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案编号: XXXYA-001 XX市XXXX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XXXX 版)编制:审核:批准:发布日期:XXXX年8月15日实施日期:XXXX年9月1日编制单位:XX市XXXX有限公司批准发布令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的要求,编制《XX市XXXX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XX市XXXX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和附件等内容。
事故应急预案按照以人为本、减少损失;准备充分、反应迅速;平战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
为确保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本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员工均应认真执行,组织好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落实好应急救援物资的准备,按规定要求定期组织人员培训和演练,使每一个员工都熟悉应急预案的相关内容。
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启动。
《XX市XXXX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经公司审核通过,于XXXX年8月15日发布并于XXXX年9月1日之日正式实施。
本公司内所有部门和员工均应严格遵守执行。
XX市XXXX有限公司批准人:XXXX年8月15日目录批准发布令 (1)一、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6)1总则 (6)1.1 编制目的 (6)1.2 编制依据 (6)1.3 适用范围 (6)1.4 术语 (7)1.5 应急预案体系 (7)1.6 应急工作原则 (8)2事故风险描述 (9)2.1 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9)2.2 企业交通运输及周边布局 (14)2.3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14)2.4 危险目标对周围的影响 (16)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7)3.1 应急组织体系 (17)3.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17)3.3 各级应急机构主要负责人替补原则 (19)4预警及信息报告 (20)4.1 危险源监控 (20)4.2 预警 (20)4.3 信息报告与处置 (21)5应急响应 (23)5.1 响应分级 (23)5.2 响应程序 (23)5.3 处置措施 (26)5.4 应急结束 (27)6信息公开 (28)7后期处置 (29)7.2 事故后果影响消除 (29)7.3 生产秩序恢复 (29)7.4 医疗救治 (29)7.5 人员安置 (29)7.6 善后赔偿 (30)7.7 保险 (30)7.8 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 (30)7.9 事故调查报告、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30)8保障措施 (31)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31)8.2 应急队伍保障 (31)8.3 物资装备保障 (31)8.4 经费保障 (31)8.5 其他保障 (32)9应急预案管理 (33)9.1 应急预案培训 (33)9.2 应急预案演练 (34)9.3 应急预案修订 (35)9.4 应急预案备案 (35)9.5 应急预案实施 (36)10奖惩 (37)10.1 实施目的 (37)10.2 适用范围 (37)10.3 奖惩标准 (37)10.4 奖惩内容 (37)二现场处置方案 (39)1火灾和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39)1.1 事故风险分析 (39)1.2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9)1.4 火灾和爆炸事故处置注意事项 (40)1.5 火灾和爆炸事故预防措施 (41)2化学品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42)2.1 事故风险分析 (42)2.2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42)2.3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42)2.4 化学品事故处置注意事项 (43)2.5 化学品事故的预防措施 (44)3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45)3.1 事故风险分析 (45)3.2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45)3.3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45)3.4 触电事故处置的注意事项 (46)3.5 触电事故的预防措施 (47)4受限空间现场处置方案 (49)4.1 事故风险分析 (49)4.2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49)4.3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50)4.4 受限空间事故处置的注意事项 (51)4.5 受限空间事故的预防措施 (51)5自然灾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53)5.1 事故风险分析 (53)5.2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53)5.3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53)5.4 自然灾害事故处置的注意事项 (55)5.5 自然灾害事故的预防措施 (55)三其他现场处置方案 (57)1起重伤害、物体打击现场处置方案 (57)2机械伤害现场处置方案 (59)4高处坠落现场处置方案 (63)5窒息现场处置方案 (65)6中暑现场处置方案 (67)7车辆伤害现场处置方案 (69)8食物中毒现场处置方案 (71)9汛期灾害现场处置方案 (73)附件 (75)附件1:厂区平面布置图 (75)附件2:企业周边环境图 (76)附件3:危险目标总平面布置图 (77)附件4:外部救援单位、政府有关部门、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有关联系表 (78)附件5:公司内部通讯联络方式 (79)附件6: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其分布 (80)附件7: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位置图 (81)附件8:周边区域道路交通示意图和疏散路线、交通管制示意图 (81)附件9:保障制度 (83)9.1 值班制度 (83)9.2 培训制度 (83)9.3 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检查、维护制度 (83)9.4 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制度 (83)附件10:物料理化特性 (85)一、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和紧急事件所造成的危害,确保应急救援处理的迅速、高效和有序开展,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综合应急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1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第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52号,第48号令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第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国家主席令第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主席令第6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主席令第28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第645号修正)《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安委办[2015]11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安监总局令第17号)《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安监总局令第21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安监总局令第88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GB 30077-2013)《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导则》(AQT 3052-201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 9007—2011)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XX市XXXX有限公司生产、储存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响应和救援。
1.4 术语1.4.1 危险化学品:指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
1.4.2 危险化学品事故:指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1.4.3 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1.4.4 危险目标: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化学品所在场所或设施。
1.4.5 预案:指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
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1.4.6 分类:指对因危险化学品种类不同或同一种危险化学品引起事故的方式不同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而划分的类别。
1.4.7 分级:指对同一类别化学品事故危害程度划分的级别。
1.4.8 应急预案: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1.4.9 应急准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
1.4.10 应急响应:针对发生的事故,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1.4.11 应急救援;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扩大,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1.4.12 应急演练: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1.5 应急预案体系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第5.1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
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本公司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危险源的性质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确定应急预案体系,并可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编制专项应急预案。
本公司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按照应急预案的功能和目标,结合实际,本公司应急预案可分为3个层次:综合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启动顺序:现场处置方案专项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1.6 应急工作原则1.6.1 应急工作基本任务(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2)迅速控制事态,防止事故影响范围继续扩大,并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和危害程度;(3)消除危害后果(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防止对人和环境的继续危害),作好现场恢复;(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1.6.2 应急工作的方针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认真落实各项应急措施;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应急体制,落实应急职责,实行应急分级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应急机构的作用,以企业自救为主、社会救援相结合。
1.6.3 应急救援工作原则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
当事故发生时,要迅速、果断的采取应急处置救援措施。
首先启动本公司救援方案,边处置边上报,现场生产班组自救与公司内救援相结,同时应根据事故发展情况,尽最大的力量减少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