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其对策目录论文摘要(中文) (1)一、目前中国两国贸易摩擦的现状 (2)二、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 (4)(一)中美贸易摩擦的经济原因 (4)(二)中美贸易摩擦的政治原因 (6)三、中美贸易摩擦的应对策略 (7)(一) 加强宏观协调 (7)(二) 调整对外贸易政策 (7)(三) 鼓励积极应诉 (8)(四) 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 (8)(五) 构建多元化的双边和多边贸易体系 (8)四、结论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摘要中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
自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显现。
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
经济全球化促使中美经济联系加强,但随着两国经贸交往全面发展,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在市场准入、保护知识产权、贸易不平衡、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
中美贸易摩擦不仅有经济方面的原因,而且还掺杂着许多政治因素。
美国经常将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挂钩,将贸易问题政治化。
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到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
外贸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美国又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因此,做好对美国市场的出口对于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必须弄清两国贸易摩擦的根源在哪里?哪些是技术问题,哪些是制度问题?哪些摩擦短期能解决,哪些摩擦将长期存在?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才能解决好中美贸易摩擦的问题,以促进我国经济平稳长足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中美关系;贸易摩擦;原因;现状;对策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和美国的双边贸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从中美两国建立贸易关系以来,贸易关系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华贸易出现逆差以来,中美双方对贸易不平衡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且争论至今。
尤其是每当出现贸易摩擦或时逢选举年,美国总会拿逆差来说事,指责中国没有很好地遵守全球贸易规则,压制中国开放市场,甚至动辄采取强硬的单边行动,对双边贸易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化解中美贸易摩擦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
本文试从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现状就此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些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对策和建议。
一、目前中美两国贸易摩擦的现状美贸易摩擦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
美国向中国出口的摩擦集中在知识产权与市场准入等两大问题上。
1989年以来,中美之间的知识产权争端始终是热点问题。
在这段时间里,中美巨额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纺织品设限等热点问题已被炒得沸沸扬扬,但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波特曼认为,中美贸易摩擦首要解决的应该是知识产权问题。
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摩擦主要集中在反倾销和反补贴问题,行业大多集中在如纺织、家电、家具等制造业。
其中反倾销是中美最频繁的贸易摩擦。
如下表所示:从上表可以看出中美贸易摩擦涉及面广且多,而且这只是列举出的一小部分案列而已。
随着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奥巴马连任,其政府在对华贸易问题上的态度越来越强硬。
同时,美国政府和国会就中美贸易争端采取各种贸易保护和制裁措施的积极性也会明显增加。
对中国频频发起反倾销反补贴的诉讼,充分反映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实质,也反映出中美两国贸易不平衡的现状。
由于中国没有取得市场经济地位,因此,在应对美国反倾销反补贴的诉讼时,中国企业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
近些年来,中国企业为了争取公平贸易的机会,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惜重金聘请美国的法律工作者向美国的商务部提出自己的法律意见。
但是,从实际结果来看,收效甚微。
这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拥有庞大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世界贸易组织拖沓的办事效率,给美国以可乘之机。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唐宜红、徐世腾(2007)把关于贸易摩擦成因的研究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贸易摩擦是贸易伙伴国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另一种观点则强调政治因素对贸易摩擦的影响。
王亚飞( 2007)把贸易摩擦理论分为微观理论分析、中观理论分析、宏观理论分析和政治经济学分析。
①本文将上述学者的观点结合起来,把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划分经济原因和政治原因两类。
(一) 中美贸易摩擦的经济原因1. 微观经济原因关于贸易摩擦成因微观层次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具体产品和企业发动的贸易摩擦展开的。
当存在市场失灵时,或者在一国由于要素禀赋发生变化、技术进步而要求产业调整时,原来的均衡状态就会被打破,产品层次上的竞争和贸易摩擦的发生就成为必然现象。
②同时,在市场不完全竞争的现实条件下,无论是垄断竞争,还是相互倾销,都使得工商业界有借助于国家政策获取更多贸易利益的冲动,贸易摩擦不仅存在于产品层次,并且向制度层次延伸。
(1) 中国出口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业制成品及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例逐年提高。
除了飞机等少数品种外,中国几乎出口所有的制成品。
