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万州二中2020 届九年级(上)入学考试物理试题 含解析

重庆市万州二中2020 届九年级(上)入学考试物理试题 含解析

重庆市万州二中2020 届九年级(上)入学考试物理试题(考试时间:90 分钟总分 100 分(取g 10N / kg ))一.选择题(共16 小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A.牛顿(N)B.帕斯卡(Pa)C.焦耳(J)D.瓦特(W)【解答】解: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A 中的牛顿(N)是力的单位;B 中的帕斯卡(Pa)是压强的单位; C中的焦耳(J)是能量和热量以及功的单位;D中的瓦特(W)是功率的单位。

故选:C。

【点评】物理学中各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单位,不要将单位相互混淆。

2.下列估测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高铁的正常行驶速度可达300km / hB.学生课桌高约8dmC.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强约102PaD.一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0.5g【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选:A。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彩虹的形成B.水中的月亮C.水中的金鱼D.小孔成像【分析】解答此题要明确:混合光分散为单色光的过程叫光的色散;色散的特点是形成了光带。

【解答】解:A、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

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

此选项符合题意。

B、水中的月亮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水中的金鱼属于光的折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如图,蹦极是一项惊险刺激的运动项目,深受人们的喜爱。

当人系好弹性绳后从高空跳下,先下落后又反弹上升,忽略空气阻力和浮力,下列有关蹦极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下落时,他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B.人对弹性绳的拉力和弹性绳对人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在最低点时,人受到的拉力和人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若竖直反弹到最高点时,一切力都消失了,人将竖直下落【分析】(1)根据弹性绳发生形变分析;(2)根据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分析;(3)二力平衡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0;(4)物体不受力时,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解:A、人下落过程中,当弹性绳没有发生形变时,人的高度减小、速度增大,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人的动能;当弹性绳发生形变时,弹性绳的弹性势能增大,人的机械能转化为弹性绳的弹性势能,故 A 错误;B、人对弹性绳的拉力和弹性绳对人的拉力满足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 正确;C、在最低点时,人受到的拉力大于人的重力(人才会上升),即二力的大小不相等,所以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 错误;D、若竖直反弹到最高点时,此时人的速度为0,若一切力都消失了,则人会静止在空中,故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关键在于对人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人的运动情况。

分析时要抓住弹力的变化过程。

5.一个人用50N 的力竖直向上提起一只重60N 的水桶,则水桶受到的合力大小以及合力方向正确的是()A.合力大小为110N,方向竖直向上B.合力大小为10N,方向竖直向下C.合力大小为110N,方向竖直向上D.合力大小为0【分析】对水桶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力的合成方法求出水桶受到的合力;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如果方向相同,则合力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与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如果两个力方向相反,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与较大力的方向相同。

【解答】解:水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60N,竖直向上的拉力F=50N 作用,拉不动水桶,,所以水桶任然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水桶受到的合力,掌握力的合成方法即可正确解题。

6.下列事例中,能避免惯性产生危害的是()A.离垃圾箱一段距离扔果核,果核也能飞进垃圾箱B.把锤柄在大石头上撞几下,锤头就牢牢地套在锤柄上C.行驶的汽车离障碍物一段距离,就要提前刹车D.运动员跳远时要助跑【分析】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物理情景,并确定其对应的物理知识:①向垃圾箱内扔果核利用了惯性;②把锤柄在大石头上撞几下,锤头就牢牢地套在锤柄上,利用惯性来给我们提供帮助;③汽车的提前刹车,防止汽车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④运动员跳远,利用了惯性;然后与题目的要求对应,从而可以确定答案。

【解答】解:A、将果核扔进垃圾箱,是利用了果核具有惯性这种性质,不合题意。

B、把锤柄在大石头上撞几下,锤头就牢牢地套在锤柄上,是利用惯性的性质。

与避免惯性产生的危害无关。

不合题意。

C、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惯性仍要向前运动,为了防止汽车撞上障碍物,就要提前刹车,使车停下来。

故这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故C 正确。

D、运动员跳远时,首先要助跑,使自己高速向前运动,腾空后,由于惯性仍向前运动,以使自己跳的更远。

这是为了利用惯性。

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选择项中,有的选择项本身的说法并没有错误,只不过与题目的要求不符。

