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7公需科目考试答案---多套2

2007公需科目考试答案---多套2

2007年公需科目考试答案(一)一、判断题(每题2分)1.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正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实行村务公开。

()正确错误2.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副产品结构。

()正确错误3.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内不求合作,对外追求利润。

()正确错误4.发展现代农业,就是保证粮食安全,增强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正确错误5.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着重培养领导型的农村基层干部。

()正确错误6.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必须注意五要五不,即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正确错误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二个基本原则。

()正确错误8.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

()正确错误9.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就是要鼓励和支持有志于新农村建设的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在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实践中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和追求。

()10.生活宽裕即改善农民的生存状态,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正确错误11.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就是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关心困难群众生活,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

()正确错误12.发展农业,提高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很大一个任务是要通过科学技术来支撑,降低农业的比较效益。

()正确错误13.实施新型农民培训“绿色证书”,提高广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的能力。

()正确错误14.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业链条进一步缩短。

()正确错误15.北京市平谷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公开招聘大学生任行政村村书记、村长,为农村干部队伍注入了活力。

()正确错误16.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通过股份形式把土地集中起来,使农民既要承担土地经营风险,又无股份分红。

()正确错误17.解决农民工问题应重点抓紧解决农民工待遇较高问题。

()正确错误18.目前我国农业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主要是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短缺、基础设施薄弱等方面问题。

()正确错误20..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的重点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其次是培育农产品市场。

()正确错误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21.促进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发展,关键是认真落实最严格的()制度,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认真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A、耕地保护B、土地保护C 、环境保护22.2004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6.9%,以后逐年减少,2005年为(),非农产业已取代农业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主体。

A、62%B、22%C、44%23.循环生态农业模式是按照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具有()特色的。

A、异地B、各地C、本地24.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质是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使参与产业化经营()能够获得比单纯搞初级产品生产更多的收益。

A、农户B、农民C、居民25.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需求的有效途径。

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A、一元B、多层C、二元30.确保国家(),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A、粮食生产B、粮食安全C、食品安全31.围绕树立新风尚,开展“和谐乡村”活动,在广大农村应形成言行讲文明、衣食讲卫生、办事讲规矩,做人讲()、相处讲和谐的良好风气。

A、诚信B、诚实C、诚恳33.加强农村( )建设,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A、生活设施B、生产设施C、基础设施3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

A、干部B、工人C、农民35.()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也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基本前提。

A、生产发展B、村容整洁C、乡村文明36.为了加强“三农”工作,党和政府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的重要方针。

()年在全国取消农业税及附加。

A、 200338.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评价指标,逐步形成()的区域发展格局。

A、系统B、各具特色C、统一规划39.继续推进(),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营造良好的现代农业市场环境。

A、政企分开B、政资分开C、事务分开三、多项选择(每题2分)41.2004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比上年增加()A、105元B、2936元C、314元42.城乡二元结构是指()与()。

A、城市B、工厂C、农村43.现代农业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即()、()、集约化、产业化的农业。

A、社会化B、科学化C、商品化44.当前农村社会事业包括( )、医疗、()、文化、体育等主要内容。

A、教育B、中小学教育C、卫生45.发展现代农业是为了保证()、增强国际竞争力、增加()。

A、粮食安全C、国家安全47.继续推进(),减少和规范(),营造良好的现代农业市场环境。

A、政企分开B、行政审批C、政资分开48.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灵魂是乡村文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是(),A、生产发展B、村容整洁C、管理民主50.保护粮食生产能力最重要的是保护()和保护农民生产的()。

A、土地B、耕地C、积极性2007年公需科目考试答案(二)一、判断题(每题2分)1.发展现代农业,就是保证粮食安全,增强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正确错误2.新农村建设仅仅体现在解决“三农”问题。

()正确错误3.建设现代农业,与构筑产业体系、培育市场体系无关。

( )正确错误4.发展经济唯一的途径是开发人才资源。

( )正确错误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条件。

( )错误6.建设新农村,宏观经济调控应减少财力向农村转移的力度。

( )正确错误7.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发展依靠政府”。

( )正确错误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二个基本原则。

()正确错误9.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上采取一种的措施。

()正确错误10.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就是要鼓励和支持有志于新农村建设的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在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实践中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和追求。

()正确错误11.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就是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关心困难群众生活,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

()正确错误12.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工进城务工,增加农民务工的劳务收入。

()正确错误13.实施新型农民培训“绿色证书”,提高广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的能力。

()正确错误14.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要减少现有的惠农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的现有水平。

()正确15.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证农民持续增收的唯一不变途径。

()正确错误16.中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正确错误17.2005年,我国城镇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43%,根据国际经验,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初步具备了对农村发展支持的条件。

()正确错误18.乡镇机构改革就是要保持乡镇编制、人事五年内不变,财政供养人口五年不增。

()正确错误19. 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路”、“货”、“车”、“管”、“人”。

( )正确错误20.新农村新民居试点建设是北京市西平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进行的一项全新探索。

()正确错误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23.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2006年在农村开展了()建设,通过综合信息服务打包优惠的模式,在提高农村信息服务水平、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的同时,使农民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A、科技村B、新农村C 、信息村27.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需求的有效途径。

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科学文化28.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做好选准()产业,明确主攻方向及扩大基地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等几方面工作。

B、主要C、主流29.农民问题是指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购买力低,()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A、农村B、城乡C、城市30.造成城乡发展不协调的根源是城乡()的结构。

A、一元B、多层C、二元31.确保国家(),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A、粮食生产B、粮食安全C、食品安全32.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以科技( )引领现代农业。

A、开发B、创造C、创新34.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 )。

A、组织保证B、动力之源C、基础保障3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

A、干部B、工人C、农民36.()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也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基本前提。

B、村容整洁C、乡村文明37.推进城镇化建设,要按照循序渐进、()、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推进。

A、节约土地B、节约耕地C、节约资金39.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改善农民的生产和()方式。

A、学习B、教育C、生活三、多项选择(每题2分)42.具有本地特色的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包括山区“果、草、畜、立体”种养模式,温室“果、畜、沼、肥”四位一体,()和()四种A、公司+基地+农户B、“果、菌、肥”生产模式C、“畜、沼、肥”养殖模式44.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我国一些地方涌现出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如:()、()。

A、上海市B、江苏省华西村C、浙江省绍兴市45.2004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比上年增加()A、105元B、2936元C、314元46.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A、农村经济B、农村生产力A、生活资料B、生产资料C、劳动工具49.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党中央制定2004年、2005年、()、()4个“中央一号”文件,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A、2006年B、2007年C、2008年50.“十五”期间,江苏、浙江、()、()、广东等五省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3000美元。

A、安徽B、山东C、福建2007年公需科目考试答案(三)一、判断题(每题2分)1.胡锦涛同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研讨班指出,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

()正确错误2.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副产品结构。

()正确错误3.发展现代农业,就是保证粮食安全,增强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正确错误4.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着重培养领导型的农村基层干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