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用药1法是清代程钟龄根据历代医家对治法归类总结而得来,法'通常是扌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每一种治法都是经过四诊合参、审证求因,辨明证候、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
中医护理人员掌握用药法有助于辨证施护顺利进行。
、汗法及护理汗法,亦称解表法。
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促使人体微微出汗,将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意为身体发热如同焚烧的炭火,汗出之后,热随汗外散。
又如《素阴阳应象大论第五》: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如《素问热论篇第三寒,而未入藏者,故可•汗而已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阳经属腑,阴经连脏;未入于脏,说明邪气未及于三阴,仍在肌表,故可以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而未满三日,则指病程较短,邪气仍在肌表,亦可以用汗法治疗。
但汗法不是以使人出汗为目的,主要是汗出标志着腠理开,营卫和,肺气畅,血脉通,从而能祛邪外出。
所以,汗法除了主要治疗外感六淫之邪的表证外,凡腠理闭塞,营卫不通而寒热无汗者皆可以用汗法治疗。
如:外感风寒、风热;疹未透法或疹发不畅的外邪束表;头面部及上肢浮肿的水肿兼表证;疮疡初期兼有表证的红、肿、热、痛;风湿痹痛等。
医用药V法及护理杨艳艳阳经络皆受其汗法及护理护理方法:1病室安静、空气新鲜。
2、饮食宜清淡,忌粘滑、肉面、五辛、酒酪、 酸性和生冷食物。
因酸性食物有敛汗作用,而 生冷食物不易散寒。
护理方法:3、药宜武火快煎,麻黄煎煮去上浮沫,芳香 药宜后下;服药时温度适宜;服药后卧床加盖 衣被,保暖以助发汗,并且在短时间内大口喝 下热稀粥约0毫升或给予幵水、热饮料、热 豆浆等,以助药力,促其发汗;若与麻黄、葛 根同用时,则一般不需啜热粥。
因药细需助, 药重不需助,以防出汗过度。
护理方法:6、病位在表者服药后仍无出汗,纵然热不 退,也不可给予冷饮和冷敷,避免门留寇 使邪无出路,而入里化热成变证,热反更甚; 可以针刺大椎、曲池穴位达到透邪发汗目的。
护理方法:7、对表证兼有风湿者,须用数次微汗,以达祛风除湿之功效。
由于风湿互结,湿性重浊, 粘滞不爽,要使其遍身微似汗出,缓缓蒸发, 则营卫畅通,风湿才能俱去。
忌大汗,因风为 阳邪,其性轻扬,易于表散;湿为阴邪,其性 濡滞,难以速去,若大汗而出,则风气随去而 湿邪仍在,不仅病不能愈,还使卫阳耗伤。
汗法及护理汗法及护理护理方法:4观察出汗特点;有汗、无汗、出汗时间、.... ............. ....... 遍身出汗还是局部出汗等。
在一般情况下,汗干,忌用冷毛巾擦拭,以防毛孔郁闭,不利病 出热退即停药,以遍身微微汗出最佳、忌大汗。
邪外达;大汗淋漓者,暂时不要给予更衣,可 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需继续用药;而汗在胸前、背后铺上干毛巾,汗止时再更换衣 出过多,会伤津耗液、损伤正气,可给予患者 被,注意避风寒;防止复感。
口服糖盐水或输液;若大汗不止,易导致伤阴 亡阳,应立即通知医师,及时采取措施。
护理方法:5、汗出热退时,应及时用干毛巾或热毛巾擦 汗法及护理汗法及护理汗法及护理汗法及护理护理方法:8发汗要因人因时而宜,如暑天炎热,宜轻;冬令寒冷,汗之宜重;体虚者,缓;体实者,汗之宜峻等。
9、服发汗解表药时,禁用或慎用解热镇痛药,如阿斯匹林、比理通等,防止汗出护理方法:10、服用含有麻黄的药物后,要注意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变化。
11、注意不可妄汗:凡淋家、疮家、亡血家和剧烈吐下之后均禁用汗法。
病邪已经入里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也不宜应用汗法。
二、吐法及护理吐法亦称涌吐法,是通过涌吐,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以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为例,阐明审因论治,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则。
