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商事仲裁实体问题的法律适用.

国际商事仲裁实体问题的法律适用.


2 、申请承认执行的条件和程序 在实践中,根据《民事诉讼法》关于发生在域外的事实和 证据要求公证机关公证和认证的规定,对于当事人向我国 法院请求承认和执行的裁决,当事人必须提供由我国驻仲 裁地国家使领馆对裁决书正本的认证。 3 、当事人申请承认和执行的期限。 申请我国法院承认及执行的仲裁裁决,仅限于 1958 年 《纽约公约》对我国生效后在另一缔约国领土内作出的仲 裁裁决。该项申请应当在民事诉讼法第 219 条规定的申 请执行期限内提出,即双方当事人或一方当事人为个人的, 应在一年内提出;双方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在六个月 内提出。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
一、定义与标准 (一)仲裁裁决 1 、裁决的定义 仲裁裁决是指仲裁庭对仲裁当事人提交的争议事项进行审 理终结后作出的结论性意见。裁决作出之后,仲裁程序即 告终结。仲裁庭除作出最终裁决外,根据需要,还可以作 出中间裁决或部分裁决。 关于仲裁裁决的形式,各国仲裁立法和仲裁规则都要求以 书面形式作成。仲裁裁决应由仲裁庭全体或多数仲裁员签 名,但各国对此规定有所不同。
5 、最高法院的报告制度。
(二)外国仲裁裁决在中国内地的承认与执行 我国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 依照我国参加的联合国 1958 年《纽约公约》承认和执行, 二是依据我国缔结的双边协定进行,三是依照互惠原则办 理。由于我国参加的 1958 年《纽约公约》在世界上有广 泛影响,因而我国法院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主要是依 据该公约进行。 根据 1986 年 12 月 2 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我国加入 < 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 > 的决 定》(即《纽约公约》), 1987 年 4 月 10 日,最高 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我国加入的 < 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 裁决公约 > 的通知》的规定以及 1991 年的《民事诉讼 法》的有关规定,我国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现行制 度包括以下内容:
(二)法院主动审查的情形
根据《纽约公约》第 5 条第 2 款的规定,如果 被请求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国家的法院, 认为按照该国法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主 动予以拒绝承认和执行,而不需要反对承认和执 行的一方当事人提出该抗辩。 1 、争议事项不具有可仲裁性 2 、违背了法院地的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留制 度)
三,直接确定实体规则 向传统的依冲突法规则确定解决争议的实体法的方法提出 挑战,并具有明显的优势: 1,简化了仲裁中实体法确定的方法 2,拓展了仲裁实体法的范围 但也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1,仲裁庭确定实体法方面的自由裁量权需要合理约束 2,仲裁庭确定实体法方面需要客观、统一的标准
2 、裁决的内容
3 、裁决的决定 对于裁决的决定,一般依多数票作出。 4 、裁决的效力 裁决作出之后,对当事人具有拘束力,任何一方当事人都 无权向法院起诉或请求其他机构变更裁决。当事人任何一 方都无权不理会或否定该项裁决。 对此各国立法和仲裁规则的规定是一致的。
(二)承认与执行的含义 承认外国仲裁裁决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是既有联系又有区 别的两个问题。 承认外国仲裁裁决指法院依法确认某一外国裁决在内国有 可予执行的法律效力; 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指法院在承认外国仲裁裁决效力的基础
2 、涉外仲裁裁决强制执行申请的审查 法院对仲裁裁决的审查,仅限于《民事诉讼法》第 260 条第 1 款规定的范围,法院不能逾越权限进行审查。 法院可以依据《民事诉讼法》第 260 条第 2 款的规定, 主动审查以下两项内容,第 1 、涉外仲裁裁决是否违反 中国的公共利益;第 2 ,依照中国的法律,裁决的事项 是否属于我国法律允许的可仲裁的事项。 3 、承认与执行的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 62 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 国民事诉讼法》第 219 条、 259 条对涉外仲裁裁决在中 国国内的执行作了规定。具体的涉外仲裁裁决的执行程序、 执行措施则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三编规定的执行程序进 行。
4 、管辖法院 对于当事人的申请应由我国下列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 ( 1 )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为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住 地; ( 2 )被执行人为法人的,为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 3 )被执行人在我国无住所,居所或者主要办事机构, 但有财产在我国境内的,为其财产所在地。
5 、法院的审查 我国有管辖权的法院接到被申请执行一方当事人的申请后, 应对申请承认与执行的仲裁裁决进行审查。如果认为不具 有《纽约公约》第 5 条第 1 、 2 款所列情形的,应当 裁定承认其效力,并且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执行, 如果认定具有第 5 条第 2 款所列的情形之一的,或者根 据被执行人提供的证据证明具有第 5 条第 1 款所列情形 之一的,应当裁定驳回申请,拒绝承认与执行。 关于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执行同样适用法院的内部报告制 度。
上,依照本国法律规定的执行程序予以强制执行。
