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公文是办公厅(室)一项重要职责,可以起到事先把关、减少错漏的作用。
审核要把好四关:
1、内容关。
一般说来,公文在拟制过程中要经过慎重研究才能形成决策,不会出现内容重大失误,但不排除个别观点失妥、某些环节疏漏的情况发生,审核时要加以弥补。
2、规则关。
如是否需要行文,发文形式是否得当;主送、抄送是否符合行文规则;是否需要协商、会签;文种使用是否正确等等。
由于审核者对公文处理规章制度比较熟悉,可以对文稿中不符合行文规则的部分加以纠正。
3、表达关。
文稿中出现的错误绝大多数都是表达问题,也是审核把关的重点之一。
主要应审核:
(1)结构是否清晰、严谨。
(2)篇幅是否精炼。
(3)语句是否通畅;用词是否准确,搭配是否得当;有没有错别字、不规范的简化字。
(4)是否符合《办法》对草拟公文的具体规定如引文、结构层次序数、数字用法等。
(5)标点符号是否规范。
4、格式关。
特别是对新格式的新规定如上行文要标注签发联系人姓名及电话等加以注意。
要掌握好公文审核的定位,即审核是从签发人的角度全面检查文稿质量,但是处在参谋、助手的地位,只有建议权,
没有决策权。
对文稿的修改意见要与拟稿单位和经办人认真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方可修改;如意见有分歧,要与拟稿单位协商,必要使办公室负责人要出面协调。
审核切忌擅自修改、超越职权,但也要一丝不苟,不讲情面,严格把关。
重要的文稿办公室负责人应亲自审核。
审核最好设置专人或指定人员负责并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
审核人要熟悉机关和本系统全面工作,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和较高的文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