然而,不管是纺织品、服装、玩具等传统出口产品,还是机电、计算机等新兴产品,中国的加工大都集中于劳动密集环节,因此,中国产品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
这些附加值不高、产品差异化水平不大而价格竞争力又较强的产品对美出口,并且是大批量的出口,极易引起美国的警惕,遭遇其贸易壁垒的限制。
(2) 中国企业自我保护意识差,应对贸易摩擦的战略战术不强中国企业普遍缺乏敏锐、通畅的信息捕捉、分析和传递系统,国际营销谋略不足,对国外市场的动态了解不及时。
有时,美国企业或行业中介组织已经决定或表现出对中国某种出口产品的关注,并可能付诸调查、决定立案,中国企业仍不改变原有的出口战略,继续涌入美国市场、竞价销售,使自身陷于被动境地。
中国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技巧相对落后,大量企业甚至害怕或不愿与发起贸易摩擦国家的企业“对簿公堂”。
有关资料显示,在对华反倾销的案件中,有一半案件中国企业没有应诉,而是采取改变出口产品规模、型号或转而向别的国家出口的措施,致使美国等国家易于作出肯定性反倾销裁决。
2. 宏观经济原因关于贸易摩擦成因宏观经济层次的研究主要是围绕贸易政策和制度安排展开的。
广濑宪三在战略性贸易理论中加进制度因素,强调国家间经济制度的不同有可能导致国际贸易摩擦。
赵瑾( 2002)关于日美贸易摩擦的研究也表明,国家间的结构性障碍和制度差异是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原因。
(1)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从以汉密尔顿、李斯特等为代表的早期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到当代建立在新贸易理论基础上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都为各国政府加强对对外贸易的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各国普遍根据WTO 规则,把贸易政策法律化、制度化,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合法化,成为限制进口、阻碍竞争的有效手段。
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具有两面性,在出口贸易上要求各国开放市场,主张自由贸易政策;在进口贸易上则倾向于保护主义,以保护本国不具有竞争力的产业。
在这种政策主导下,只要经济衰退或者美国国内产业竞争力下降,贸易保护主义就会增强,从而引发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并加入WTO,对美出口迅速增加,因而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矛头指向。
(2) 国际贸易规则具有不公平性肖德等(2006)认为,WTO规则具有明显的不公平性:一是某些国际规则不够清晰,为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制造贸易摩擦的空间;二是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制度并没有公正地考虑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某些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甚至沦为发达国家掠夺发展中国家的新工具;三是美国等贸易大国甚至可以无视国际贸易规则或滥用国际贸易规则,采取单边行动。
正因如此, WTO成立以来,贸易救济措施滥用现象严重。
另外,中国为加入WTO签署了4个附加条款:非市场经济地位规定,期限为15年;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期限为12年;纺织品限制措施,期限为8年;过渡性报告审议制度。
这些附加条款成为美国对华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便利手段。
(3) 中美贸易迅速发展但严重不平衡中美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双边贸易额迅速增长。
贸易规模的扩大从总体上是有利于两国的事情,但也使贸易摩擦不可避免。
与此同时,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逐年增长,居高不下。
苗迎春(2004)认为,由于国际分工地位和经济实力不同,中美两国贸易发展不平衡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必然性。
然而,美方认为对华贸易出现巨额逆差是由于中国政府操纵本国货币汇率,实施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措施,利用不公平的竞争优势获得巨额利润,损害了美国企业的利益。
“贸易不平衡是目前中美经贸摩擦最重要的消极因素”。
⑤(4) 中美经济制度不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但还不够成熟,而且由于意识形态不同,与美国经济制度存在明显差异。
经贸政策、管理方式的不同使中美之间发生贸易摩擦的可能性增大。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政治原因1. 美国的全球战略美国高度关注中国的崛起给美国带来的挑战,不希望看到一个日益强大的、今后可能与之相抗衡的中国出现,特别是中国经济在过去近30年里持续快速发展,而美国经济保持相对较稳的增长,这种发展速度的差异引起美国的担心。
艾华( 2005)指出,“中美贸易摩擦高发期的到来,是中国作为新兴贸易大国崛起过程中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无法回避的现实,而且反映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地位已经发生的深刻变化及由此产生的矛盾。
”⑥2. 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架构中,利益集团特别是经济利益集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商品大量涌入美国不可避免地对美国某些产业和利益集团造成不利影响。
这些利益集团对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政府对与其竞争的进口产品采取限制措施。
而政府为寻求政治支持最大化,往往支持发起对华贸易摩擦的利益集团。
3. 意识形态差异中国代表着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发展模式,与美国倡导的发展模式和意识形态差异很大。
美国固有的意识形态使其对中国的崛起很不放心,不少人对中国的人权和政治体制持有异议,往往将双边经济问题与意识形态挂钩,要求中国接受美国提出的政治条件。
三、中美贸易摩擦的应对策略前述分析表明,中美贸易摩擦具有复杂的原因,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而不断增多,将长期存在。
中国必须实事求是地考察复杂多样的情况,多管齐下,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界共同努力,沉着应对。
(一) 加强宏观协调中美贸易摩擦是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过程中,成熟的中美经贸关系必然出现的正常经济现象。
要以维护和巩固中美关系为原则,以促成中美长期稳定战略关系为目标,以协商方式来处理,使贸易摩擦不影响中美关系发展。
中美政府和经济管理领导层应建立、完善高效率的国家常规协调机制,加强互访、交流、了解、磋商和协调,妥善解决双方之间的一些贸易分歧潜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