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学 第一章~第四章 总论 1、超声诊断学的临床应用:形态学检测、功能性检测、介入性超声。 2、超声诊断的优势:对软组织分辨良好,特别是含液器官(血管、胆道等)。 3、超声诊断的类型:A型、B型、M型、D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等。 4、超声的定义:是一种传播频率在20kHz以上、超过人耳可听到声波频率范围的机械波,临床最常用的频率是2.5~10MHz。 5、对不足2个月的早期妊娠妇女,尽量不用超声进行常规检查。 6、多普勒血流声像图显示:红色表示血流朝向探头,蓝色表示血流背向探头,多彩色小点交织表示湍流,亮度表示血流平均速度。
第五章 腹部超声探测方法 1、探头频率的选择: 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弱,用于浅表器官; 频率越低,波长越长,穿透力越强,用于深部脏器。 2、在探头和组织之间涂以医用超声耦合剂,可以减少探头与组织间的空气间隙,减少声阻抗差。 3、受检者准备: (1)上腹部检查:空腹8-12h(通常在晨起禁食早餐时检查),显示胰腺等脏器可饮水使胃充盈作透声窗。 (2)盆腔检查:需膀胱适量充盈。
第六章 肝超声诊断 一、正常声像图表现 1、正常肝声像图:内部回声细密、均匀,门静脉管壁呈稍强回声,肝静脉管壁不显示明显回声。 2、多普勒血流图:门静脉、肝动脉血流朝向肝,呈红色;肝静脉血流背向肝,呈蓝色。
二、肝疾病的超声诊断 (一)脂肪肝 1、广泛性脂肪肝:肝均匀增大,表面圆钝,肝实质回声增强(“明亮肝”);局限性脂肪肝:花斑样或不规则片状高回声(脂肪浸润区)。 2、血流信号较正常少。 (二)肝炎后肝硬化 1、肝左右叶大小比例失调,右叶萎缩,左叶增大,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 2、肝表面不光整或凹凸不平,表面外围可见腹水。 3、胆囊壁充血水肿出现“双边影”。 4、门静脉内径增大,并有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三)肝囊性病变 1、肝囊肿:一个或多个无回声区,透声性好,后壁回声增强,后方回声增强明显。 2、肝浓重:边界不清,壁厚,内壁不规则,呈虫噬样,超声造影现实蜂窝样表现。 3、肝包虫病:囊肿无回声,典型表现是“大囊套小囊”。 (四)原发性肝癌 1、低回声结节,侧壁回声失落,结节周围有低回声声晕,有门静脉癌栓。 2、血供丰富,内部显示线状,分支状彩色血流。 3、常伴有肝硬化特征。 (五)转移性肝癌 1、结节大小不一,呈弥漫多发,很少有肝硬化。 2、肿块依原发灶不同而表现各异:如乳腺癌肝转移(“牛眼征”)。 (六)肝血管瘤 1、小型肝血管瘤以高回声多见。呈细网格状。 2、内部无血流信号。
第七章 胆囊和胆管超声 一、胆道超声基础 1、检查前准备:受检者24h内禁食高脂肪食物,严格禁食8h以上。 2、应在X线钡餐胃肠造影3天后、胆系造影2天后进行。 3、标准切面及其特征: (1)剑突下横切:门静脉左支的“工”字形结构。 (2)右肋间斜切:门静脉右支的“飞鸟征”声像图。 4、正常胆囊声像图:轮廓清晰呈明亮线状,囊内为无回声区。