因此在审题时,既要注意选择项的正误,还要注意两者的对应关系。

7.如图所示,所使用的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分析】联系生活经验,要判断杠杆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可依据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大小关系,若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则是省力杠杆,若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则是费力杠杆。

【解答】解:钓鱼竿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但能省距离,符合题意;开瓶器、灭火器的压把、钢丝钳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判断杠杆类型的方法有三种:①比较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当然动力小的是省力杠杆;②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短,动力臂长的是省力杠杆。

③比较动力和阻力移动的距离,动力移动距离大的是省力杠杆。

习题中常见的费力杠杆有:钓鱼竿、镊子、勺子、筷子、船浆等。

8.下列现象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A.骆驼具有宽大的脚掌B.蚊子尖尖的口器可以插入皮肤吸充血液C.推土机有两条宽大的履带D.火车轨道铺在枕木上【分析】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解答】解:A、骆驼具有宽大的脚掌,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B、蚊子尖尖的口器,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利于插入皮肤吸充血液;故B 不符合题意;C、推土机有两条宽大的履带,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D、火车轨道铺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压强问题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解答此题类问题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9.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把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p 甲=p 乙,已知它们的密度ρ甲>ρ乙,则它们的重力大小()A.G 甲>G 乙B.G 甲<G 乙C.G 甲=G 乙D.一样大F G m gρVgρL3g【分析】根据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ρ甲>ρ乙,利用p= S= S=S= S= 2 =ρgLL得出两者边长关系,进而得出两者的底面积关系。

再根据p=F得出两者对水平地面的压S力关系,最后根据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得出它们的重力关系。

【解答】解:由题知,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把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p 甲=p 乙,F G m gρVgρL3g因为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p= S= S= 所以,ρ 甲gL 甲=ρ 乙gL 乙,又因为ρ 甲>ρ 乙,所以,L 甲<L 乙,S= S= 2=ρgL,L则S 甲<S 乙,根据p=F知,F 甲>F 乙,S又因为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G 甲>G 乙。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要注意p=F适用与一切求压强的计算,p=Sρgh 适用与均匀、规则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液体压强的计算。

10.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 甲>F 乙②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 甲′=p 乙′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 甲′=F 乙′④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甲>p 乙A.只有①和③B.只有①和④C.只有②和④D.只有②和③【分析】(1)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的重力与液体的重力之和,根据公式p=F可求S容器对桌面的压强;(2)液体质量相同,根据图判断出两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判断出两液体的密度;根据p=ρgh 判断液体对杯底压强的关系,再根据F=pS 判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解答】解:①②、两容器的质量相等,且两容器内液体的质量相等,则容器和液体的总重力也相等,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的重力与液体的重力之和,所以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 甲=F 乙,两容器底面积也相同,由p=F可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 甲′=p 乙′,故①错误,②正确;S③④、两容器的底面积相同,液体深度相同,则甲中液体的体积小于乙中液体的体积;因为两液体的质量相同,所以根据ρ=m知ρ甲>ρ乙;两容器中液体的深度相同,根据p V=ρgh 知,液体对杯底的压强p 甲>p 乙;因为两容器的底面积相同,由F=pS 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 甲′>F 乙′,故③错误,④正确;综上可知,只有②和④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压强公式的应用,知道在水平面上,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是解题的关键。

11.如图所示,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A.吸盘吸附在墙面上B.塑料袋向四周鼓出C.去壳熟鸡蛋被吸入瓶内D.纸片托水【分析】大气压强的存在可以用实验来证明,我们学过的实验当中就有:马德堡半球实验、瓶吞鸡蛋实验、覆杯实验等。

【解答】解:A、吸盘式挂衣钩,类似于课本上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是大气压把吸盘紧紧压在墙上,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 A 不合题意;B、装水的塑料袋向四周鼓,即说明了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有压强,不能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故B 符合题意;C、去壳熟鸡蛋吸入瓶内,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气体减少,气压减小,鸡蛋被大气压压入瓶内,故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C 不合题意;D、纸片托水实验中,水为什么没有把纸压下来,是因为纸下面有大气压给纸一个向上的压力,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D 不合题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