由于吐法可以引邪上越,宣壅塞而导正气,所以在吐出有形实邪的同时,往往汗出,使在肌表的外感病邪随之而解。
常用于中风、痰涎壅盛、癫狂、宿食、食厥、气厥、胃中残留毒物、及霍乱吐泻不得J得毕 .丁等。
汗法及护理汗之汗之宜太过。
吐法及护理护理方法3服药后不吐者可用压舌板刺激上腭咽喉部,助其呕吐。
呕吐时协助患者坐起,并轻患者背部促使胃内容物吐出。
不能坐起者,助患者头偏向一侧,并注意观察病情,避免吐物吸入呼吸道,须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吐法及护理护理方法4、吐后给温开水漱口,及时清除呕吐物,撤换被污染的衣被,并整理好床单位。
5、服药得吐者,叮嘱患者坐卧当风,以防吐后体虚,复感外邪。
6、吐而不止者,一般可以服用少许姜汁或服用冷粥、冷开水解之。
若吐仍不止者,可根据给药的种类分别处理;护理方法因服巴豆吐泻不止者,可用冷粥解之。
因服藜芦呕吐不止者,可用葱白汤解之。
因服稀涎散呕吐不止者,可用甘草、贯众汤解之因服瓜蒂散剧烈呕吐不止者,可用麝g0.0克开水冲服解之。
误食其它毒物,可用绿豆汤解之。
若吐后气逆不止,宜给予和胃降逆之剂止之。
吐法及护理护理方法1病室清洁、光线充足,空气新鲜无异味。
2、服药应小量渐增,以防中毒或涌吐太过。
药物采取二次分服,一服便吐者,需通知医生,决定是否继续二服。
吐法及护理吐法及护理吐法及护理主治邪正俱实之证。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到: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就是下法的理论依据之一。
由于邪在肠胃以致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以及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邪正俱实之证,均可使用。
由于病性有寒热,正气有虚实,病邪有兼夹,所以下法又有寒下、温下、润下、逐下、攻补兼施之别,以及与其他治法的配合使用。
卜法及护理护理方法1、寒下:适用于里实热证,高热烦渴,大便燥结,腹胀疼痛,腑气不通,脉沉实;或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腹胀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或里热实证之高热不退,谵语发狂;或咽喉、牙龈肿痛以及火热炽盛等证。
代表方有大承气汤、增液承气汤等。
护理方法1、寒下:适用于里实热证,高热烦渴,大便燥结,腹胀疼痛,腑气不通,脉沉实;或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腹胀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或里热实证之高热不退,谵语发狂;或咽喉、牙龈肿痛以及火热炽盛等证。
代表方有大承气汤、增液承气汤等。
护理方法护理方法7、严重呕吐者应注意体温、脉搏、呼吸、9、涌吐药作用迅速凶猛,宜伤胃气,血压及呕吐物的量、气味、性质、性状并记录病即止。
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脏病、必要时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等对症处理。
压及孕妇慎用或忌用。
8、患者吐后暂给予禁食,等胃肠功能恢复后10使用涌吐药应注意用量、用法和解再给少量流质饮食或易消化食物以养胃气。
忌法。
食生冷、肥甘油腻之品。
应中高血救方11、食物中毒或服毒患者,可根据需要呕吐物,以便化验。
三、下法及护理下法,亦称泻下法。
是通过运用泻下$荡涤肠胃,通利大便,使停留在肠胃中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驱邪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卜法及护理F法及护理护理方法(1)患者有高热、烦躁不安、口渴舌燥等表现,应安排在调节温湿度方面良好的病室,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有利于静心养病。
(2)大承气汤应先煎方中的枳实和厚大黄后下,芒硝冲服,以保其泻下之功效。