二、胆囊疾病的超声诊断 (一)胆囊结石 1、胆囊内出现强回声团(带),后方伴声影,随体位改变而发生移动。 2、胆囊内充满结石:WES征(囊壁、结石、后方声影三联征)。 (二)急性胆囊炎 1、囊壁充血水肿,呈现“双边影”(或多边影),胆囊体积扩大。 2、囊内云雾状,有时可见结石影。 3、超声墨菲征阳性。 (三)慢性胆囊炎 1、后期可见胆囊缩小变形、萎缩成高回声带。 2、胆囊壁增厚,囊内云雾状。 3、高脂肪餐试验可见胆囊收缩功能减退或消失。 (四)胆囊癌 1、蕈伞型:弱回声或中等回声蕈伞形肿块,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2、厚壁型:胆囊壁增厚,胆囊僵硬变形。 3、实块型:胆囊腔消失,呈低回声实块影。
三、胆管疾病超声诊断 (一)胆管结石 1、有强回声影,后方伴声影。 2、阻塞肝内胆管扩张,与门静脉形成“平行管征”。 3、肝外胆道结石:脂肪餐后强回声影发生位置变化,发生阻塞与门静脉呈“双管猎枪征”。 (二)胆囊壁 1、浸润癌: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呈鼠尾状。 2、乳头状癌:管腔可见高中回声实质肿块突入,无声影,不可移动。 (三)胆道蛔虫病 1、胆道扩张,可见平行的双线状虫体回声,为无回声区。 2、若蛔虫死亡过久,呈高回声影。
第八章 脾超声诊断 1、脾肿大:轮廓饱满清晰,上下极圆钝,实质回声无明显改变(点状中低回声)。 2、脾破裂 (1)真性脾破裂:脾包膜连续性中断,脾周围出现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周围积液)。 (2)中央型脾破裂:实质内出现片状或团块状增强回声(新鲜出血血肿),包膜不破。 (3)包膜下脾破裂:包膜下方低回声。 3、脾梗死:脾大,或有变形,实质内有楔形回声减低区,陈旧梗死可有纤维化钙化。
第九章 胰腺超声诊断 一、胰腺超声基础 1、正常胰腺显像:轮廓边界清晰,内部均匀中等回声(较肝脏强)。 2、准备工作:检查前空腹8h以上,可饮水500ml做透声窗。
二、胰腺疾病超声诊断 (一)急性胰腺炎 1、水肿型:弥漫性增大,胰腺回声减低,轮廓清晰整齐。 2、出血坏死型:肿大,轮廓不规则、不清晰,实质回声减低伴不规则粗大强回声或中强回声斑块、斑点。 (二)慢性胰腺炎 1、大小大多正常,边缘不清晰、不规则。 2、实质内部回声增强,呈不均匀点样、细条样(小结石、钙化)。 3、胰管内多发结石,胰管扩张。
第十章 泌尿生殖系统超声诊断 第一节 肾超声诊断 一、正常肾声像图 肾窦:位于肾中央处,高回声 肾实质:低回声,肾皮质回声略高于肾髓质 二、肾疾病超声诊断 (一)肾积水 肾窦回声分离,肾实质萎缩变薄,肾窦无回声区呈菱角样(轻度)、花朵样(烟斗样,中度)、调色板样(高度),积水无回声区相通。 (二)肾囊性病变 1、单纯性肾囊肿:肾实质无回声,各无回声区互不相通。 2、多发性肾囊肿:肾实质多个无回声区,多为单侧发病。 3、多囊肾:多个囊状无回声区,肾实质高回声,多为双侧发病。 (三)肾肿瘤 1、肾细胞癌:肾实质异常回声肿块,血流信号类型多样。 2、肾盂肿瘤:肾窦异常肿块回声,肿块突向肾盂,少血流型。 3、肾错构瘤:肾实质内强回声肿块,后方无回声衰减。 (四)肾结石 肾内强回声,后方伴声影
