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胚胎学总论课件

人体胚胎学总论课件


组成: 丛密绒毛膜 + 基蜕膜 (胎儿部分)(母体部分) <光滑面> <粗糙面>
底蜕膜


胎盘结构与胎盘血液循环模式图
(二)胎盘的血液循环
两套血液循环系统:
螺旋动脉
脐动脉
母体
子宫静脉
绒毛间隙
毛细血管
脐静脉
胎儿
胎盘屏障
胎盘膜(胎盘屏障)
结构:合体滋养层,(细胞滋养层), 基膜,(绒毛内结缔组织), 毛细血管内皮和基膜
的遗传性状为双亲的混合 4.决定性别
第二节
人胚早期发生
子宫
输卵管
输卵管壶腹部
卵巢 子宫内膜
医学全在线网站
一、卵裂、胚泡形成和植入 卵裂
概念:受精卵早期的特殊有丝分裂 受精卵 卵裂球 桑葚胚 (第3天)
胚泡形成
滋养层 胚泡腔 内细胞群
滋养层: 一层扁平的细胞,构成胚泡壁
胚泡组成
胚泡腔:
胚泡中央的空隙
内细胞群: 滋养层内面一侧的一群细胞
植入(着床)
1、概念:胚泡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
3、正常植 入位置:子 宫体部和底

异位植入 宫内: 前置胎盘(植入在子宫颈管)
输卵管 宫外: (宫外孕) 卵巢 腹腔
4、条件:
•透明带准时消失
•幼胚正常发育和运输
•内分泌调节正常等
外胚层 内胚层
中胚层
第3周初的胚剖面
上胚层
1. 原条形成
下胚层
上胚层细胞
原结 原凹
原条 原结
原沟
原条
原凹
原沟
胚盘背侧面观
2.内胚层的形成 3.中胚层的形成
原结
原凹
内卷中的上胚层 上胚层
原沟
原条
胚盘背侧面观
下胚层 形成中的内胚层
形成中的中胚层
三胚层发生模式图
原凹
原沟
上胚层
三胚层胚盘
当内胚层和中胚层形成后,上胚层改名为外胚层
胎儿娩出日 受精龄
(科研多用)
受精日
266天
胎儿娩出日
三、预产期的推算
采用月经龄
年+1,月-3,日+7
月+9,日+7
第五节
双胎、多胎和联胎
一、双胎(孪生)
双 卵 孪 生 单 卵 孪 生 一个卵裂球分为两个胚泡 一个胚泡内出现两个内细胞群 一个胚盘上出现两个原条
双卵孪生
单卵孪生
卵裂球分离
内细胞群分离
如未闭合,将形成脊 柱裂或脊髓裂
后神经孔: 约在第27天闭合
2、中胚层的分化
轴旁中胚层
间介中胚层 侧 中 胚 层
体壁中胚层 胚内体腔
脏壁中胚层
中胚层
• 轴旁中胚层
• 间介中胚层 • 侧中胚层
体节(44 对)
泌尿、生殖系统 体壁中胚层 脏壁中胚层
背侧的真皮、
骨骼肌和中轴骨
• 侧中胚层
体壁中胚层→胸腹、四肢的真皮、骨骼、骨骼肌
3、桑葚胚
4、胚泡形成
5、开始植入
二、 胚层的形成
(一)二胚层胚盘及相关结构的形成
第2周
上胚层: 柱状细胞 二胚层胚盘 下胚层: 立方形细胞
上胚层 下胚层
二胚层胚盘及其相关结构的发生
子宫血管 滋养层陷窝 子宫蜕膜
合体滋养层 细胞滋养层
羊膜腔
上胚层 下胚层 卵黄囊 子宫上皮
上胚层 下胚层 胚外中胚层
第三节
胎膜和胎盘
A 第7周
B 第4月
C 第4月
胚胎、胎膜、胎盘及其与子宫的关系
一、胎膜

分裂 分化
胚胎 胎膜
精 卵
胎膜

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的附属结构,包括绒毛膜、 羊膜、卵黄囊、尿囊、脐带 不参与胚胎的构成,但有营养、保护等作用