(3)服药期间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观察排泄物性质、量、次数、颜色、腹痛减轻的情况,若泻下太过出现虚脱,应及时配合救治。
护理方法(4)在服药期间应暂禁食。
待燥屎泻下后再给以米汤、面条等养胃气之品,藜日后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忌油腻、辛辣食物及饮酒,以防热结再作。
⑸服药期间不可同时服用辛燥、滋补药。
(6)表里无实热者及孕妇忌用。
F法及护理护理方法2、温下:适用于因寒成结之里实证,脐下硬结,大便不通,腹痛喜温,手足不温,脉沉迟。
代表方有大黄附子汤、温脾汤等。
(1)温下病证,宜住向阳病室,注意保暖,使病人感到温暖舒适。
(2)同时,在饮食方面应注意给予温热性味之食品。
(3)温脾汤,方中大黄应先用酒洗后再与其它药同煎,药宜饭前温服。
(4)服药后亦应观察腹部冷结疼痛减轻情况,宜取连续轻泻。
服药后,如腹痛渐减,肢温回缓,为病趋好转之势。
护理方法3、润下:适用于热盛伤津,或病后津亏未复,或年老津涸,或产后血枯便秘,或习惯性便秘等。
代表方有五仁汤、麻子仁丸等。
润下药一般宜早、晚空腹服用。
在服药期间应配合食疗以润肠通便。
对习惯性便秘病人应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也可在腹部进行按摩疗法。
卜法及护理护理方法4、逐水:适用于水饮停聚体内,或胸胁有水气,或腹肿胀满,凡脉证俱实者,皆可逐水。
代表方有十枣汤、舟车丸、甘遂通结汤等。
⑴逐水药多用于胸水和腹水病证,服药后要注意心下痞满和腹部胀痛情况。
(2)逐水药泻下作用峻猛,能引起剧烈腹泻,使体内潴留的水液从大便排除,部分药兼有利尿作用。
适用于水肿、胸腹积水、痰饮之症。
由于此药有毒而力峻,易伤正气,所以体虚、孕妇忌用,有恶寒表证者不可服用。
护理方法5、攻补兼施:适用于里实证虚而大便秘结者。
代表方有新加黄龙汤、增液承气汤。
(1)患者多属里实便秘而兼气血两虚、阴液大亏者,用药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2)服用新加黄龙汤需加姜汁冲服,既可以防呕逆拒药,又可以借姜振胃气。
四、和法及护理和法,亦称和解法。
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祛除病邪为目的的一种治法。
主要适用于和解少阳,和中益气、调和肝脾、调理胃肠,是专治病邪在半表半里的一种方法。
《伤寒明理论》说伤寒邪在表者,必卜法及护理F法及护理卜法及护理渍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
其于不内不外,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以矣。
和解是专治病邪在半表半里的一种方法,它既没有明显的祛邪作用,也没有明显的补益作用,而是通过缓和和解与调和疏解而达到气机调畅,使表里寒热、虚实的复杂证候、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归于至复。
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等。
调和指治肝脾不和,肝胃不和等症。
在太阳病中,和法首推桂枝汤。
和法及护理护理方法1少阳药服小柴胡汤时忌食萝卜,因方中有人参,而萝卜可破坏人参的药效,;服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伽4小时时服用,并向患者交待有关事项,鼓励多饮水。
服和解少阳药后,要仔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象、以及出汗情况和法及护理和法及护理护理方法1少阳药艮小柴胡汤时忌食萝卜,因方中有人参,而萝卜可破坏人参的药效,;服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小时时服用,并向患者交待有关事项,鼓励多饮水。
服和解少阳药后,要仔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象、以及出汗情况护理方法2、调和肝脾药用于肝气郁滞而导致胁肋胀痛,食欲不振等证,配合情志护理心情舒畅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适当开展文体活动,以达怡情悦志,精神愉调畅,有利于提咼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