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二力平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②知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叫平衡力,最简单的二力平衡;③理解二力平衡条件;④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到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②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重点:二力平衡条件难点:1.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线”问题2.匀速直线运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具:2把弹簧秤,一辆轻质小车或一块塑料片(片上有几个洞,如图1所示),钩码,细线。
教学过程:图1 一.引入新课提问:惯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能不能反过来说,凡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到外力呢?列举: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静止在路边的人、在空中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提问:他们是否受到力的作用?二.新课教学1.力的平衡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举出身边一两个受力物体的实例,分析它们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在黑板上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比如放在桌子上不动的墨水瓶,挂在天花板上不动的电灯匀速运动的小车等)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展示其所举的实例,利用这些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当一个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得出“力的平衡”的概念,指出这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
一、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在几个力平衡中,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我们来研究二力平衡的情况。
2.二力平衡的条件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仍从同学所举的例子中找出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并不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那么,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要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实验]:用两把弹簧秤拉扯桌上的塑料片,想一想怎样拉才能使塑料片保持静止不动?归纳小结塑料片静止必须满足的条件。
这两个力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形(二力大小不相等、二力方向不相反、二力不在一条直线上)并动态显示最终的结果(均不能保持静止状态):对第四种情形(二力不在同一物体上)进行点拨:将塑料片从中剪断,变成两部分,这两部分能静止吗?结论: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的条件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演示实验]:手在绳端用力F 拉弹簧秤和物块,使之静止,观察弹簧秤的示数。
然后用力拉弹簧秤和物块使之匀速上升,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并比较两次弹簧秤示数的大小。
分析物块受的两个力的大小、两个力的方向、两个力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通过上述演示实验,归纳: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也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得出二力平衡条件。
图3F图4二、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将条件归纳成口决:“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归纳: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力的合力为零。
“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力的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应会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物体所受的两个力是否平衡;或根据平衡状态找出平衡力,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其中一个力。
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两个力是否平衡。
2.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可求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反馈练习学法大视野的“课堂训练”练习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课本第22页练习1-4。
学法大视野的“课后提升”练习五.教学后记《二力平衡》本专题属于课标三大主题之一──“运动和相互作用”主题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是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涉及较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比较抽象。
本条目课程内容主要涉及认知性学习目标,具体说明如下:“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中的“知道”属于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该条目处于“了解”水平。
要了解平衡与平衡力:当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物体能够保持自己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即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个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
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这几个力,就称为平衡力。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一定是运动状态不变,即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如果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静变动或由动变静,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或改变了运动方向),则物体就不是处于平衡状态,那物体受到的力一定不是平衡力。
知道如果物体是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的这种状态叫二力平衡状态,作用在物体上的这两个力叫平衡力。
通过实验发现,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让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为: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力的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主要是两个方面: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即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判断出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是平衡力,进而判断所求力的大小和方向。
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即物体不受力,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
物体受一个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受平衡力时,应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做匀速直线运动。
对于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知道物体虽然受到四个力的作用,但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的重力和路面的支持力属于平衡力,因为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没有上升和下降,即竖直方向静止;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动力和阻力属于平衡力,这样就可以把物体受四个力作用的复杂问题转化成受两对平衡力作用的简单问题来处理。
还要了解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是两个不同概念,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它们最根本的不同点是:一对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而一对相互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
两个力,只要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就不可能是平衡力;两个力中,发生作用的物体只要出现第三个,就不可能是相互作用力。
《二力平衡》重难点突破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董慧玲一、教学内容分析本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对保持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展开的。
它为后面学习测量摩擦力、浮力等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由“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两部分内容组成。
教学的重点是二力平衡的条件,关键是让学生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是本专题教学的难点,突破它的关键是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重难点突破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进而建立二力平衡的概念,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再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二力平衡的条件突破建议:通过视频展示匀速上升的潜水艇、缓缓降落的宇宙飞船、放在课桌上的书本、吊在天花板下的电灯等。
引导学生从运动和力两个方面进行思考:这些物体分别做什么运动?它们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在学生认识平衡状态和二力平衡之后,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不一定会处于静止状态或做匀速运动状态。
从而顺利进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
在进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时,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图1如图1,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向挂在小车两端的托盘里放钩码。
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哪些力的作用?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小车受到的两个拉力。
让小车保持静止,它受到的两个拉力应该满足什么关系?(1)提出问题: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时,它受到的两个力应该满足什么条件?(2)猜想与假设:(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三个要素来考虑)(3)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可以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呢?(图1是否可以作为参考?)实验时如何改变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小车所受二力情况 小车运动情况(静止与否)大小 方向 是否在一条直线上(5)分析与论证:引导学生分析哪些情况下小车不能保持静止?哪些情况下小车能保持静止,从而得出结论。
(6)评估:该实验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可以向学生指出,小车在水平方向还会受到摩擦阻力,但实验中控制这个阻力很小,与拉力相比可以忽略。
也可以用一张方形卡片纸(注意重量轻些的好)代替小车作为受力物体,卡纸的两个对角分别用线穿过并栓牢,线的另两端绕过铁架台上的滑轮并挂上钩码。
然后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图2和图3是其中的两个步骤,供参考。
图2图32.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突破建议:通过大量的事例,让学生知道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主要是两个方面:(1)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即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判断出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是平衡力,进而判断所求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即物体不受力,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
物体受一个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受平衡力时,应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做匀速直线运动。
也可以列举一些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例子,让学生明白物体虽然受到四个力的作用,但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的重力和路面的支持力属于平衡力,因为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没有上升和下降,即竖直方向静止;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动力和阻力属于平衡力,这样就可以把物体受四个力作用的复杂问题转化成受两对平衡力作用的简单问题来处理。
还要让学生了解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是两个不同概念,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它们最根本的不同点是:一对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而一对相互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
两个力,只要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就不可能是平衡力;两个力中,发生作用的物体只要出现第三个,就不可能是相互作用力。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刘庆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依据生活经验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的概念,会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为平衡力。
2.会利用二力平衡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