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药理学-第八章-祛风湿药(1)

中药药理学-第八章-祛风湿药(1)

11
秦艽碱甲的抗炎作用在切除垂体或用 麻醉药抑制中枢后消失,这表明秦艽碱 甲可能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使ACTH ( 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促肾 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增强肾 上腺皮质功能,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 释放增加而产生抗炎作用。
12
粉防已碱可直接作用于肾上腺,产生促皮
18
※雷公藤总苷、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 、雷公藤内酯等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以 及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雷公藤甲素能抑制NK细胞活性,并能抑 制抗体形成细胞的产生。
※雷公藤总苷可部分抑制非同种移植时抗 宿主反应。
※雷公藤使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血清中 IgG 、IgA和 IgM水平明显下降。
54
小结
独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功效相关的 药理作用为抗炎、镇痛、镇静作用,其 舒筋活血,宣通百脉功效与其抑制血小 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作用有关。
55
现代应用
1.风湿性关节炎 2.坐骨神经痛和三叉神经痛 3.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骨质疏 松症 4.慢性支管炎 5.银屑病
56
不良反应
大鼠肌注花椒毒素的LD50为 l60mg/kg。
质激素样作用。粉防己碱可抑制炎症白细胞磷 脂酶与(PLA2)的活性,从而减少炎症介质 的产生和释放。
磷脂酶A2(phospholipaseA2 PLA2)是一种能催 化磷脂甘油分子上二位酰基的水解酶,亦是花生四烯 酸(AA)、前列腺素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生物活 性物质生成的限速酶,所产生的脂质介质在炎症和组 织损伤时膜通道的活化、信息传递、血流动力学及病 理生理过程中,以及在调节细胞内外代谢中起关键性
祛风湿,清湿热, 止痹痛
主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骨节酸痛,骨蒸潮热,小
儿疳积发热。
25
(1)抗炎
秦艽水提取物、醇提取物灌胃给药 可明显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 ,也可明显抑制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肿 胀,醇提物比水提物作用稍强。不同品 种中粗茎秦艽的抗炎作用较强。
26
抗炎有效成分为秦艽碱甲 90mg/kg腹腔注射对大鼠甲醛性关
节炎的抑制作用强度与水杨酸钠 200mg/kg相似。染料渗出法研究显示, 大鼠腹腔注射秦艽碱甲能明显降低因注 射蛋清而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27
※秦艽碱甲在抗炎的同时,能使大鼠肾上腺内维 生素C含量明显下降,维生素C为合成肾上腺 皮质激素的前体之一,其含量的下降说明皮质 激素的合成增多。
※对于切除垂体或戊巴比妥钠麻醉的大鼠则该作 用消失。
花椒毒素 200~300mg/kg可引起豚鼠 肝细胞混浊、脂肪性变及急性出血性坏 死、肾脏严重充血坏死。
57
独活煎剂治疗气管炎时,病人曾出 现舌麻木、恶心、呕吐、胃不适等不良 反应。
独活中香豆素类化合物为“光活性 物质”,进入机体后受到日光或紫外线 照射,可使受照射处皮肤发生日光性皮 炎,发生红肿,色素增加,表皮增厚现 象。
作用。
13
在急性胰腺炎、脓毒休克、创伤及 多脏器功能衰竭(MSOF)患者血清中 PLA2活性升高。在多发性创伤时, PLA2活性变化或许是导致MSOF组织损 伤过程中的早期信号参数。
14
雷公藤内酯、雷公藤甲素可明显抑 制红细胞膜破裂,雷公藤红素抑制细胞 释放PGE2,均与其抗炎作用有关。 PGE2其作用为扩张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 ,降低血管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使支 气管平滑肌舒张,降低通气阻力。同时 具有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另外据研究 发现,脑室(ICV)内注射PGE或微注 射法将PGE2注入POAH区会导致发热。
中药药理学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第八章 祛风湿药
1.了解祛风湿药的含义、分类;掌握祛风 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掌握秦艽的主要有效成分、功效、药理 和临床应用。
3.熟悉独活、五加皮和防己的主要药理作 用及应用。
2
第一节 概 述
★凡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功效的 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独活煎剂、醇浸膏均表现为镇静作用 ,可使小鼠、大鼠自主活动减少,可对抗 士的宁致蛙惊厥。当归酸、伞形花内酯是 镇静的有效成分。
47
(3)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
独活醇提物0.4g/kg可明显抑制大鼠 动静脉环路血栓的形成,使血栓重量减 轻,抑制率为38.4%,也可抑制大鼠体外 血栓形成,使血栓重量减轻,血栓长度 缩短,并延长特异性血栓形成时间( CTFT)。
42
独活
43
化学成分
44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45
(1)抗炎
甲氧基欧芹酚腹腔给药可抑制角叉 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抑制率为63.3%、 50mg/kg抑制作用强于10mg/kg消炎痛。
46
(2)镇痛、镇静
小鼠热板法实验证明独活煎剂可明显 提高痛阈。甲氧基欧芹酚腹腔注射可减轻 小鼠扭体反应,疼痛抑制百分率为61.2% 。
●龙胆苦苷有利胆作用。
36
小结
秦艽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的功效 相关的药理作用为抗炎、镇痛、抗过敏 、镇静解热、抗菌利尿等作用。
主要有效成分是秦艽碱甲等生物碱。
37
现代应用
1. 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秦艽注射液(含秦艽碱甲)肌注治
疗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减 轻疼痛、肿胀,疗效满意。
19
粉防已碱能显著抑制PHA、ConA等 诱导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也能抑 制抗体形成,其免疫抑制作用可能与钙 通道阻滞有关。
20
少数有促进作用
细柱五加总皂苷和多糖可提高小鼠网 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和小鼠血清抗体 清度。
21
第二节 常用药物
22
秦艽
23
主要成分
24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对多种实验性急慢性炎症模型均有 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7
秦艽、独活、雷公藤、五加皮、防 己、豨莶( xī xiān )草、臭梧桐及他们 的有效成分可明显抑制角叉菜胶、鸡蛋 清、甲醛所致大鼠急性足肿胀和二甲苯 所致小鼠急性耳廓肿胀,使肿胀度减轻 ,也可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 通透性增高和组胺所致大鼠毛细血管通 透性增加,使炎性渗出减少。
△秦艽及秦艽碱甲可明显降低热板或光热 刺激所致小鼠和大鼠的疼痛反应,使痛 阈提高,但作用持续时间短暂。
△配伍延胡索、草乌镇痛作用增强。
29
(3)抗过敏
秦艽碱甲能明显减轻豚鼠因组胺喷 雾引起的哮喘、抽搐,对组胺所致的豚 鼠休克有保护作用,并能对抗组胺和乙 酰胆碱引起的豚鼠离体回肠收缩作用。
30
(4)镇静、解热
★本类药物均能祛风散寒除湿,部分药能 舒筋活络、止痛、强筋骨,主要用于治 疗痹证。
★分为祛风湿散寒药、祛风湿清热药和祛 风湿强筋骨药。
3
痹证病因病机
正气不足 风寒湿邪
流注经络关节
风湿热邪
郁久化热,风湿热

