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科创新团队建设进展一览表

学科创新团队建设进展一览表

学科创新团队建设进展一览表
团队名称中国现当代基本问题研究依托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团队带头人朱丽霞主要成员宋俭、刘艳、姜迎春、刘长江、杨红炳、常沛
总体情况:原目标任务与现状对比
类别成果目标总计划
成果目标分年度计划
现状2013-2014 2014-2015 2015-2016
新增国家级项目(项) 1 无无待完成新增省部级项目(项)1~2 2 3 超额完成新增科研经费(万元)无 2 7 超额完成国家科技奖励(项)无无无无
省部级科技奖励(项) 1 无 1 完成高水平论文(篇)8 5 4 超额完成发明专利(项目)无
学术著作(部) 2 1 无待完成学术会议(次) 1 1 1 超额完成


分项目情况
队伍
层次类别2013年12月2015年04月变化原因
专业技术职务
*
教授 2 2
副教授 3 4 姜迎春由讲师评聘为副教授讲师 1 1
助教0 0
学位博士 4 4 硕士 3 3 本科0 0
硕(博)导数 4 6 姜迎春、常沛评聘为硕导*1.专业技术职务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
2.硕(博)导含校内遴选、校外聘任。

项目(金额:万元)
项目名称项目来源起止时间负责人金额
提高农民消费力与准备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项目编号:13g307)
湖北省教育厅2013-2016 杨红炳无农村产权制度创新研究
(项目编号:2013040906010433)
武汉市科技局2013-2016 杨红炳 2 网络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互动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13g284)
湖北省教育厅2013-2014 常沛无
新时期地方政府反腐倡廉制度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4BDF038)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
(软科学类)
2014-2017 朱丽霞 3
老河口市高升纺织有限公司经济转型升级的理论与
实践研究
(项目编号:142225)
企业横向课题2014-2015 杨红炳 3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与培
育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15Z119)
湖北省教育厅2015-2017 常沛 1
奖励
获奖项目名称奖励名称及等级证书编号获奖年月完成人及排序
论文《试析现代新儒学对毛泽东思想的错误解读》第九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
成果三等奖
2015、1
朱丽霞(1)
论文《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若干思考》武汉市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
秀成果二等奖。

2015、4
宋俭(1)
朱丽霞(2)
论著(论文、著作、作品等)
论著名称期刊/出版社期号及
/出版
时间
刊物级

作者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若干思考东南学术201301 权威宋俭、朱丽霞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湖北社会科学201303 核心朱丽霞
规训与选择:工业化背景下乡村教育制度的转型湖北社会科学201303 核心姜迎春
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构建的困境与出路湖北社会科学201304 核心常沛
论民间调解人的权威与信用理论月刊
201303
核心常沛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范畴及其
理论创新
江汉论坛201406 权威宋俭、朱丽霞马克思主义家庭观视域下的领导干部家风培育理论月刊201404 核心朱丽霞湘鄂西苏区一九三一年水灾应变措施探析中共党史研究201404 权威姜迎春、朱丽霞
论形势与政策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学校党建与思想
教育
201502 权威朱丽霞
探索与阐释——党的“十八大”文献研究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08 国家级朱丽霞
专利
专利名称专利类型* 专利号(申请号)* 第一申请人
*1.专利类型: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2.专利号(申请号)*:授权,填写专利号,尚未授权,填写专利申请号
交流
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举办与团队相关的学术活动1、2015年5月14日,邀请长江大学李同明教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解读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学术讲座。

2、2015年5月6日,邀请华中师范大学何卓恩教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新文化与新儒家”学术讲座。

3、2014年11月14日邀请香港中文大学王绍光教授来我校学术交流。

派遣团队人员参与相关的各种学术活动1、2014年5月24日宋俭、朱丽霞、刘艳等在武汉大学协助承办“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

2、2013年6月13日刘艳、姜迎春在武汉大学参加“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社会主义”国际研讨会。

其他学术交流活动
(根据计划可自行
增加相关内容)
总结及承诺
总结(前期经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本团队自成立以来,经过多方协同努力,在合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研究整体和合力,产生了一批理论成果,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有效地提升了团队的科研实力。

一、前期经验:
1、本团队在负责人的统领、协调和管理下形成了包容民主的学术氛围以及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和人际环境,激发了团队成员在强大的凝聚力的作用下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学术精神。

2、本团队能立足自身实际、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研究特长,从优势出发,加强科研力量的整合,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和研究方向。

3、本团队有明确的科研量化考评细则和考核机制,有效的激励了科研团队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预定的科研目标大多已经完成或超额完成,但在国家级项目上还有待突破。

2、研究特色和优势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发展思路:
本团队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将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创新团队科研平台的优势,凝聚研究队伍,形成高水平的研究团队,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

具体思路是:依托创新团队平台,充分挖掘团队科研潜力,联合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围绕已经形成的科研方向和优势做深入持久的研究工作。

团队负责人承诺:
保证填报材料真实可靠、准确无误。

签字:
年月日所在院部意见(对团队前期工作开展情况的客观评价):
签字(盖章)
年月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