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实用养鸡技术电子教案

农村实用养鸡技术电子教案

农村实用养鸡技术农村实用养鸡技术漾濞县职业高级中学彭程续农村养鸡业现状一、管理不善成活率低农村养鸡多数为零星分散饲养,管理粗放,饥饱不均,生死任其自然。

这种传统的饲养方式生产水平低,损失大。

有些养鸡业户虽然进行人工育雏,但保温不当,饲养密度过大,容易造成鸡只被压死、闷死和热死。

有的对供水、喂料、光照条件均无所谓,忽视应激因素,往往造成一些人为的损失,导致成活率低。

二、饲料单一营养不良农户在购进雏鸡后只用米或碎玉米进行饲喂,少数即使使用全价配合饲料,而且使用时间只有几天。

随后采用有啥吃啥的传统饲养方式,饲料过于单一,导致鸡缺乏营养,经济效益低。

三、隔离消毒观念淡薄大多数利用空闲房舍进行,设备简陋无隔离设施,人员、犬、猫等随便出入鸡舍。

在饲养中很少使用消毒药物。

多数养鸡户为追求经济效益,这批鸡还没有出售,接下又一批,使鸡舍无时间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污染严重,导致饲养时间越长疫病越多越重。

四、疫病的综合防治不合理养鸡户缺乏防疫知识,绝大多数鸡未经过免疫。

有的往往认为只要接种一次疫苗就能预防多种疫病,没有按照程序全面进行疫苗接种。

另外还有一些饲养户由于人力或劳动强度的限制,即使免疫也多数采用饮水免疫,而技术又达不到要求,免疫效果差。

五、常见的错误用药养鸡户平时不注意观察鸡群的饮食及排便情况,而在发病后才引起注意,不能及时用药预防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1、不懂对症下药,盲目的使用药物不但无效甚至是有害的。

2、随便更换药物。

使用某一种药物治疗一两天见效果不理想或听到其他养殖户介绍其它药物后立即更换,延误了治疗时机。

3、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不懂得配伍禁忌。

多种药物配合不当不但不能增加药效,相反会使药物效力降低甚至出现毒害。

4、盲目超剂量用药。

由于市场上出现的假劣兽药太多,致使养殖户以为按兽药说明达不到治病效果,因而在使用中一律按加倍甚至几倍用量,这样不但加大了用药成本,而且很容易造成急性中毒或蓄积中毒。

5、难溶于水的药物经水给药,该注射的药物却口服,就不能发挥其治疗作用。

六、饲料质量不保证,维生素添加剂使用不当或盲目添加药物及营养物某些地处偏远或交通不便的饲养户在配饲料或购原料时,怕麻烦,图方便,一次配料或购买的饲料过多,贮存时间过长,造成部分营养损失,甚至发霉变质。

有的养鸡户配料时,维生素添加剂用量不当,剂量不准确,造成代谢推失衡,这也是中期阶段有零星死亡的原因之一。

农村养鸡的弊端和改进办法不注重品种及雏鸡质量的选择。

大多数农户在购买雏鸡时,挑价格低、质量差的杂牌鸡种进行饲养。

导致养殖过程中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生产性能极低;或是蛋鸡品种的公鸡,肉鸡被选择公鸡后的母鸡;或是肉质差,市场价格低的“快大型”肉鸡。

疾病防治措施不利。

庭院散养的农户,基本无疾病防治意识。

经调查,部分养成鸡数在20只以下的农户,育雏和育成期的死亡率在50%以上,部分农户饲养的鸡甚至全军覆没。

90%以上的农户都没有进行免疫。

导致鸡马立克病、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等疫病难以有效控制,高死亡率同样挫伤了农民养鸡的积极性。

同时,部分农户对病死鸡随意乱扔,成为疫病的传染源,进一步加剧了疾病的发生。

饲养周期过长。

据调查,当前农户的养鸡方式是往年的老鸡加当年选留的新鸡,年复一年。

而鸡的淘汰方式,一般是选择健壮的鸡宰杀食用。

因此,留下的往往是老弱病残鸡。

饲养管理不当。

在饲料选择上,仍以玉麦等谷物为主,基本不添加蛋白质饲料、矿物质、维生素等其他成分;在饲喂方式上,基本上是每天早晚添“一瓢”,哪天忘记则不添,残羹冷饭亦成为鸡的“日粮”之一;鸡的饮水上,哪天发现水盆断水才添加,而此时鸡已严重缺水。

这种饲养管理方式,导致饲料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长期缺乏,严重影响鸡的生产性能。