第二节 输尿管超声诊断 一、正常输尿管超声 一般不能显示,饮水后可见中间无回声明亮条带状回声 二、输尿管疾病超声诊断 (一)输尿管结石 扩张的输尿管远端弧形增强,后方伴声影 (二)输尿管囊肿 膀胱三角区有圆形无回声区
第三节 膀胱超声诊断 一、正常膀胱超声 1、检查前准备:适当充盈膀胱(憋尿、饮水至有尿意)。 2、正常声像图:膀胱内尿液呈无回声,膀胱壁呈光滑带状回声。 二、膀胱疾病超声 (一)膀胱结石 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结石能随着体位改变沿重力方向移动,形态不发生改变 (二)膀胱憩室 膀胱壁周围有囊状无回声区,无回声区与膀胱有交通口,排尿前后有大小变化 (三)膀胱肿瘤 膀胱壁肿块,等回声为主,肿块基底部与膀胱壁相连,不随体位变化移动
第四节 前列腺超声诊断 一、正常前列腺超声 1、检查前准备:充盈膀胱 2、探测位置:直肠探测最佳 3、正常声像图:横切面栗子状,内部低回声分布均匀,宽、长、厚为4cm、3cm、2cm。 二、前列腺疾病超声 (一)前列腺增生 以前后径增大为主(>3cm),形态饱满,有增生结节,多发于移行区 (二)前列腺癌 周缘区低回声结节,低回声结节处彩色血流信号明显增强,中晚期前列腺边界不争齐,包膜不完整
第十一章 妇科超声诊断 一、妇科超声基础 1、探测途径和方法 (1)经腹壁探测:需提前2小时饮水充盈膀胱 (2)经阴道探测:需提前解尿排空膀胱 2、正常子宫声像图 浆膜强回声带,肌层中低回声,内膜随月经周期变化: (1)卵泡早期:线状中低回声 (2)卵泡晚期:“三线两区”征(一条高回声宫腔线,两条内膜肌层交界线,两条弱回声区) (3)排卵期:“三线两区”征更明显 (4)黄体早期、晚期:内膜回声增高,“三线两区”征消失 3、正常卵巢声像图 椭圆形,表面白膜线状回声,皮层卵泡无回声,髓质中低回声,黄体中强回声
二、妇科疾病超声 (一)子宫肌瘤 子宫增大,肌层回声不均匀,肌瘤结节表现为低回声 (二)子宫内膜癌 子宫饱满增大,宫腔内病灶呈中高回声,多普勒显示子宫动脉血流量增加 (三)卵巢成熟畸胎瘤 1、脂液分层征:线上为脂质成分,线下为浆液低回声 2、面团征:囊性肿块内含毛发和脂肪(高回声) 3、壁立性结节:内壁突起结节状强回声(牙齿、骨骼等) 4、线条征:短线状强回声(毛发) 5、杂乱结构征
第十二章 产科超声诊断 第一节 正常妊娠声像图 一、早期妊娠超声表现 1、妊娠囊:位于内膜偏心一侧,内部无回声,囊壁强回声 2、卵黄囊:位于妊娠囊内,内部无回声,囊壁中等回声 3、胚芽:中等回声,有波动性彩色血流成像,其长度和头臀径(CRL)用于确定孕龄 4、胎盘:半月形中等回声,内部有细密光点,逐渐增多增粗 5、羊水:围绕胚芽周围的无回声区 二、中晚期妊娠超声表现和观察内容、指标 (一)丘脑平面 测量双顶径、头围,后者用于估计胎头大小和胎儿生长情况 (二)小脑平面 1、双侧小脑半球呈对称圆形低回声,后颅窝池呈“弯刀形”无回声区 2、需测量小脑横径和后颅窝池宽度,并观察有无小脑畸形(如“香蕉小脑”) (三)四腔心观 房室隔上卵圆孔血流自右向左,左右半心房室瓣血流方向一致 三、胎盘 妊娠晚期可见逐渐增多的点状、短线状高回声 四、脐带 1、长轴切面:长条麻花形 2、横断面:一根脐静脉,两根脐动脉,呈品字形排列 3、彩色多普勒:脐静脉(粗)、脐动脉(细)内部血流颜色相反 五、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