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第10章神经系统
突触小体
突起 (Synaptic knob ) 突触 (Synapse ) 树突( dendrite):多而短
无髓神经纤维 Unmyelinated nerve fiber
功能分部:
① 受体部位;
② 产生AP的起始部位;
③ 传导神经冲动部位; ④ 释放神经递质部位
突
树 突
起
轴 突
数
量
可有多个
有
一 个
轴浆运输的功能: A、运输作用: 提供营养物质;输送神经递质和酶 B、反馈作用:保持功能联系
4、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1)功能性作用:神经冲动→控制其功能
(2)营养性作用:
通过末梢释放的物质改变被支配组织的
代谢活动,影响其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
麻醉药可影响神经冲动传导,但不影响
神经所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
脊髓灰质炎患者前角运动神经元病变
5、神经营养因子 (1)神经营养因子( Neurotrophin, NT )
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和星形胶质细胞产生支持神 (2)种类 本质:蛋白质
经的蛋白质,维持其生长、发育和功能的完整性。 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神经
营养因子3、神经营养因子4/5、神经营养因子6等
轴-树突触;轴-体突触;轴-轴突触;
体-体突触等
▲按传递信息物质(性质):
化学性突触;电突触;混合性突触
▲按突触排列方式:
交互突触;并联突触;串联突触
▲按对下一级神经元活动的影响:
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
(3)突触传递的过程
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传至末梢→ 突触前膜
去极化 →前膜Ca2+通道开放 → Ca2+内流 →囊
泡经动员、摆渡、着位、融合、出胞释放递质
入间隙 →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 →
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发生改变→产生去极化或
超极化(突触后电位)
囊泡的动员、摆渡、着位、融合、出胞 胞浆Ca2+ 增加→ Ca2+ 与胞浆CaM结合成4 Ca2+ -CaM复合物→激活CaM依赖的PKⅡ→囊泡突触 蛋白Ⅰ磷酸化 →蛋白Ⅰ与囊泡脱离→解除蛋 白Ⅰ对囊泡与前膜融合及释放递质的阻碍作用 →囊泡脱离骨架丝(动员) →在G蛋白Rab3帮 助下囊泡进入活化区(摆渡) →囊泡固定于 前膜(着位) →囊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递 质从囊泡释放入突触间隙(出胞)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胞体 树突
轴 突
(一)神经元 •按突起数目:假单极、双极、多极 •按功能:感觉、运动、联络 •按所含递质:DA、Ach、NE、5-HT等 •按对下一级神经元所产生的效应:兴奋性、抑制性
1、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
胞体 轴突(Axon): 一根且长,神经纤维 有髓神经纤维 Myelinated nerve fiber
无 起始端隆起,称轴丘; 细长、光滑,直径均 匀,终末有分枝 传出胞体
尼氏体
短、钝、分支呈 结构特点 树枝状,有树突 棘
神经冲动 传向胞体
神经元的功能: 接受和传递信息
内分泌功能
① ② ③ ④ 感受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 传导兴奋; 整合、分析、贮存信息; 神经-内分泌功能。
2.神经纤维的功能和类型 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传导着的兴奋或动作电位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 神经纤维的直径、有无髓鞘、髓鞘厚度及温度
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是“电—化学—电”的过程。 (2)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 传递只能是单向传递。 (3)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相对不疲劳性;而神经-肌肉 接头处的传递易疲劳,且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的影响。 (4)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快;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 传递有时间延搁。
6)终身具有分裂增殖的能力。
3、功能: 1)支持和引导神经元迁移
2)修复和再生
3)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4)形成髓鞘和屏障作用
5)稳定细胞外K+浓度 6)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
7)免疫应答作用
二、突触传递
(一)几类重要的突触传递
1、经典的突触传递
(1)突触的微细结构
(2)突触的分类
▲按接触的部位:
慢速轴浆运输:由胞体合成的蛋白质构成的
微管、微丝等结构不断向前延伸及轴浆
可溶性成分向末梢的运输
逆向轴浆运输:轴突末梢摄取的物质:神经
生长因子、有向性
B、经常性、普遍性
C、快、慢两种速度:
快(40-500 mm/d),慢(1-12 mm/d )
(3)受体:已发现:Trk A 、 TrkB 、TrkC
均为二聚体
(二)神经胶质细胞 1、分类: 周围: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 施万细胞(Schwann’s cell) 中枢:星形、少突和小胶质细胞
2、胶质细胞的特征: 1)具有细胞突起,但不分树突和轴突。 2)惰性静息电位,膜电位变化缓慢。 3)不会发生动作电位, 虽有去极化(约40mV)与复极化。 4)细胞间均有缝隙连接。 5)具有多种神经递质的受体。
传导速度检测及临床意义:
●评定周围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
●检测外周神经的结构完整性:
如:髓鞘受损→速度降低。
轴索受损→波幅降低。
(2)传导兴奋特征
①完整性(结构和功能)
②绝缘性
③双向性
④相对不疲劳性
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与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的区别
(1)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动作电位)进行;
(5)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全或无”的;而神经-肌肉
接头处的终板电位属于局部电位,有总和现象。
(3)神经纤维的分类
根据有无髓鞘分:
有髓、无髓神经纤维
根据电生理学特性分类:
A、B、C三类
根据纤维直径和来源分类:
I、II、III、IV四类
纤维分类
来源
Aα A类(有髓纤维) Aβ
初级肌梭传入纤维和 支配梭外肌的传出纤维 皮肤的触压觉传入纤维
Ⅱ
25-70
Aβ
Ⅲ
10-25
Aδ
IV
1
C
3. 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轴浆运输(Axoplasm trasport) : 双向性的证据 1)同位素标记氨基酸出现胞体、轴突近端、远端 2)结扎神经纤维远、近端物质堆积 3)切断轴突轴突近端、远端变形
顺向轴浆运输 快速轴浆运输:指具有膜的细胞器、递质颗 粒、分泌颗粒等膜性结构的运输
Aγ 支配梭内肌的传出纤维
Aδ 皮肤痛温觉传入纤维
B类(有髓纤维)
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sC C类(无髓纤维)
自主神经节后纤维
drC后根中传导痛觉的传入纤维
纤维 类别 I
来源
传导速 电生理 直径(μm) 度(m/s) 分类 70-120 Aα
肌梭及腱器官的传入 12-22 纤维 皮肤的机械感受器传 5-12 入纤维(触、压、振 动感受器传入纤维) 皮肤痛温觉传入纤维, 2-5 肌肉深部压觉传入纤 维 无髓的痛觉纤维,温 0.1-1.3 度、机械感受器传入 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