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招对人,你先得把结构化面试玩起来结构化面试虽然看起来僵硬,缺乏弹性,但是它能给你的面试更多的客观与公平。
2019年,建议你把结构化面试玩起来~结构化面试具备两个特征,即拥有标准的面试问题和标准的评价系统。
在结构化面试中,面试官会按照特定的顺序问一系列预先设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经过工作分析,主要考核与工作紧密相关的胜任能力,并且所有的回答都按照相同的评分系统进行打分。
所以相对而言,利用结构化面试来甄选人才更加可靠和有效。
与结构化面试对应的是非结构化面试。
这是我以前接触比较多的一种面试形式,说白了就是与候选人进行友好而自然的对话,所提的问题没有标准化,回答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它的结果更多依赖于面试官的直觉和经验,也容易受到面试官情绪的影响。
在有限的面试时间里,越是非结构化的提问,与工作相关的问题就越少,也就越无法准确预测工作的表现。
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也容易形成面试的偏见。
而结构化面试能够很好地杜绝这类情况的发生,提供了更大的客观性。
一、如何开展结构化面试?1、树立正确的招聘需求在非结构化面试中,面试官脑海里只有一个模糊的理想候选人画像,觉得他需要具备这些能力/素质,但是无法确认哪些能力/素质才是优先考虑项。
结构化面试将他们关注的重要特征列成简明的清单,然后针对这些关注项去开发问题,并提问。
结构化面试的第一步,就是进行工作分析。
它需要识别在该项工作中获得成功所需要的能力或素质。
如果这个招聘岗位并不是全新的,可以借鉴JD来获得这些信息。
除此之外,面试官还要识别公司内所有员工都必须具备的通用素质,比方说智力和价值观等等。
通过定义这些通用素质,来确保团队的一致性。
在收集到完整的需求清单后,面试官就需要在上面进行筛选。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能力/素质项都需要一一考察。
在挑选需求时,你要思考三个问题:(1)、这项能力/素质可否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评估?比方说工作样本或背景调查。
如果可以,那么这项考察就没必要单列在面试流程里了。
(2)、这项能力/素质是不是一定必须具备?比方说,会计需要具备社交能力么?可能需要,但不是必须的。
你可以在另外一轮面试中,考察这些次要因素。
(3)、候选人在工作中能够达到这个能力/素质吗?这主要指特定的知识和技能,而非个性。
原则上我们招聘潜力,尽量避免因为候选人没有具备某些知识和技能而拒绝他。
确定完必须的能力/素质项,接下来就是清晰地定义它。
你不能说“候选人需要具备出色的编程能力”,那到底是使用哪种编程语言?要达到怎样的标准?需要定义得非常清楚。
就算是抽象的软技能(如人际交往能力),也不例外——这些定义在一些胜任力词典中能够找到,你无需重新开发。
2、开发面试问题❶为主要的能力/素质项开发问题要为每一项你想考核的能力/素质项开发面试问题。
这些面试问题都要与工作相关。
面试官可以参考一些资料,也可以和用人部门负责人一起开发。
每个问题都必须与特定的招聘需求有关联。
一般面试中存在两类问题:一类是与具体角色相关的面试问题。
这类问题取决于岗位的性质和需求,通常由用人部门经理开发开发;一类是评估通用素质的问题。
这些素质要求公司内所有员工都具备,通常由HR部门进行开发。
与角色相关的面试问题包含两类:一类是一些与工作相关的概念、法律和工具等常识性的硬技能。
它通常不会进入到面试流程,而是利用笔试或是工作样本来进行评估甄别;一类是评估人格特征与抽象技能的软技能,比如考察领导风格,通常我们会采用行为面试法或是情景面试法来进行评估。
而评估通用素质的面试问题也包含两类:一类是考核候选人对公司及行业的了解;一类是考核候选人的文化适配性。
这些都可以通过行为面试法或是情景面试法来进行评估。
简单举一些例子,感受一下:行为面试法,主要是探索候选人与特定要求相关的经历,以过去反推未来。
情景面试法则是假想与工作有关的场景,从而检验候选人的行为。
这两类问题都是不错的选择。
相对而言,情景问题比较好回答,通常比较少追问。
为了避免伪装的可能性,情景问题的设置,应该尽可能让候选人左右为难。
如果候选人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运用行为面试法会更好。
在这里要特别提一下STAR面试法。
首先要了解应聘者工作业绩取得的背景(Situation);其次,要详细了解应聘者为了完成业务工作,都有哪些工作任务(Task);再次,继续了解该应聘者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所采取的行动(Action);最后,才来关注结果(Result)。
一步步将应聘者的陈述引向深入,一步步挖掘出应聘者潜在的信息。
举个栗子:告诉我你曾在某个项目中失败过(Situation/Task)?你是如何避免失败的(Action)?那次经历教会了你什么?(Result)”在开发问题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使用真实的工作场景,且问题的表述要清晰明了,尽量避免使用行话。
所开发的问题要确保不能用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也不要有清晰的指向性。
尽量避免加入过多的细节,也不要想着去评估任何与工作无关的东西。
开发完成后,可以咨询一下没有参与问题开发的相关人员的意见,并进行测试,看看效果是否达到你的预期。
❷学会使用追问结构化面试不会有太多即兴提问的空间。
如果候选人回答得不够清楚,你可以通过追问来进一步澄清。
这时候,面试官提问的方式就很重要。
