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植物组织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植物组织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3.3、糖含量测定方法
相对密度法 折光法 旋光法
物理法
直接滴定法 还原糖法
(改良的兰—爱农法)
高锰酸钾法
萨氏法
化学法
碘量法
3,5—二硝基水杨酸
酚—硫酸法 比色法蒽酮法半胱 Nhomakorabea酸—咔唑法
纸色谱 薄层色谱 色谱法 GC HPLC β—半乳糖脱氢酶测半乳糖、乳糖 酶法 葡萄糖氧化酶测葡萄糖 发酵法 ——测不可发酵糖 重量法——测果胶、纤维素、膳食纤维素
乘以0.9。
碘量法
(1) 原理 样品经处理后,取一定量样液于碘量瓶中,加入一定量过量的碘液和 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样液中的醛糖在碱性条件下被碘氧化为醛糖酸钠, 由于反应液中碘和氢氧化钠都是过量的,两者作用生成次碘酸钠残留在 反应液中,当加入盐酸使反应液呈酸性时,析出碘,用硫代硫酸钠标准 溶液滴定析出的碘,则可计算出氧化醛糖消耗的碘量,从而计算出样液 中醛糖的含量。 醛糖 + I2 +3 NaOH = 醛糖酸钠 + 2 NaI +2H2O I2 + 2 NaOH = NaIO + NaI + H2O NaIO + NaI + 2 HCl = I2 + 2 NaCl + H2O (2)适用范围 本法用于醛糖和酮糖共存时单独测定醛糖。适用于各类食品,如硬糖、 异构糖、果汁等样品中葡萄糖的测定。
摇匀,沸水浴10mins,取出,用自来水(或冰浴)冷却,直到透明,目的是中止反应,室温放 10mins在620nm处测吸光值
4.2、植物组织中总糖与还原糖溶液 的获取
(1)还原糖:
1g土豆 取滤液5mL, 定容到100mL 混匀,过滤
3mL水
研成匀浆 冷却定到 100mL
30mL水冲研 钵2-3次
3.2、蒽酮比色法
• 总糖的提取及双、多糖的酸水解。利用糖的溶解 度不同,可将植物样品中的单糖、双糖和多糖分 别提取出来,对没有还原性的双糖和多糖,可用 酸水解法使其降解成有还原性的单糖进行测定, 再分别求出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 • 单糖类遇浓硫酸时,脱水生成糠醛衍生物,后者 可与蒽酮缩合成蓝绿色的化合物,在可见光620nm 处有最大吸收,当糖的量在20一200mg范围内 时.其呈色强度与溶液中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 比色定量。
4、操作步骤
• 4.1、制定标准曲线
管号 标准葡萄糖溶液/mL 水 葡萄糖浓度/ug/mL 0 0 1.0 0 1 0.1 0.9 10 2 0.2 0.8 20 3 0.3 0.7 30 4 0.4 0.6 40 5 0.5 0.5 50
冰浴5mins
冰浴条件下加蒽酮试剂 /mL 4.0 4.0 4.0 4.0 4.0 4.0
• 该法的特点是几乎可以测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不
但可以测定戊糖与己糖含量,而且可以测所有寡糖
类和多糖类,其中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因为反应 液中的浓硫酸可以把多糖水解成单糖而发生反应),
所以用蒽酮法测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实际上是溶
液中全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总量。
• 在没有必要细致划分各种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用
液反应,还原糖将二价铜还原为氧化亚铜,经过
滤,得到氧化亚铜沉淀,加入过量的酸性硫酸铁
溶液将其氧化溶解,而三价铁盐被定量地还原为
亚铁盐,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所生成的亚铁
盐,根据高锰酸钾溶液消耗量可计算出氧化亚铜
的量,再从检索表中查出与氧化亚铜量相当的还 原糖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还原糖含量
萨氏(Somogyi)法
实验六、植物组织中总糖和 还原性糖含量的测定
1、实验目的
• 掌握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2、实验重点和难点
• 利用蒽酮比色法测定还原糖含量的实验原 理 • 多糖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会降解为还原糖
3、实验原理
• 3.1、还原糖的概念
• 指含有游离的半缩醛(酮)基糖。单糖 都是还原糖;某些二糖是还原糖(如麦 芽糖、乳糖等);多糖多为非还原糖。 • 葡萄糖分子中含有游离醛基,果糖分子 中含有游离酮基,乳糖和麦芽糖分子中 含有游离的醛基,故它们都是还原糖。
