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医院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1)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一、项目承办单位情况(一)、承办单位名称温州市昌(二)、单位地址温州市(三)、承办单位概况(略)二、投资环境(一)、政策法律依据1、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符合《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3、符合国务院第149号令《医疗机构管理条例》;4、符合卫生部第35号令《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5、符合浙江省《浙江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6、符合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实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若干规定;7、符合温州市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登记办法8、符合温州市投资优惠政策9、《温州市产业规划》。
(二)政治经济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当前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地区间卫生发展不平衡,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工作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卫生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存在医药费用过快上涨的现象,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同社会发展要求还有差距。
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自1997年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改革政策,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体系和改革指明了方向。
特别是为发展多样化、多形式办医模式奠定的政策基础。
国家将鼓励和扶持民营医院发展,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加快卫生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鼓励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发展,促进医疗机构投资主体多元化,吸纳社会资金,引进竞争机制,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医疗保健需求。
2005年1月10日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作了题为《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的2005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工作报告,回顾2004年卫生工作,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对200 5年全国卫生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医院的改革步划将会加快。
我省为加快医疗卫生改革步伐,积极推进区域卫生规划工作,推行区域卫生规划,调整资源配置。
为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保证群众基本卫生服务需求,改革完善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各种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制度。
我省开始区域卫生规划的探索,调整三级医院规模与数量,鼓励发展医疗集团或医疗联合中心。
推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发展营利性医疗机构和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2003年我省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全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92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2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4830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3648亿元,增长13.2%。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8.9∶51.1∶40.0变化为7.8∶52.5∶39.7。
在全省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3730亿元,占40.5%,比上年下降4.7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增加值为5470亿元,占59.5%,比上年上升4.7个百分点,其中个私经济增加值4790亿元,占52.1%,比上年上升5个百分点。
全省人均生产总值19730元,比上年增长13.2%。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2003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11177个,其中医院480个、卫生院2506个;病床床位12.7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1.8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7.3万人,其中医生7.9万人,注册护士4.9万人。
全省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34个,卫生技术人员0.4万人;妇幼保健院、所、站88个,卫生技术人员0.6万人。
乡(镇)卫生院共有2347个,床位2.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5万人。
三、办院宗旨以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为指导,全面参与我国医疗服务事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旨在推进我国医疗服务事业技术进步和制度进步;树立“人的整体健康为中心”的全面、协调、科学的发展观;将建设成为滨海开发区综合医院;积极探索科学的现代医院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体系,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营管理效能型医疗服务事业做出贡献。
四、发展战略医院将全面推进“知识创新工程”总体战略,建设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放的、宽容的人才与知识的竞争、合作体系。
充分发挥盈利性医院的体制优势和机制优势,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积极实施“技术领先”的技术发展战略;创新经营服务理念,实现面向“人的整体健康为中心”的不断的业务流程重组与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进而形成科学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为建设经营管理型的医疗服务事业奠定基础。
