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政治12月月考试题1 (3)

高二政治12月月考试题1 (3)

大石桥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12月月考高二年级政治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30题,每题2分,共60分)1. “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

”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2、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

这种观点体现了( )A.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3、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A.人与人的关系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C.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D. 人与世界的关系4、下图漫画表明( )A. 存在决定思维B. 世界统一于物质C. 思维反作用于存在D.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①.科学基础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有机结合④.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6、据《人民日报》报道,目前中学生相信星座和命运有关的占70%,从哲学上看这种思想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B.教条主义C.唯心主义D.马克思主义7、从哲学角度看,下列选项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一俗语寓意相反的是( )①未有这事,先有这理②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④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8、“气者,理之依也”与“物是观念的集合”的分歧是( )A.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B.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9、中国古代哲学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些思想往往同朴素唯物主义相结合。

下列体现二者有机结合的是( )A.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B. 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C.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D. 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10、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正确的是( )①都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②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是相同的③都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④都对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指导意义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②④11、下列关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上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并列的两大独立的基本派别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总是从属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辩证法属于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属于唯心主义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同唯心主义结合1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现实的发展还会给我们提出许多新的重大理论问题,所以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应当是( )①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教条主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不动摇③根据实践的发展,在坚持中发展④一切行为和认识都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论述为标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定义应这样理解( )①物质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物质具有可知性③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物质是具体事物的总和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14、“气者,理之依也”“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这两种观点都认为()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意识是世界的本原C.世界是运动变化的 D.世界是静止不变的15、、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

该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水”是(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③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④意识与物质的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下图所示漫画《腾不出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C.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17、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

这些话说明()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可以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B.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社会规律不具有客观性C.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性D.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18、高性能的电子计算机能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运算,因此,有人认为计算机是有意识的。

有人认为计算机是有意识的,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否认了( )A.意识是大脑的机能B.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C.意识对人脑的依赖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19、同学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和体会:当你无所事事时,时间过得很慢;当你专心做事时,感到时间过得飞快。

这说明( )A.时间会因自己的感觉发生变化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D.意识是认识主体的纯主观感受20、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小组赛历尽坎坷垫底出线,淘汰赛疯狂逆袭,决赛中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次问鼎奥运冠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女排精神。

下列关于“女排精神”的理解正确的有①“女排精神”属于意识范畴,具有强大的能动作用②女排夺冠既是“女排精神”的体现,又是意识决定论的表现③只要拥有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做任何事情都会成功④“女排精神”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积极意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1、“量力而行”即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对于这句话的哲学分析,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量力而行”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②“量力而行”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③“量力而行”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④“量力而行”否认了意识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2、人类对月球的认识经历了“由想到登”的过程,但到目前为止,人类对月球的认识还是直观、形象、浅层次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月球的认识将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清晰。

这是因为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具体实践水平限制②复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都有一个过程③任何认识运动都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④错误总是伴随着人们对真理探索的全过程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3、、“真理就是人与人之间达成的共识”这句话否认了真理的A.特殊性B.相对性C.客观性D绝对性24、“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但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又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这一现象体现的哲理是( )A.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决定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5、北京同仁堂药店内有一副对联:“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正是靠着这份承诺,使同仁堂从一家普通的家庭药铺发展成为国药第一品牌。

这表明( )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B.正确的思想意识是工作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C.精神不是万能的D.正确的思想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2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联系。

()①固有的②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③现象的④本质的⑤必然的⑥偶然的⑦稳定的⑧多变的A.①③⑤⑧ B.①④⑤⑦ C.②③⑥⑧ D.②④⑤⑧27、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少古诗文给人以深刻的哲学思考。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蕴涵的哲理是()A.自然界是不变的,而人是在变化的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但根本性质未变D.事物的本身不变,但人的心情在变化28、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温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

这种观点是( )A.机械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29、“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30、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根本原因在于( )A.它对事物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B.它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C.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哲学D.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Ⅱ卷31、(12分)材料一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

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

(1)材料一中的哲学家属于哪种哲学派别?谈一谈该哲学派别的主要观点。

(4分)(2)材料二中的哲学家属于哪种哲学派别?谈一谈该哲学派别的主要观点及其局限性。

(4分)(3)请谈一谈上述材料观点的分属什么派别?根本分歧是什么?(4分)3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雾霾、水污染、垃圾围城……伴随经济高速发展,一系列环境问题困扰了13 亿中国人。

“为了金山银山,毁了绿水青山”的情况屡见不鲜,“咬定绿色发展、刷新国家颜值”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并且在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方面取得新进展。

绿色发展是“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报告》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将这一理念在开局之年落到实处。

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把绿色发展放在突出地位。

(12分)33、(16分)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对于高考所做的改革一直从未停止:70年代重新恢复高考众人争过独木桥,80年代外语纳入总分引入标准化考试,90年代保送计划实施考试科目多元化,21世纪各地自主命题自主招生开始推广……回溯37年间高考制度演变,一直在争议中变革和前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