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 3 中国当代电影思潮

13 3 中国当代电影思潮

第三节中国当代电影思潮
▪中国当代电影出现了传统与现代、古典美学与消解主义、中国国情与西方浸润既矛盾地碰撞又苦涩相处的多元格局,从而影响着电影发展和当代文化的变化。

▪中国当代电影思潮的演变
▪一、美学拓展与文化启蒙的“现代思潮”
▪80年代初,随着我国电影界美学拓展和文化启蒙的“现代思潮”的涌动,出现了一批摆脱传统戏剧结构方式的电影,如《城南旧事》、《乡音》、《乡情》等。

▪不再需要贯穿始终有头有尾的中心事件,结构比较松散,影片所追求的不再是尖锐的戏剧冲突,而是专注于所表达的主题,力求从多个方面表现生活。

▪张军钊的《一个和八个》、田壮壮的《猎场扎撒》吴子牛的《喋血黑谷》等都具有较大的突破,呈现出反传统的叙事形态。

▪导致“现代思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的社会现实对年青人的压抑,及年青人内心的迷茫。

▪二、“批判现实、主旋律、写实、新现实”的现实主义思潮
▪(一)现实主义电影思潮的主要特征
▪1、强化情节,结构比较紧凑,具有贯穿始终有头有尾的中心事件,致力于深化主题;
▪2、追求真实,力求反映出生活原有的形态,并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生活,具有纪实性的特点。

《小街》、《邻居》、《芙蓉镇》、《牧马人》、《血战台儿庄》、《西安事变》
▪(二)现实主义电影思潮的主要阶段
▪80年代——90年代
▪三、大众消费与娱乐化的“后现代思潮”
▪80年代初的娱乐片:《瞧这一家子》、《甜蜜的事业》,“阿满”系列喜剧,“二子系列”
喜剧;
▪90年代的喜剧片:刘国权《喜剧明星》、陈国星《临时爸爸》《编外丈夫》王好为《赚它一千万》张建亚的《三毛从军记》《王先生之欲火焚身》《绝境逢生》▪冯小刚的喜剧片:平民风格,贴近观众,贴近当下生活,对现实不批判,而是戏谑,体现出人性的善良、温情与美好,集合了“喜剧明星与漂亮女主角的组合、小品式的故事、小悲大喜的通俗”,大社会荒诞背景下的小人物调侃、悲剧元素正剧温情对喜剧风格的适量注入,并且用幽默化的方式加以宣泄,并且运用适当的营销手段,如媒介整合推广、贺岁档期推出等,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后现代电影:解构主义是后现代思潮的一种代表形式,它以怀疑、反叛、消解为基本特征。

其影响为权威话语消解、影视的零度写作、影视成为大众文化。

▪怀疑权威,赞颂平民。

▪消解权威、否定权威和英雄
▪调侃、戏拟与反讽是后现代主义影视的重要方式。

▪奉行游戏原则,突出偶然性、不可预测性。

▪互文性
▪总结后现代主义思潮:消除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界限,宣扬不确定性、易逝性、碎片性、零散化。

▪四、本土化与民族化思潮
第五代导演的民族化电影
中国当代电影思潮的启示

▪一、当代电影思潮的文化分析与价值探讨
▪二、当代电影思潮演变的时代把握、历史认知▪三、中国当代电影思潮的启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