(一)绒毛膜 1.绒毛膜的形成
构成:滋养层 + 胚外中胚层
2、绒毛膜的发育
尿囊 羊膜
羊水 尿囊 卵黄囊 脐带
(四)尿囊
概念:卵黄囊顶部尾侧向体蒂内伸出的盲管 构成:内胚层 + 胚外中胚层 结局:包入脐带,退化
尿囊 羊膜
羊水 尿囊 卵黄囊 脐带
(五)脐带
概念:是连于胚胎脐部与胎盘胎儿面的圆索状结构 作用:通过脐血管进行物质运输
胎盘
脐带
羊膜腔
二、 胎盘
(一)形态结构: 足月呈圆盘状,中央厚,边缘薄。 约500 g, 直径15~20 cm
头褶 尾褶 侧褶
口咽膜移至腹侧 体蒂、泄殖腔膜移至腹侧 扁平的胚盘 圆柱状胚体
至第八周末——
头颈明显,颜面形成;
躯干变直,四肢发生;
外阴可见,性别不分;
头大尾小,
初具人形
第4-8周小结
1、 三个胚层向各自的方向分化 2、 各器官系统的原基形成
3、 胚体外形由平盘胚演变成圆柱胚
4、 胚体初具人形、颜面初具人貌
卵子
发育 成熟
精子获能 (女性生殖道)
受精
受精(fertilization):
概念: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正常部位:输卵管壶腹部 时间:精子-进入女性生殖管道后24小时内;卵子
-排卵后24小时内
条件:1.生殖管道畅通 2.限定时间内
3.精子数量、质量
4.激素水平
受精过程:
1.顶体反应-精子释放顶体酶,溶蚀放射冠和透明带的
第十七章 人体胚胎学总论
胚胎学(embryology)
研究人体发生发育的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胚胎发育(38周,266天)
三期: 1.胚前期: 受精-第2 周末 2.胚期:3-8周 3.胎期:9-出生(第38周)
胚前期
受精卵(雌原核、雄原核)
胚泡
胚 期
第3~8周末,
胚(embryo)发
育为初具雏形的
胎儿(fetus)
第9 周-出生,
胎儿生长,各系
统继续发育并出
现功能活动
生殖细胞
•精子
•卵子
精子和卵子发生的不同点
卵 数 形 量 态 子 精 子
1个/月经周期
约3千万个/天
主要为体积增大 最后变为蝌蚪形
排卵时为次级卵 在附睾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熟, 母细胞,受精时 在女性生殖管道 才成熟 内获能
成 熟
精子发生(睾丸生精小管) 精子成熟 (附睾)
羊膜腔 卵黄囊 细胞滋养层 合体滋养层
胚外中胚层脏层
体蒂 次级卵黄囊
胚外中胚层壁层
胚外体腔
退化的初级卵黄 囊
绒毛
羊膜腔
体蒂 上胚层
下胚层
胚外中胚层壁层 卵黄囊
胚外中胚层脏层
胚外体腔
第2周小结 1、完成植入
2、二胚层胚盘形成 3、羊膜腔和卵黄囊出现 4、滋养层分化为两层 5、蜕膜反应
(二) 三胚层胚盘及相关结构的发生(第3周)
代表致畸敏感度高的时期
受精后 第3周---第8周(胚期)为致畸敏感期
脏壁中胚层→消化、呼吸系统的肌组织、结缔组织
胚内体腔→心包腔、胸膜腔、腹膜腔
内胚层
• 内胚层→原始消化管→咽喉以下的消化管、消化腺、
气管和肺的上皮
三层结构 外胚层 中胚层 内胚层
主要分化 神经系统、皮肤表皮 结缔、肌组织 消化道、呼吸道上皮
(二) 胚体外形的建立
生长速度 不均衡 中轴 > 边缘 外胚层 > 内胚层 背 > 腹 头尾 > 左右 头 > 尾
分类:丛密绒毛膜、平滑绒毛膜
3、病变
绒毛膜的滋养层细胞过度增生 葡萄胎
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癌变
绒毛膜上皮癌
(二)羊膜
半透明的薄膜 构成:羊膜上皮 + 胚外中胚层
羊膜腔内含羊水
羊膜 羊膜 卵黄囊 卵黄囊
卵黄囊 绒毛膜
羊膜 脐带 卵黄囊
(三)卵黄囊
构成:卵黄囊内胚层 + 胚外中胚层 结局:包入脐带,退化
5、植入过程中胚胎和母体的相应变化
(1)胚胎本身的变化
内细胞群 滋养层 (2)母体子宫的变化 胚盘 两层
子宫内膜
蜕膜
滋养层的演变
合体滋养层(外)
细胞滋养层(内)
子宫的蜕膜反应
子宫内膜
植入 改名
蜕膜
子宫蜕膜 胚胎与子宫蜕膜的位置关系: 基(底)蜕膜 包蜕膜 壁蜕膜
第1周小结
1、受精卵产生
2、卵裂
(三)胎盘功能
1.物质交换: 胎儿从母体获得营养和O2,排出代谢废物和CO2 2.屏障 3.分泌激素 •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人胎盘催乳素 • 孕激素 [替代黄体] • 雌激素 [替代黄体]
第四节 胚胎各期外形特征 及胚胎龄的推算
二、胚胎龄的推算
月经龄 孕妇末次月经的第一天 280天
(临床多用)
过程
2.精卵细胞膜融合
3.单精入卵
透明带反应-卵子释放皮质颗粒酶,使透明带变性,
确保单精受精 4.受精卵形成 次级卵母细胞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形成成熟卵细 胞,排出第二极体。 雄原核、雌原核形成并融合,受精卵形成
受精意义:
1.新生命开始
2.启动卵子代谢和卵裂
3.恢复2 倍体核型,受精卵发育的新个体
原条分离
胎盘
胎盘
羊膜囊
羊膜囊
双胎形成机制
三、联体双胎
未完全 分离的 单卵双胎
头部联体与头胸联体
第十九章 先天性畸形
一、遗传因素
染色体畸变
基因突变
二、环境因素
生物致畸:病毒,弓形体和螺旋体 理化致畸:放射线和重金属、农药等 药物致畸:反应停致肢体畸形 其它因子:酗酒和吸烟
“ 反应停事件 ” • 1962年,西德发现在出生 婴儿中有大批无肢或短肢 畸形,俗称 “海豹胎” • 孕妇服用了当时新合成的 一种治疗妊娠呕吐的药— —酞胺哌啶酮(又名反应 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