树、春色叶树、双色叶树、常色叶树、
1.单项选择题,即几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正 确,错选、多选或不选均无分,但不倒扣分, 例如:
❖ 在四川,可以作为常绿藤架植物的有 A
A、七里香 D、牵牛花
B、紫藤
C、叶子花
2、多项选择题,即在备选答案中至少选出2个或2 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少选、多选、错 选或不选均无分,但不倒扣分,例如:
1.能正确表述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概念,并能 举例以植物造景为主的专类园。
2.能叙述我国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特点。
3.能正确理解中国古典园林中“风水与植物配 置”。
第二章 园林植物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一、学习要求 ❖ 本章主要介绍了环境条件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
用以及主要生态因子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及 景观效果。 ❖ 了解:不同环境条件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 掌握:主要生态因子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及 景观效果。 ❖ 熟悉:常见园林植物对环境条件的基本要求。
二、考核知识点 1、主导因子,温度三基点,冻害,寒害的概念及
含义。 2、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空气等主要生态因
子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及景观效果。 3、生物相关性与植物造景。 三、考核目标 ❖ 考核的基本目标: ❖ 识记:主导因子;温度三基点;冻害;寒害。 ❖ 领会:主要生态因子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及
❖ 运用:熟悉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原则,运用植物 的观赏特点进行景观营造。
❖ 考核目标的具体要求:
1.能正确表达秋色叶树、春色叶树、双色叶树、 常色叶树、花相、纯式花相、衬式花相、密满 花相、覆被花相、适地适树等的基本概念。
2.能叙述园林植物枝干、叶、花及其果实的观赏 特性。
3.能叙述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原则。
二、考核知识点 1、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概念。 2、我国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特点。 3、我国原产园林植物种类与世界植物种类的比较。
三、考核目标
❖ 考核的基本目标:
❖ 识记: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概念。
❖ 领会:我国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特点及其我 国丰富的植物资源对世界园林的贡献。考核目 标的具体要求:
第一部分 自学考试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是环境生态学科体系中 阐述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 方法和具体造景的基本技能的学科。掌握园林植 物配置与造景的原理和各种应用形式,对园林事 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和实践价值。
❖ 本课程是《林业与园林高新技术》专业的一门专 业必修课,一般要求应具有花卉学、园林树木学 以及园林美学等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学分为4学 分,其推荐教材为潘远智编著的《园林植物配置 与造景》(四川农业大学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 组编)一书。
三、考核目标
❖ 考核的基本目标:
❖ 识记:花坛;花境;模纹花坛;盛花花坛;岩 石园;树木的丛植与聚植;地被植物;垂直绿 化等的概念。
❖ 领会:花坛、花境、岩石园的类型及设计原则; 园林树木的配置形式及艺术效果;地被植物的 类型、攀缘植物的类型;观赏竹的观赏特性
❖ 应用:能熟练应用花坛、花境等的基本原则进 行花坛、花境的具体设计,把握攀缘植物、地 被植物、观赏竹类等在园林中的应用。❖ 考核目标的具体要求:
1.能正确表述花坛;花境;模纹花坛;盛花花坛; 岩石园;树木的丛植与聚植;地被植物;垂直 绿化等的概念。
2.能简述花坛的功能;、花坛设计的有关图纸、 植物选择等方面的要求。
3.能简述地被植物的类型及植物选择标准。
4.能简述攀缘植物的类型、垂直绿化的特点和优 点。
5.能简述观赏竹类的绿化环境和净化空气的功能。 6.能完整阐述地被植物的配置原则和方式。 7.能完整阐述观赏竹类的观赏特性及竹子在现代
二、课程考试要求 ❖ 本课程的考试要求,要从考核知识点、学习要求、
考核目标和有关考试的具体内涵等几个方面综合 起来全面加以把握,其中考核知识点是主体。 (一)考核知识点 ❖ 考核知识点是对课程知识体系在广度上的概括, 其知识广度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 技能。本课程的基本理论是指园林植物与环境条 件的关系以及园林植物的观赏特点等;本课的基 本方法是如何运用园林植物造景的美学原理和造 景原则;本课程的基本技能就是能够针对不同的 植物种类和不同的环境条件进行合理的搭配,组 成完美的植物景观。
2、考试题型
❖ 本课程考试题型原则上采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 择题、名词解释题、改错题、简答题、论述题和 应用题等七种类型。
3、其它
(1)考试形式和时间:本课程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120分钟完卷。
(2)评分制度和及格线:本课程采用百分制计分; 60分为及格线。
(3)自学方法指导
(一)要正确使用自学考试的配套读物
(二)学习要求
❖ 学习要求是对自学考试知识点所应掌握的深度要 求。对基本理论的深度要求,选用了解、理解等 词汇来描述;而对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深度要 求,则选用掌握、熟悉等词汇来描述。
(三)考核目标
❖ 考核目标是按照认知过程将考核知识点的深度、 广度和难易程度转化成认知能力的概括。
❖ 关于考核的认知能力目标,本考纲采用了“识 记”、“领会”、“应用”三个词汇来描述。
纯式花相、衬式花相、密满花相、覆被花相、 适地适树 3、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美学原理 4、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原则
三、考核目标
❖ 考核的基本目标:
❖ 识记:秋色叶树、春色叶树、双色叶树、常色 叶树、花相、纯式花相、衬式花相、密满花相、 覆被花相、适地适树。
❖ 领会: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美学原理;园林 植物各部分的观赏特性。
❖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是在分析国内外园林植物 配置与造景的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园林 植物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和园林植物与造景的原则, 深刻分析了各类植物的具体配置方法和特点。因 此学习时必须抓住这根主线,切忌孤立地死记硬 背。
(三)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 学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理论与实 践的结合,学以致用。如如何选择植物、如何 根据现有场地进行植物的搭配等,从而使知识 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