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林区贫困现状及解决对策研究综述
中国林区贫困现状及解决对策研究综述
表 1 林区贫困县的比率对比表
森林丰 林区中的 省贫困 省县总 林区贫困 省贫困 省份
富县 个 贫困县 个 县 个 数 个 县比率 县比率
河北
4
3
39
172 0.75 0.23
山西
5
4
35
119 0.80 0.29
辽宁
8
2
9
100 0.25 0.09
吉林
19
2
5
60
0.11 0.08
黑龙江 24
1
2006 年湖南省永州市财政局 局长刘尤碧对永 州市的“三林”问题进行了调研 , 根据其统计 , 在永州 68 个林区乡中 , 有 26 个乡政府所在地和 16 个林场 场部没有通柏油路 , 35 个乡没有农贸市场 , 623 个村 未通简易公路 , 755 个村未通电 , 729 个村未装程控 电话 , 127 个村未通邮 , 243 个村未解决人畜饮水问 题 。林区林农收入增长缓慢 , 与当地农民的差距愈 拉愈大 。 刘尤碧认为造成永州林区贫困的原因主要 是国家对林业重视不足 、投入不足和体制不顺 。
第 3期
冯 菁等 :中国林区贫困现状及解决对策 研究综述
65
图 1 林区贫困占比率与省贫困县比率对比柱状图
二 、解决林区贫困的方法和对策
林区贫困的原因是多样的 , 解决林区贫困方法 和对策也是多样的 , 下面介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 几种观点 。
(一)生态移民论 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张建国 , 他认为林区内 是不适合容纳过多人口 , 人多必然造成对自然资源 的破坏[ 16] 。 目前世界各国的林业经营 , 多数林业发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 1 列出了各省份森林丰富县 的贫困比率 。 李周认为 导致林区 贫困的 原因有 4 个 :①农户缺乏将木材转化为商品所需的市场信息 ; ②木材市场开放程度不够 , 木材收入分配存在较多 的制度障碍 ;③政府目标与农户目标有冲突 ;④粮食 市场 、木材市场 、人力资本市场等发展滞后 , 发展现 代经济所需的内外部环境尚未形成 。
109 0.44 0.26
海南
4
3
5
20
0.75 0.25
四川
23
5
43
181 0.22 0.24
贵州
5
4
48
88
0.80 0.55
云南
37
24
73
129 0.65 0.57
陕西
24
12
50
107 0.50 0.47
甘肃
10
5
41
86
0.50 0.48
宁夏
1
1
8
21
1.00 0.38
内蒙古 7
0
31
64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6 卷
方面 阐述 林区“ 两危”(森 林资 源危 机和 经济危 困)的 原因[ 2 ~ 9] 。从历史原因来看 , 我国的森林资源无论 在数量上 、质量上 , 还是分布上都先天不足 , 资源基 础薄弱[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 党和国家虽 然加强了林区建设 , 但是由于国家建设急需大量木 材 , 于是林区的森林资源一砍就是几十年 , 导致了今 天不少林区无林可采的局面 , 也由此引发了林区一 系列的经济 、社会及环境问题 。林区及周边居民法 制观念差 , 滥砍滥伐严重 ;林区和农村居民把木材作 为燃料消耗日益增加 ;不合理的林业政策 ;税费不合 理 ;社 会 负 担 过 重 等 问 题 是 林 区 贫 困 的 外 部 原 因[ 2 ,10] 。当然不能把林区危困都归咎于历史原因或 外部原因 , 林业内部的问题是主要原因 , 林区重采轻 育 , 过量采伐 ;林业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低 ;林区经济 结构单一是林区贫困的根本原因[ 11] 。
2001 年 , 李邀夫对湖南的林区贫困问题进行了 研究 。 湖南 是一 个林业 重点 省份 , 森 林覆 盖率达 53.67 %[ 12] , 居全国第 3 位 ;森林蓄 积量为 2.45 亿 m3 ,居全国第 11 位 。李邀夫通过对湖南省 33 个重 点林区县主要经济指标的分析 , 结合在林区所作的 调查 , 发现这些重点林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低于 非林区 , 多数重点林区县的林农及财政仍处于贫困 状态 。在全省 10 个国家扶持的贫困县中 , 有 6 个在 重点林区县 , 占总数的 60 %;在省扶持的 21 个贫困 县中 , 重点林区县占 13 个 , 占总数的 62 %。 也就是 说 , 全省 60 %以上的贫困县是重点林区县 。 李邀夫 认为造成林区贫困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 , 资源开发严 重滞后 , 产业化程度很低 , 丰富的林业资源尚未转化 成产业优势和经济实力 。第二 , 林产品特别是木材 的税费太高 , 难以从经营林业中得到应有的收益 。
关注 , 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林区贫困的现状 , 并介绍了目前较为典型的 5 个解决林区贫 困的方法 和对策 :即生态移
民 、开发非木材林产品 、森林旅游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扶持 、发展教育 。
