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记录表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记录表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课题名称:广饶一中所在学校设计者姓名历高二所教年级研究学科史联系电话电子邮件课题组参与成员指导老师赵锡杰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节等。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对它反应冷淡,相反,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含义上,对于外国的圣诞节,反应强烈,以多种形式来庆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我们通过探寻,力图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可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课题介绍、) (4 )农历一月十五日、清明节月5 日(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春节农历一月一日) 、元宵节)、重阳节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 、. ( ) (农历九月九日)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除夕、等。

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一个传统节日入手,探究它的来源、各个地方的习俗、蕴含中国那些文化以及如何传承这种文化等。

也可以指导学生从一个切入点探究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知识与技能:1()增进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1 )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4(、过程与方法:2)分组探究,确立主题。

1()协作分工,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

(23()小组探讨,对资料进行整合。

)形成总结论文,制作课件。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 )传承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不让它流失。

1(()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

2------(3)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团结合作、创新精神。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1、学生对研究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2 、学生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

3、学生对问卷调查、采访等活动比较熟悉。

4、学生的上进心较强,好奇心也强,思维活跃,善于与人交流。

5、大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比较好。

6、每个学生都具备不同的特长。

7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在了解中国民风民俗来历的基础上,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积极参与并设计有特色的民俗活动,2 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走进“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文化”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增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与民3族文化的联系,培养思考、探究的能力。

(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是:做好查找资料的内容记录、采访人物的记录、写好活动体会心得、制作相应宣传小册子和摄影作品、完成“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习作文章。

六、资源准备1、提供学校计算机室、图书室、多媒体电教室设备。

2、学生自制调查采访表。

3、学生自行准备数码相机。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起止时间教师活动研究性学习的阶段学生活动1、出示一组关于民风1、让学生初步接触和民俗的照片(包括节日、娱讨论“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课题的有关问题。

乐活动、食物)、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了解本课题的学习22 激发学生参与本民风民俗,目的。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学习了解本次活动3 次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3、组织学生对研究课个课时2 的步骤、方法、各项要求的研究方法)作提问和谈想法。

和要注意的地方。

、让学生了解本次活4 4、制定研究计划表。

、了解相关技术的要5 动的目的、要求和上步骤。

求,商议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1、中国传统节日有哪1 、组织学生研究、讨第二阶段课题提出和选择------个课时3 些?论各个问题。

课题准备阶段、中国各个地方的传22 、与学生一起分析问------统节日有什么传统的习题,并协助学生选好研究内么样容与课题。

惯?处理过程是什的?3、了解地区的传统节日活动有哪些?这此活动表现了什么意义?、随机采访百姓对这4 些传统风俗持怎样的态度?从中反映了什么?我们应不应该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如何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谈谈自己的体会。

5、查阅资料和调查访问,收集各项中国各项民风民俗,并从收集了解到的民间风俗资料中,谈谈自己产生的一些想法,对中国风俗的继承与发扬有什么好建议?料、网上采访各地少数民族。

根据1、学生分组,自己的专长和喜好确定自人组成己的选题,每7 一个课题小组,选出组长,填写小组分工合作表。

成立课题组2、各小组成立后,学习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

.根据自己的选题,3 进行小组分工。

、各小组根据分工1 制定研究计划、合理分配研究时2形成小组实间和研究内容。

施方案、制作调查采访表,3 预定成果等。

、收集有关中国各地民1 风民俗资料活动。

初步收集相关资料。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本活动采取的形式多样,例如:到图书室查阅、到计算机室上网搜索资------1、合理调配各组成员,以利于能力强弱搭配,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工作到位。

2、制订合作学习评价量规提供给每一位学生。

3、组织、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1、设计本次“研究方案”模版,为学生制订研究方案提供指引等。

2、设计“调查采访表”为学生调查记录提供指引。

、设3计成果展示模版,为学生展示研究结果提供指引。

1、通过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和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联系少数民族地区2个月的有关人员和采访2人员。