三角瓶中 50℃水浴0.5h
(2)总糖:
1g土豆 取滤液 5mL,定容 到100mL 混匀,过滤
3mL水
研成匀浆
12mL水冲研 钵2-3次
三角瓶中
10mL6MHCl
冷却,用 NaOH中和, 加水定容 到100mL
沸水浴0.5h
4.3、用蒽酮比色法测还原糖含量
管号 样液/mL 水 0 0 1.0 还原糖 样液管 1.0 0 总糖样液管 1.0 0
将一定量的样液与过量的碱性铜盐溶液共热,样液中的还原 糖定量地将二价铜还原为氧化亚铜,生成的氧化亚铜在酸 性条件下溶解为一价铜离子,并能定量地消耗游离碘,碘 被还原为碘化物,而一价铜被氧化为二价铜。剩余的碘用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同时做空白试验,根据硫代硫 酸钠标准溶液消耗量可求出与一价铜反应的碘量,从而计 算出样品中还原糖含量。各步反应式如下: 2Cu+ + I2 = 2Cu2+ = +2 II2 + 2 Na2S2O3 Na2S4O6 + 2 NaI
特点是试剂用量少,操作和计算都比较简便、快速,滴定终
点明显。
适用于各类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但测定酱油、深色果汁等
样品时,因色素干扰,滴定终点常常模糊不清,影响准确
性。 • 本法是国家标准分析方法。
蓝—爱农(Lane—Eynon)法 比直接法的试剂中少亚铁氰化钾,终点为红色。
高锰酸钾滴定法
• 将一定量的样液与一定量过量的碱性酒石酸铜溶
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
• 还原糖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被氧化成糖酸及其它产
物,3,5-二硝基水杨酸(黄色)则被还原为棕红色 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
的量与棕红色物质颜色的深浅成正比关系,利用
分光光度计,在540nm波长下测定光密度值,查对 标准曲线并计算,便可求出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 的含量。由于多糖水解为单糖时,每断裂一个糖 苷键需加入一分子水,所以在计算多糖含量时应
直接滴定法(是GB法) 原理:将一定量的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等量混合,立即生 成天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这种沉淀很快与酒石酸钾反应,生成深蓝色的可溶性酒石酸
钾钠铜络合物。
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作为指示剂,用样液滴定,样液 中的还原糖与酒石酸钾钠铜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
淀;
这种沉淀与亚铁氰化钾络合成可溶的无色络合物;二价铜全 部被还原后,稍过量的还原糖把次甲基蓝还原,溶液由兰 色变为无色,即为滴定终点;根据样液消耗量可计算出还 原糖含量。
冰浴5mins 冰浴条件下加蒽酮试剂/mL 4.0 4.0 4.0
摇匀,沸水浴10mins,取出,用自来水(或冰浴)冷却,直到透明,目的是中止反 应,室温放10mins在620nm处测吸光值
5、原始数据
管号
0
还原糖样液管
总糖样液管
A620nm
6、数据处理与问题
• 6.1、计算浓度
还原糖浓度 2000106 还原糖含量 100% 1 总糖浓度 2000106 0.9 总糖含量 100% 1
蒽酮法可以一次测出总量,省去许多麻烦,因此, 有特殊的应用价值。
• 但在测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时,则应注意切勿 将样品的未溶解残渣加入反应液中,不然会因 为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与蒽酮试剂 发生反应而增加了测定误差。
• 此外,不同的糖类与蒽酮试剂的显色深度不同, 果糖显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 较浅,五碳糖显色更浅,故测定糖的混合物时, 常因不同糖类的比例不同造成误差,但测定单 一糖类时,则可避免此种误差。 • 糖类与蒽酮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在可见光区的 吸收峰为 620 nm ,故在此波长下进行比色。
• 6.2、本实验的注意事项?
蒽酮硫酸法标准曲线
葡萄糖标准曲线(蒽酮硫酸法)
0.8 0.7 0.6 0.5
y = 0.0068x + 0.0359 R 2 = 0.9959
A620
0.4 0.3 0.2 0.1 0 0 20 40 60 浓度(ug/ml) 80 100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