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要:当前,新形势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社会需要不同类型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本文主要
通过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与研究,并结
合当下社会新趋势以及大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科学性的对策与策略,进一步推动
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研究
1、新形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当前,探索和研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新特点、新方法、新策略,提高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

从这个角度分析了新时
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1.1理想信念动摇
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与过去相比,当代大学生思想中的世
界观、价值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了许多变化,给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了一些困难。

在现实生活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变得非常"功利"。

大多数学生认为致富就是一切,而人生的目标就是不断追求更多的财富。

因此,许多学生缺乏对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思考。

1.2对生活的追求往往很复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愿接受学生时代的"三点一线"生活。

他们渴望能够过早地进入社会工作。

不仅如此,当他们追求一种全新的生
活方式时,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勤奋精神已经消退,
相反,相互攀比的气氛逐渐增强,甚至一些学生就会沉溺于色情、赌博、毒品,窃取别人的
财产,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3管理工作盲区多
在新时期教育模式改革过程中,高校管理学生的方式正在逐步转变,主要体现在自学体制、一对一辅导制度、小组课制、小班集中管理制度上。

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
过程中,这些新的大学生管理模式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1.4抵制西化面临挑战
随着全球经济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和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兴起,各国的思想文化交流和碰撞
不断通过互联网相互交流和碰撞。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正在吸收国外先进的思想政治,在教育
方式的同时,一些西欧国家的反华势力正逐渐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不良影响。

我们必须始终坚
持走改革开放道路,努力学习和吸收国外文明的优秀成果,同时学会"善恶分明"的经济抗战
和粉碎西欧国家反华势力的思想,努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2.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策略
2.1全面教育战略
高校是整体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也是受外部环境影响,不能简单地把高校独立看待为纯
净之地。

因此,在高校管理中,必须特别注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高校管理体制,
把高等教育与社会现实联系,把高等教育与社会家庭联系,倡导"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就
是高校、社会与家庭形成同心圆,遵循三者各自的教育规律和特点,确保整个思想教育在方
向上保持一致。

三者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努力确保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荒废,取得良好
的学业成绩。

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握协调配合的管理思路,充分利用高校反馈
系统、评价体系和信息流通体系。

最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及时建立和记录学生的思
想状况。

除了必不可少的记录外还需要持续性的跟踪记录,利用好信息沟通系统、反馈调节
系统,这样一来可以使思政教育工作者对自己所管理的学生思想状态了如指掌,方便管理的
同时也更具有可实际操作的针对性。

2.2校园和谐战略
管理是和谐有序的,高校对学生的管理也不例外。

首先,高校营造和谐的校园硬环境,
营造和谐的软环境,需要高校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奉献。

建立高校和谐人际关系是营造和谐校
园环境不可忽视的任务。

在管理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要转变
领导思想,适应当前学生导向的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体现人文关怀理念,营造和谐的
校园文化环境。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应经常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活动,鼓励学生多参与
社会实践。

首先,他们可以避免对学生的了解过窄;其次,他们可以接触到丰富多彩的社会
文化。

这是一种直接或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潜规则教育力量。

当然,思想政治教育
者必须特别注意非主流文化对学生的侵袭行为,必须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
正确对待社会价值观、思想和人生观。

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适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研讨班等相关工作,做好心理咨询和心理监测工作,注重培养独立人格,及时消除困惑,化
解心理矛盾,缓解心理问题,焦虑,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进
一步促进高校学生健康的成长。

2.3学生自主策略
几乎所有进入学院和大学的本科生都是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

除了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和
自主性外,他们还需要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融合在一起。

进一步把
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构建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再实践这样一个自主学习的良性
循环系统。

高校管理者可以创新管理模式,在学生管理中实践无师管理模式,激发学生的自
我管理感和自力更生意识,促进民主教育管理理念。

例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者可以指
导班级组织课外活动,特别是一些公益活动,尽可能动员班里的每一个人集体,通过分工合作,让大家参与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思维和反省的心理活动,帮助教育工作者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逐步形成个体的自在意识。

此外,教育者在管理学生
工作的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人意识和思想,以合理的引导为指导,而不是引导学生为工
作提供便利的行为,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觉行动,培养具有鲜明个性、热爱国家、热
爱社会、热爱集体的现代大学生。

2.4课堂主渠道战略
将当代党和国家的重要思想和路线贯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强调高校要理解其精神,以高校为思想的集散地,以专业教学为思想渗透源,把各种课程与教育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发挥思想教育的主要作用。

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把当代马
克思主义思想的最新诠释融入教学课堂,特别是摒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传统教学解释,避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灌输方式。

高校要要求教师学会创新教学
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把这些超理论知识带到生活中去,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
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

2.5课外补充策略
我们都知道,理论知识的研究远远不足以形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进入社会。

社会实践是高
校课堂的延伸,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树立正确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方式。

.培养优秀的大
学毕业生几乎是各大高校的共同希望。

首先,要提高刚进入大学生活的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水平以及观念,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其次,要明确
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必要的社会实践是扎实知识的关键实践前提条件,也可以引导学生积
极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

最后,教育者在实践中管理学生时,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
特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思想,及时引导学生,可以实现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
政治素质水平以及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各种各样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向阳,胡登雄,陈访贤.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问题及策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12):99-101.
[2]沈丽丽.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9.
[3]柳卓君.浅析新形势下高校团组织如何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
导刊,2019,(16):18-1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