3、给学生一些明确的走访线路。

------4、给小组长发放“活活动分两个阶段进动记录表”,以用作每次小行,第一阶段采取小组分组活动后收集整理信息。

小队的分散方式。

让一部5、及时跟踪了解各小分同学上网搜索资料,其组活动进行情况,为学生出余的同学到图书室查阅广籍各类相关书泛搜集谋划策,当好参谋指导作资用,让学生随着活动的开料。

第二阶段课外活动。

展,不断修改活动方案,调组织学生到少数民族地区整活动方式,保证活动的顺采访有关群众,特别是采利进行。

访一些老一辈老人家。

了6、提供有关作品材料解当地的风俗习惯。

收集模板。

例如:宣传小册子制有代表性的相片。

、讨论活动心得体2作向导、摄影作品制作向导、“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会。

文化”习作文章写作指南各小组扼要汇报研究等。

情况,重点是各小组向其它小组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收集的资料内容中进行分类处理,并做好记录工作。

讨论活动过程的心得和体会。

3、汇编研究活动作品。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各组员将研究活动中的各项材料整理成宣传小册子、摄影作品、完成“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习作文章。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在2 个多月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们走进了社会、走进了少数民族的生活,了解了很多关于当地人民的传统文化与传统习俗,与很多本地民众交流、学习。

学生们以全新的视野来重新审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民风民俗,以及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观念与做法。

并从中溶合了历史教学之中,以生活实际体现历史。

学生的参与面广,积极性高,提高了调查、访问、合作、分析、评价等能力;同时,经过了一系列的展示、制作活动和写作活动,学生们懂得了在生活中学习历史、用历史的方法与意义,使学生有了更大的提高。

在“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活动中,还有待提高评价方面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待提加强对较被动的学生作好指引,以及团队合作协调能力。

评价表1 学生自评自评内容方式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填写“综合实践活动记你是否一直积极主动参与主题活动?(1)录与------评价表”或用描述性语言的方法对以上内容进行一次(2) 你是否对过活动主题进行认真思考、精心甄------别筛选?自评,完成后经指导教师审阅后收入档案袋中。

? 你通过哪些途径收集信息、资料(3)? (4)你在活动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5)本次活动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6)你对活动成果是否满意?? (7)本次活动中,你做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8)本次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 评价表同学互评互评内容方式(1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集体讨论,组) 长执小组成员合作是否愉快?笔用描述性评价方法对以上内容进行评价,完成(2后经? ) 你们在活动中遇到哪些障碍指导教师审阅后收入档案袋中。

(3 ) ?你们是如何克服障碍的(4)你们认为下次活动还应从哪些方面加以改进、突破?评价表 3教师评价等次评价内容评价指标(星级评定)B 、A 、态度是否积极,是否主动组织或参与活动。

与1、活动态度方面DC、活动是否勇于创新。

、小组同学合作是否良好。

是否勇于克服障碍。

、研究能C、查阅资料技能。

B、采访记录能力。

A2、知识技能方面力。

、整理材料能力。

D3、报告写作C 、完成活动任务综B A 、运用工具能力。

、交往与表达能力。

合情况方面能力。

D 、分析总结能力4 BA 、选题新颖、独特性。

、研究问题方法的积极性、、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D C多样性。

、活动方法的灵活性。

、独立设计活动、开展活动能力。

评价表 4 综合评价《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成果评价量规得分------评价指标评价内容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分。

2 研究主题有新颖性、创造性。

2 有比较多的资料。

为提出主题查阅了资分。

料,一、提出分2 找到了合适的协作者。

研究主题确立主题前与协作者充分协分2 商。

分2 设计了初步研究计划。

2 分收集相关资料,使用手段的多样性。

是否较多地、有效地了解了相关资分2 料。

2 分。

是否针对主题进行反复研讨。

二、完成是否根据研讨内容对研究的方向进行过合理的分修改。

2研究阶段形成了研究成果或者新的观分2 点。

合作愉承担了主要任务,与协作者分工合理,快。

分22 分完成了对主题研究成果的交流活动。

分3 三、主题在媒体、班板报、校报发表与展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