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素类与氯霉素PPT演示文稿

环素类与氯霉素PPT演示文稿

霉素和头孢菌素类,G-<氨基糖苷类) 对立克次体作用较强,对衣原体、支原体、螺旋
体、放线菌也有抑制作用。 间接抑制阿米巴原虫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用机制
1.与核糖体30S亚单位结合,阻止氨基酰t-RNA到达, 阻止与mRNA核糖体复合物A位结合。
2.引起细菌胞质膜通透性的改变, 胞内成分外漏, DNA合成抑制
5
耐药性: 药物内流减少或主动外排 核糖体保护蛋白,四环素到达核糖体减少 四环素被酶灭活 渐进型,交叉耐受
6
应用
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恙虫病、Q热 支原体属感染:肺炎 衣原体感染首选: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鹦鹉
热、非特异性尿道炎、宫颈炎和沙眼 G+、 G-杆菌所致的呼吸道、尿道与胆道感染:
第四十章 四环素类与氯霉素
1
四环素类
OH O
OH O
O NH2
OH
共同结构:氢化骈四苯为母核
OH N(CH3)2
盐酸盐形式
分类:
1. 天然四环素: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等
2. 半合成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美他环素
2
药动学
口服易吸收,但不完全。 若一次口服剂量超过0.5g,血药浓度并不随
14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次选药 青霉素过敏患者或耐青霉素的金葡萄菌感染。 目前临床多用半合成四环素类
7
不良反应
局部刺激,消化道反应 二重感染(菌群交替):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被杀死
或抑制,不敏感菌或耐药的细菌乘机繁殖,造成新的感染。 常见: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如口腔鹅口疮:可用抗真 菌药如制霉菌素;难辩梭状芽胞杆菌:如伪膜性肠炎(细菌 产生外毒素,引起肠壁坏死,体液渗出,剧烈腹泻,脱水、 休克,可在几小时内死亡):可用万古霉素或甲硝唑。 骨、齿损害:除对牙齿的损害外,还抑制婴儿的骨骼生长。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8岁以下儿童禁用。 其他:肝、肾损害;过敏反应; 致畸
(用于伤寒、副伤寒的药物还有:SMZ+TMP, 氨苄青霉素等)。但疗程要14~21天,过短 易复发。 对其他药物疗效差的脑膜炎,可作为备用 药。
12
不良反应
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全血细胞减少:为可逆性抑制,与剂量和疗程有关,预后 较好。 再生不良与再障:为不可逆抑制,与剂量无关,可能与变 态反应有关,预后差。因此服药期间要定期查血。
灰婴综合征:灰婴综合症:由于肝发育不全,肾排泄能力 差,使氯霉素在体内蓄积导致中毒。表现为厌食、呕吐、 哭闹、进一步呼吸困难,循环衰竭,皮肤呈灰紫色,可在 数小时死亡。
其它:二重感染;维生素K缺乏(由于肠道正常菌群被抑 制,维生素K的合成减少所致)、神经炎等。
13
甲砜霉素
抗菌谱与氯霉素基本相似 血中游离药物较高 与氯霉素有完全交叉耐药性 适应证与氯霉素相同,主要用于轻症感染 副作用少见 未见用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报道
肝硬化病人,减量
10
氯霉素
脂溶性高,易透过血脑屏障。抑制肝药酶。 抗菌作用: 广谱抗菌药,包括G-和G+; 立克次体
感染亦有效;抑菌剂 作用机制:与50S亚基可逆性结合(对真核细胞也
有较弱作用) 耐药性:特异性乙酰转移酶使药物灭活、药物通
透性降低、核糖体不敏感性
11
应用
不良反应大,不作第一线药物 现主要用于伤寒、副伤寒,为首选药物
剂量增加而增加,未吸收的随粪便排出。 易与乳制品、食物或药物中的钙、镁、铝、
铁等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二者吸收减少 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和体液,不易透过BBB。能
透过胎盘屏障,乳汁。沉积在牙齿与骨骼中。 肝肾排泄,有肝肠循环。
3
抗菌谱
快速抑菌药,高浓度时也有杀菌作用。 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抑制。(G+<青
8
常用药物
多西环素(强力霉素):
脑脊液中浓度高;口服吸收完全,对肠道菌群 影响小
小部分肾排,肾功不全时可用。 速效、强效、长效;首选用 常见胃肠道刺激、皮疹及二重感染较少见。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8岁以下儿童禁用。
9
氯霉素
口服吸收 组织体液中分布广,包括脑脊液 肝代谢灭活 经尿排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