二、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的条件 关于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的条件,国际公约及各国的国内 法通常都是以否定的方式加以规范,即规定法院可以拒绝 承认和执行一项外国仲裁裁决的理由和条件。 除各国在国内法中作出规定外, 1958 年《纽约公约》对 此做了统一规定。 《示范法》的规定与 1958 年《纽约公约》基本一致。
1 、中国承认的公约裁决的范围 我国加入《纽约公约》时作了两项保留,即互惠保留和商 事保留。 互惠保留——我国只承认和执行在该公约对我国生效后另 一缔约国领土内作成的仲裁裁决。而对于在非缔约国领土 内作出的仲裁裁决,不依《纽约公约》承认与执行。 商事保留——我国仅对按照我国法律属于契约性和非契约 性的商事法律关系所引起的争议适用该公约。所谓“契约 性和非契约性商事法律关系”,具体是指由于合同,侵权 或者有关法律规定而产生的经济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但不 包括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政府之间的争端。
四、国际商事仲裁裁决在中国内地的承认与执行
(一)涉外仲裁裁决在中国内地的承认与执行 1 、执行涉外仲裁裁决的法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 2001 年 12 月 25 日发布的 《关于涉外民商事案件诉讼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 采取的集中管辖原则,申请撤销、承认与强制执 行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案件,由省会、直辖市中 级人民法院、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法院、高等法院管辖。
国际商事仲裁实体问题的法律适用
一,当事人协商选择的实体法 这是当今各国普遍的做法 当事人选择法律的范围并不仅限于特定国家的国内法,甚 至可以扩展到非国内法体系或非法律规则体系,如国际法、 跨国法、国际贸易惯例、商事习惯法、一般法律原则,甚 至可以是一些包含或体现在国际条约中的宗旨、原理或理 念。
4 、不予承认执行的理由: 我国《仲裁法》第 71 条、《民事诉讼法》第 260 条第 1 款规定了人民法院拒绝执行涉外仲裁裁决的理由。根据 该规定,被申请执行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 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 1 )当事人在合同中没 有订立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 ( 2 )被申请人没有得到指定仲裁员或者进行仲裁程序 的通知,或者由于其他不属被申请人负责的原因未能陈述 意见的。( 3 )仲裁庭的组成或仲裁的程序与仲裁规则 不符的,或者,( 4 )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 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 对于涉外仲裁裁决是否具有法定的不予执行的理由,由被 申请执行人负举证责任,人民法院不主动进行审查。仲裁 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达 成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三、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程序 从各国立法实践看,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程序规定可 分为三类: 一是将外国仲裁裁决作为外国法院判决对待。这种执行方式 的条件之一就是申请承认和执行的当事人必须首先得到裁决 作出地国法院的确认,确认该裁决在该国是可执行的,这实 际上形成的是对仲裁裁决的双重审查,增加了当事人在申请 执行上的难度和费用上的负担。除适用国际公约外,采此实 践的国家主要有:意大利、奥地利、西班牙、埃及、印度等。 二是将外国仲裁裁决作为合同之债对待,这是英美等国的做 法,要求有关当事人提起一个请求履行仲裁裁决中规定的义 务或请求损害赔偿的诉讼来获得在内国境内承认和执行外国 仲裁裁决的执行令。 三是将外国仲裁裁决作为国内仲裁裁决对待,把适用于执行 内国仲裁裁决的规则扩大及于外国仲裁裁决的执行。德国、 法国、日本、希腊、比利时等国采此程序。这是承认与执行 外国仲裁裁决较为简便的程序。我国 1991 年《民事诉讼法》 对于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规定了跟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 判决完全相同的程序。
二,依冲突法规则确定实体法 当事人未做实体法律选择或选择无效时,仲裁庭则须承担 确定实体法的任务,即依据一定的冲突法规则来确定要适 用的实体法。 1,依据仲裁地国家的冲突法规则 2,依据仲裁员本国的冲突法规则 3,裁决执行地国家的冲突法规则 4,与争议有最密切联系国家的冲突法规则
(一)、需由被申请执行人提起,法院予以审查的情形 1 2 3 4 5 、当事人无行为能力和仲裁协议无效。 、未给仲裁程序不符。 、裁决不具约束力或已被撤销或停止执行。
依照《纽约公约》,以上五项理由的审查具有如下特点: ( 1 )以上不予执行的理由应由被执行人向法院提出,并且 予以证实,即被申请执行人必须负举证责任; ( 2 )法院只有在被申请执行人提出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 审查,不能对当事人未提出的事项主动审查。 ( 3 )公约所规定的五个理由是穷尽的,被申请执行人不能 以五项之外的事项为理由请求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纽约公 约》规定,仲裁裁决“唯”有公约第 5 条规定的情形时,方 可拒于承认和执行。 ( 4 )承认和执行地法院不对仲裁裁决进行实体审查,即法 院不得审查案件的事实部分和实体法的适用问题,不得以事 实认定有误或实体法适用错误为由裁定不予执行一项裁决。 ( 5 )取消“双重许可制度”。承认执行一项仲裁裁决无需 仲裁地国对裁决的司法确认。 ( 6 )仲裁裁决具有《纽约公约》第 5 条规定的瑕疵时, 承认与执行地法院对是否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享有自由裁量 权。根据《纽约公约》第 5 条,裁决存在该条列举的情形时, 承认及执行地国“始得”而不是“必须”拒绝承认和执行, 这赋予了法院自由裁量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