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校协同教育

家校协同教育


2 .班主任对家长作临考前学生思想工作、竞技状态的指 导和生活的安排。
家长漫谈各人的认识。正确对待子女的高考。
评选优秀家长
(1)从思想上关注子女,经常与子女谈心,引导子女积极 上进 (2)从学习上关心子女,鼓励子女刻苦学习,但不是简单 地看分数,看名次;当子女考得不好时,能积极帮助分析原因, 予以热情鼓励 (3)从生活上关怀子女,使子女健康地成长
初二第二学期(一次) 时间:期中考试后 活动主要内容: 1.班级学生代表向家长汇报自己的体会(重点围绕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2.班主任老师主持家庭教育基础知识答卷(试卷要 结合家长实际、结合班级实际 加强针对性)。 家长们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
初三第一学期(一次) 时间:开学后二周 活动主要内容: 1 .听取家长对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邀请校领导及任课老师
学生)。
2.班主任老师主持家庭教育基础知识答卷(试卷要 结合家长实际、结合 班级实际,加强针对性)。 班主任、家长和学生代表开展谈心活动。
高三第一学期 时间:开学后二周
主要内容:
1.表彰优秀家长。 2.介绍优秀家长事迹(可由子女、同学或家长本 人介绍)。
高三第二学期 时间:毕业考试后 主要内容: 1.校领导、班主任老师作填报高考志愿的介绍。
班级家长委员会的人选应具有广 泛的代表性 。 班级家长委员会的主要人选则应具 有较强的权威性。
要使班级家长委员会正常 地开展工作 :
1.制定班级家长委员会的章程 2.建立例会制度 3.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开展活动
开好全程家长会
要加强计划性,统筹安排
要做到主题突出、内容充实
要做到形式多样、富有变化
家校协同教育
家校协同教育现状的分析
(1)推诿型
(2)埋怨型
(3)放任型
(4)配合型 (5)科研型
家校协同教育的重要性
(1)针对性和盲目性
(2)权威性和弥散性
不可以说家庭可以随意教育 儿童,应当组织家庭教育,作为 国家代表者学校,应该是这个组 织的基础。 ——马卡连柯
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 —家庭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参加)。
2 .班主任老师作家庭教育专题讲座(重点介绍 如何帮助子女树立远大的
理想)。
初三第二学期(二次)
第一次,时间:期中考试后 活动主要内容: 1.参观班级教育教学实绩展览 2.表彰优秀家长
3.介绍优秀家长事迹(可由子女、同学或家长本人介绍)
第二次,时间:毕业考试后 活动主要内容: 1.校领导、班主任老师作填报毕业志愿的介绍 家长漫谈各人的认识
活动主要内容:
⒈邀请学生家长作家庭教育经验介绍(注意家长的代表性, 发言要重 点,不要泛泛而谈)。 ⒉播放学生“爸爸妈妈,你们听我说”的谈话录音(谈话 可以对家长的感激、 见和建议等方面组织材料)。
初二第一学期(一次) 时间:期中考试后 活动主要内容: ⒈班主任老师家庭教育专题讲座(重点介绍如何协助 学校搞好青春期教育)。 ⒉班级干部分组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情况(以四人为 宜,既谈优点,又谈缺点)。
请家长参加班级活动
⒈家长经常参加班级活动 ⒉家长们经常关心班级活动,为班级活动 献计献策 ⒊从做好教育对象的工作入手,提高家庭 教育的正效应
构建学习型家庭
1、营造读书环境 2、推荐家庭读物 3、开展同读名著活动
(4)既注意子女的“健康投资”,又注意子女的“智力投 资”,经常为子女购买有益的课外读物,支持子女开展科技活 动 (5)正确对待子女的要求,不是粗暴反对,也不轻易许诺
(6)教育子女学习和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娇纵 子女
(7)在家庭中能提倡民主、团结的气氛,让子女有发言 权,允许子女与家长争论
(8)子女做错事时,能了解原委,耐心说服教育,不粗 暴打骂 (9)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注意学习,努力做好本职工 作,做子女的表率 (10)尊重老人,夫妻互敬,邻里和睦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 德的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 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各级妇联组 织、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担负起 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
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如果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 石,那么把这块大理石塑造 成一座雕象的主要有六个雕 刻家:家庭、学校、儿童所 在集体、本人、书籍、偶然 出现的因素。 ——苏霍姆林斯基
高二第一学期 时间:期中考试后
主要内容:
1.班主任老师家庭教育专题讲座(重点介绍如何协助 学校搞好青春期教 育)。 2.班级干部分组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情况(以四人为 宜,既谈优点,又 谈缺点)。
高二第二学期 时间:期中考试后
主要内容:
1.班级学生代表向家长汇报自己的体会(重点围绕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中
家长会初中段全程设计
初一第一学期(一次)
时间:开学前或开学初四周 活动主要内容: 1.班主任老师作班级情况介绍(重点介绍班级组成情况、 任课老师情况、班主任工作计划和班级工作计划)。 2.班主任老师作家庭教育专题讲座(重点介绍如何指导 子女搞好中小学学习生活的过渡)。
初一第二学期(一次) 时间:期中考试后
改变家访观,建立学生 家庭档案
(1)粗暴型 (2)放纵型 (3)溺爱型 (4)引导型 (5)教唆型
建立“接待家长日”
能提高工作效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能加强联系的效果
能增进家长与老师的友谊、家长与子 女之间的沟通
设立“班级家庭联系册”
1、信息传递功能 2、专项调查功能 3、家教指导功能 4、意见征询功能
和班级家长委员会一起工作
高一第一学期 时间:开学前或开学初四周 主要内容: 1 .班主任老师作班级情况介绍(重点介绍班级 组成情况、任课老师情况、班主任工作计划和班级 工作计划和加强家校教育的计划)。 2.班主任老师作家庭教育专题讲座(重点介绍 如何指导子女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成为合格 的高中生)。
高一第二学期 时间:期中考试后 主要内容: 1.邀请学生家长作家庭教育经验介绍(注意 家长的代表性,发言要重 点,不要泛泛而谈)。 2.学生代表与家长交谈对家庭驾驭的意见和 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