用5到10年的时间,形成以知识为基础的人才、技术和资本集约化经营的医疗服务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品牌、管理输出和资本运营不断扩大医疗服务产业规模,致力于推动我国医疗服务产业的制度、管理、技术、服务的全面进步。
第二章市场分析一、医疗服务行业投资机会分析(一)、市场规模及增长潜力分析中国为世界人口大国,医疗卫生市场潜在规模无疑为世界数一、数二。
到2002年底,中国总人口接近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4,综合国力排世界前十名。
我国医疗总体规模达到430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为5%左右,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需求的提高,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这一数字将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因此,从人口角度看我国医疗卫生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巨大。
但我国人均公共卫生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中央公共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的“世界卫生报告”中,中国在191个国家的卫生系统中排名188位,在世界上属于最低一档。
研究表明,非洲最穷的一些国家都要比中国的人均卫生支出水平高出一倍。
我国年人均医疗消费只有40美元,与发达国家的人均医疗费平均2619美元相比,相差65倍;在医疗产业发达的美国,年人均医疗消费达4 271美元,为我国的130倍。
发达国家平均医疗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而我国医疗消费总额仅占国民生产总值5.1%,比我国高出三倍(见表1)。
我国2000年卫生占中央财政支出11% ,与发达国家也存在相当大差距。
总之,无论是人均医疗消费支出、医疗消费总额占GDP的比重、中央公共财政支出都表明我国医疗投入与中国的综合国力世界前10名的排名位置严重不相称。
这表明中国医疗卫生市场投资的潜力较大。
表1 医疗消费投入对比表人均医疗卫生费用(美元)1995~98年医疗卫生费用占GDP%1995~98年卫生占中央财政支出%2000年中国 40 5.1 11.0日本 2243 7.2 15.4英国 1675 6.9 14.9法国 2288 9.3 13.5美国 4271 12.9 16.7(二)、需求增长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民族健康素质的不断提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改善卫生服务和提高生活质量将有更多更高的要求。
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相关的卫生问题日益加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
一些传染病、地方病仍危害着人民健康,有些新的传染病对人民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2003年末,全国医疗机构床位314.4万张,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302.9万张;营利性医疗机构10.7万张。
医疗机构中:医院床位227.0万张;卫生院床位68.6万张。
与上年比较,医院床位增加4.8万张,卫生院床位增加255张。
2003年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床位2.34张。
2003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527.5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30.6万人,其他技术人员1 9.9万人,管理人员31.93万人,工勤人员45.0万人。
与上年比较,卫生人员增加3.7万人,卫生技术人员增加3.7万人,其他技术人员增加数与管理和工勤人员减少数基本相等。
2003年末,全国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86.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148.6万人),注册护士12 6.6万人。
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3.42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48人、注册护士1.00人。
2003年全国医疗机构入院人数6092万人,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5921万人,占97.2%;营利性医疗机构150万人,占2.5%。
非营利性医院、卫生院占总入院人数的92.3%。
医疗机构入院人数中:医院4159万人,占68.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万人,占0.2%;卫生院1626万人,占26.7%;妇幼保健院(所、站)259万人,占4.3%。
与上年比较,医院入院人数增加162万人,卫生院入院人数减少28万人。
医院、卫生院每百诊疗人次入院3.0人,每百门、急诊人次入院3.1人。
2003年全国居民每万人口入院483人。
(三)医疗支付能力将进一步增强1、我国卫生服务弹性系数趋于合理,医疗费用支付能力进一步增强。
卫生服务弹性系数是指卫生总费用增长率同GDP增长率之间的比值。
据国际资料,加拿大为1.36,日本为1.45,法国为1.68,英国为1.80,意大利为1.85,德国为1.91,美国为1.95,荷兰为1.99,瑞典为2.07,西班牙为2.32。
这表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都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我国1978—2000年间,卫生服务弹性系数平均为1.2,也就是说,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卫生总费用相应增长1.2%。
卫生服务弹性系数由1995年的2.5降到2001年的1.11(见表2)。
这说明,近20年来我国卫生总投入的增长速度略快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总体上是比较合理的。
1995年以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10%左右,但卫生总费用的占GDP的比例在3 %左右。
2000年后国家加大了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以达到5%左右。
未来10到20年我国经济能够继续保持7%增长速度,国家共公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保持在5%左右的增长速度,我国的医疗支付能力将能保持持续的增长。
表2 国民生产总值与卫生总支出1991年 1995年 2000年 2001年GDP总值(亿元) 21617.8 58478.1 89442.2 95933.3GDP增长速度 9.2 10.5 8.0 7.3卫生总费用 888.6 2257.8 4764.0 5150.3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 26.25 16.11 8.11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 4.11 3.86 5.33 5.37弹性系数 2.5 2.01 1.11卫生总费用构成(%)% 100 100 100 100政府卫生支出 22.8 17.0 14.9 15.5社会卫生支出 38.4 32.7 24.5 24.0个人卫生支出 38.8 50.3 60.6 60.52、个人医疗支付能力进一步增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高于人均医疗费用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