如果在提问的过程中,面试官表露出他对问题的预期,那么聪明的候选人就能很快捕捉到这一讯息,伪造答案,给出符合面试官期望的“正确答案”。
举个栗子,面试官想要问候选人如何处理一个难搞的同事,如果他这么问,“在冲突过后,你有没有非常生气,并且告诉你的老板?”听完这个问题,候选人很清楚该怎么回答。
举个栗子:给我谈谈你曾经成功管理过一个项目团队的经历。
我曾从事过一个软件开发项目,我被指派管理一个工程师团队。
我们按时完成了工作任务,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你当时团队有多少人?他们各自的职责是什么?你们团队所交付的成果是什么?追问是通过询问更多细节来核实候选人所表述的内容。
下面这些问题,适用于大部分情景下的追问:“都有谁参与了?”“是在哪里发生的?”“你的具体角色是什么?”“如果这个行为不奏效,你会怎么办?”❸询问适当数量的问题对于每一项主要的能力/素质项,多问一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可以的话,问3个以上的问题为最好。
当然,由于面试时间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精力都专注在一个点上,具体问多少问题,要根据所考核的能力/素质项的重要性而定。
❹面试问题的排序面试问题的排序取决于你想首先评估哪些能力/素质。
一般硬技能可以通过笔试或是工作样本等手段来进行评估。
如果还不能评估,那么就通过提问来考察。
如果他们不能胜任,那么对文化匹配的评估也就毫无意义。
考核完硬技能,再询问软技能的问题。
通常先问与角色相关的能力/素质,然后再询问通用素质。
考察时,通常先从候选人的成就和兴趣切入,而非错误和失败,如此能够营造比较好的沟通氛围。
3、建构面试评估表❶开发评分系统评分系统对确保客观的面试决策至关重要。
一般每个问题会设置5分或是7分为满分,然后准确定义评分的等级。
在为每个等级分配分数时,有明确与工作相关的标准,如此能够有效地避免面试过程中的偏见。
定义等级可以从“不满意”到“满意”,从“低”到“高”。
可以指定每个等级的一般定义,比如“不满意”就意味着候选人“从不或很少呈现这项技能”或是“要非常严厉地监督/指导,才有可能达到这些技能要求的最低标准”。
具体的打分的分值,取决于面试官对候选人答案的评价。
简单举个栗子,考核人际交往能力,等级表可以是这样的:你也可以直接设置好坏的正反两级。
举个栗子,考核团队协作,不好的表现是:“用一种充满敌意和侵略性的口吻谈论之前的团队”、“只谈自己的贡献,不提及团队的努力”;好的表现是“会在外人前面赞扬团队的努力和成功”、“会主动解决团队冲突”。
面试官也可以定义不能接受的答案。
举个栗子,面试官想询问候选人过往曾经犯过的错误,他们可以定义这些答案是不被接受的:你到底关心什么?我从不犯错!无可奉告。
以及这类回答的变体:做事一直很小心谨慎,尽可能避免犯错。
直到今天,我还是尽力做到了我所能做到的一切。
❷选择评分表面试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评分系统。
无论是等级打分,还是正反两级都可以作为面试的评判标准。
二、如何组织一场结构化面试?1、组建招聘团队最好使用多元化的招聘官,来消除面试中相似性的偏见及可能出现的错误。
一般招聘团队可以包含这个职位的直接主管、HR专家、团队成员、该岗位前任职员或是部门主管。
2、选择面试的形式面试一般包含两种形式,一是群面(多对一);一种是一对一的面试。
群面的好处是所有的面试官都听到同样的答案,面试官们更容易展开讨论并打分;坏处是容易让候选人感到紧张和不适。
群面时尽可能让候选人放松,每个问题之间的间隔不要太紧凑,另外群面尽量不要面对面交谈,建议采用圆桌会议形式。
一对一面试,是我们常用的方式。
每个面试官会从不同面向问问题,来评估候选人不同的特质,可以让面试官收集到更多、更全面的信息。
每个面试官的评分也更加独立和可靠。
3、培训面试官老实说,很多面试官并不太喜欢结构化面试。
他们认为自己有足够的阅人识人的经验,更喜欢自由地侃侃而谈。
你需要说服他们,告知其结构化面试的特点及好处,并熟悉其运用过程,了解面试中可能存在哪些偏见以及如何避免,尽可能让他们在面试的过程中处在正确的轨道上,不再天马行空。
为此,你其实有必要开展面试官培训。
首先,要让面试官理解结构化面试的流程。
有时候,他们也需要为某个职位设计面试问题及评分标准。
我们要告诉他们是如何定义招聘需求以及创建面试问题的。
公司可能会采用通用的评分标准,也可能创建多个不同的评分标准,让用人部门选择一个使用。
无论是哪种情况,面试官也都需要了解如何使用或是创建评分表。
培训面试官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让候选人感觉到专业且舒服。
面试的过程中,也尽可能少地出现一些歧视或是不合规的面试问题,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面试官也要接受笔记的训练。
不管采用何种形式面试,面试官都要及时将候选人的答案记录下来,以确保他们的评分是客观公正的。
笔记的形式可以多样,一般我们要求是全面的注释而不是简略的注释;强制性的笔记而非选择性的记录;记录答案和事实而非自己的评价和判断;在面试时记录而非面试后……无论采用哪种形式笔记,面试官都不能忽略这三点:●候选人答案中的重要部分(可以帮助面试官回想起候选人所说的话)●与工作相关的标准●极端的行为而一些受保护的特征(如民族和性别)、主观标准(如“我们是校友”)、与工作无关的特质(如“长得漂亮”)、可以原谅的行为(如“有点紧张”)则无需记录在案。
至于如何消除面试官在面试中的偏见,是比较困难的一环。
这意味着要面试官克服自己的固有倾向。
比如有的面试官就喜欢以貌取人,其实你很难纠正他的想法。
只能说培训可以让他意识到他存在这一问题,另外就是鼓励面试官要深思熟虑,不要着急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