关键词 :林区贫困 ;生态移民 ;非木材林产品 ;森林旅游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116(2007)-03-0063-05
刘永久等学者从历史 、林业内部 、林业外部三个
收稿日期 :2006-06-02 第一作者 :冯菁 , 博士 , 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 :林业经济管理 。 电话 :010-62336029 Email :ctangr @bjfu .edu .cn 地址 :100083 北京林业大 学图书馆 。
Vol.6 No .3 Sep . 2007
中国林区贫困现状及解决对策研究综述
冯 菁1, 2 , 夏自谦1
(1.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
摘要 :林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 但是近年来 , 林区社 会经济 落后以 及林农 的贫困 成为我国 现阶段 较为显 著的现
象 , 同时也成为影响林业发展以及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迫 在眉睫的问题 。 林区贫困问题引起 了国内外学 者的极大
101 0.00 0.31
山东
0
0
10
140
—
0.07
河南
1
0
28
159 0.00 0.18
青海
1
0
14
49
0.00 0.29
合计 302
95
562 2 495 0.315 0.225
注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江 苏辖 区内没 有森林 资源丰 富县 , 故未 列入 。新疆 、西藏缺少相关资料 , 因此只统 计了表中 的 24 个 省的相 关资料 , 故贫困县的总数为 562 个 , 而不是“ 国家八七扶贫 攻坚计划” 国家级贫困县名单所列出的 592 个贫困县 。 表中部分数 据摘自参考 文献[ 13] 。
对林区贫困问题的研究 , 最系统 、最全面的是中
国社会科学院李周研究员 2000 年对中国森林资源 丰富地区贫困问题的研究 , 他根据三个划分标准 :① 森林覆盖率 大于 30 %;②人 均有林 地面积 不小于 0.31 hm2 ;③人均蓄积 不低于 10 m3 , 以县为基本单 位 , 界定属于森林丰富地区的县 , 共有 302 个县被划 入森林资源丰富县[ 13~ 15] 。结果表明 , 林区的贫困率
11
130 0.04 0.08
浙江
9
1
3
90
0.11 0.03
安徽
6
1
17
105 0.17 0.16
福建
30
5
8
85
0.17 0.09
江西
29
8
18
99
0.28 0.18
湖北
6
3
25
102 0.50 0.25
湖南
15
2
10
122 0.13 0.08
广东
16
1
3
121 0.06 0.02
广西
18
8
28
A Review of the Poverty in Forest Regions in China and the Solution Approaches
FENG Jing1,2 , XIA Zi-qian1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 100083 , P .R .China ; 2.The Library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 100083 , P .R .China)
一 、林区贫困现状
农业 、农村和农民问题统称为“三农”问题 , 也有 人将林业 、林区 、林农问题统称为“三林” 。林业作为 事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 , 现状不容乐观 , 林 区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 , 林农更是 处于社会困难群体之列 。毋庸置疑 , 林在眉睫的问题 。
表 1 中内蒙古 、山东 、河南和青海 4 个省的森林 资源丰富县个数较少 , 林区贫困县比率为零 , 将这 4 个省剔除后 , 绘制了其余的 20 个省的林区贫困县与 省贫困县比率对比图(见图 1)。
从表 1 和图 1 中可以看出 , 各省林区贫困县比 率明显高于各省全国贫困县的比率 , 在森林丰富的 县中约有 31.5 %属于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确 定的国家级的贫困县 , 比全国的 比例(22.5 %)高 9 个百分点 。
达的国家只将一些小的森林经营点设置在林区内 , 林区人数很少 , 居民则住在城镇[ 17 ~ 22] 。 而采伐者 , 只有在取得承包采伐权后才组织人 、物进山作业 , 待 作业结束后全部撤离 。因此 , 张建国认为在我国有 必要把林区多余的人口迁出区外 , 留下或引进少量 精干的劳动力进行可持续经营的活动 。 只有这样才 能从根本上解决森林资源的恢复 、保护和发展问题 。 林区的改革必须走生态移民的道路 , 以减轻人口对 森林资源的压力 。这既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需要 , 也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必然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