风寒湿邪
邪痹阻经络关节

痰浊瘀血
脾失运化
七情郁结
气滞血瘀
阻止脉络
4
发病部位
肌肉、经络、关节。
临床表现
骨、关节、韧带、滑囊、筋膜疼 痛,关节肿胀、变形、运动障碍。
5
痹症与病
★结缔组织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骨与 骨关节病及软组织疾病等,如风湿热、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 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 慢性纤维组织炎等。
★机体免疫功能异常 ★内分泌功能紊乱
6
主要药理作用
1. 抗炎
15
2.镇痛
川乌、青风藤、独活、秦艽、五加 皮、防己有不同程度的镇痛作用,可提 高动物热刺激、电刺激、化学刺激所致 的痛阈,也可减少6%醋酸所致小鼠扭体 次数。
16
青风藤碱和乌头碱的镇痛部位在中 枢神经系统,可能与去甲肾上腺素能系 统或阿片能系统有关。
17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多数呈抑制作用
雷公藤、五加皮、独活、豨莶草、青 风藤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
△水浸液(1:3)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 及同心隆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 的抑制作用。
32
(6)利尿
秦艽水煎剂家兔灌胃给药有一定利 尿作用,并能促进尿酸排泄。
33
2.其他药理作用
(l)升高血糖
▲秦艽碱甲大鼠腹腔给药,30分钟后血糖 显著升高,作用维持约3小时,同时肝糖 原显著降低。切除双侧肾上腺或使用a受 体阻断剂双节胺阻断肾上腺素受体后给 药,动物不出现血糖升高作用。
50
从独活中分离出γ-氨基丁酸可对抗多 种实验性心律失常,延迟室性心动过速 的发生,降低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和 缩短持续时间。
心室肌灌注γ-氨基丁酸后5分钟,心 室肌动作电位的振幅减少,动作电位时 程缩短。
51
抑制AT2受体和α-肾上腺素受体,与 其降压、抗心律失常有关。
人体内存在2种Ang (血管紧张素)受体:1型受体 (AT1)和2型受体(AT2)。二者在生理学、药理学和生物 学等方面均不相同。 (1)AT2受体的激活了依赖内皮的细胞色素 P450途径介导的舒张血管效应。 (2)AT2受体可能介导缓激肽、一氧化氮系统的激活, 继而使cGMP升高,血压下降。
治疗 20例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病 人,总有效率为85%。
41
不良反应
※,秦腹艽腔碱注甲射小L鼠D口50为服3L5D0±50为124.830m±g/6k.g7。mg/kg ※大鼠灌胃秦艽碱甲 420-520mg/kg,犬灌
服240mg/kg或静脉注射80mg/kg,猫和 猴灌服100mg/kg,每日1次,连续3日, 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秦艽碱甲口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病人 可出现恶心,呕吐,心悸,心率减慢等 反应。
▲秦艽碱甲通过促肾上腺素释放而升高血 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