要发展农村养鸡业,必须做好五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从分散饲养向规模养殖转变。

目前市场鸡、蛋的价格不是很高,单只鸡的利润空间很小。

只有通过增加养殖数量,产生规模效益,才能获得较多利润。

而且饲养数量太少,农户管理意识淡薄,饲养数量增多,反而管得更好二是养殖品种应从低产杂牌品种向高产品种和优质品种转变。

购买雏鸡要选择正规抱房孵出的健康、体壮的品种。

在相同饲养条件下,专门品种的生产性能要高于杂牌品种。

“快大型”品种长得快,但肉质差,市场价格不高。

地方土鸡长势慢些,但肉质好,市场价格高。

产蛋鸡应选用蛋鸡品种。

三是养殖周期应从数年一批向“年年清”转变。

蛋鸡的第一年生产性能最高,第二年产蛋量比第一年下降10%—15%,第三年比第二年下降15%—20%,且中间有换羽等休产期。

因此,蛋鸡饲养宜一年一清,如生产性能较好的鸡,最多使用2年—3年。

肉鸡也应每年清场一次,便于场地消毒。

四是疾病防治工作应向“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转变。

饲养量较大的农户,可自行制定免疫计划,做好疫病的预防工作;饲养规模较小时,可与当地兽医站联系,统一进行主要疫病的防疫。

要保持禽舍卫生,定期投药预防疾病,并定期做好消毒工作。

蛋鸡应做好鸡疫病的预防。

山地养鸡技术山地养鸡就是利用各种林带、果园、丘陵山窝放养鸡群。

山地养鸡主要有以下好处:一是减少投入、降低成本。

山地饲养,鸡只既能采吃到更多的青绿饲料、昆虫,补充了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减少了饲料用量;又因利用天然雨水冲涮场地和利用阳光的紫外线照射消毒,节省了消毒剂的开支;再加上山地放养的鸡只,晚上才回鸡棚,密度可以较大,从而节省了棚舍。

二是加大鸡只的运动场地,增强体质,增强抗病力,提高鸡只成活率。

三是鸡只的毛色、光泽、肉质好,市场价格高,直接提高经济收入。

所以,发展山地养鸡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

品种选择山地养鸡的特点是放牧,在品种选择上应当选择适宜放牧、抗病力强的土鸡或土杂鸡为宜,这些品种都是经过长期选育逐渐形成适宜山地放牧饲养的优良品种,虽然生长速度较慢,饲料报酬低,但肉质鲜美,价格高,利润大,应作为山地饲养的首选品种。

饲料选择一般来说,优质土鸡的生长速度显慢,对饲料营养水平的要求比较低,但也不能只喂单一饲料,以免造成营养缺乏,影响生长发育,降低成活率。

应当选择优质土鸡系列全价配合料或混合饲料。

也可以购买预混料,添加到粮食混合料中。

场地选择山地养鸡的场地选择是否得当,关系到卫生防疫、鸡只的生长以及饲养人员的工作效率,关系到养鸡的成败和效益。

场地选择应遵循如下几项原则:1、既有利于防疫,又要交通方便。

2、场地宜选在高朗、干爽、排水良好的地方。

3、场地内要有遮荫设备,以防暴晒中暑或淋雨感冒。

4、场地要有水源和电源,并且圈得住,以防走失和带进病菌。

另外,鸡舍设计的要求是:通风、干爽、冬暖、夏凉,座向宜坐北向南。

饲养管理雏鸡饲养管理要点:雏鸡的生长发育特点是体温调节能力差、生长速度快、消化机能不完善、抗病能力差、敏感性强、喜群居、胆小。

因此,在饲养管理上要抓好如下几点:一、满足雏鸡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是育雏的首要条件。

育雏室内温度要求是:0—1周龄,33-30℃;1—2周龄,30—37℃;2—3周龄,27—24℃;3—4周龄,24—21℃;5周龄以后保持常温。

2、湿度。

我省全年的相对湿度都高于60%,故不会出现湿度过低的情况,主要是注意湿度过高的天气。

3、通风。

粪便和垫料,在微生物、温度与水分的作用下,会分解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氨和硫化氢,所以鸡舍要求通风良好,多开对流窗或装排气扇。

4、光照。

一周龄内可保持24小时连续光照,一般要求是随着雏鸡日龄增大而相对减小光照时间和强度。

5、密度。

为保证雏鸡群获得充分的运动和减少疾病的产生,密度要求是:1—10日龄,70—80只/平方米;11—20日龄,50—70只/平方米;21—30日龄,30—40只/平方米;31—40日龄,20—30只/平方米;41日龄以后,10只/平方米左右。

二、满足雏鸡的营养需要,提供充足的饮水和全价饲料。

三、管理上注意观察鸡群的生活动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四、按照免疫程序接种好疫苗,这是养鸡成功与否的关键性措施。

放养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放养包括中鸡阶段(40—90日龄)和大鸡阶段(90—150日龄),中鸡阶段主要是形成骨骼和肌肉,大鸡阶段既长脂肪又长羽毛,根据其生长发育特点,在饲养管理上抓好如下几点。

1、中鸡初期给予足够的营养物质,尤其是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

2、由室内饲养转为放养和由小鸡饲料转为中鸡饲料必须有7—10天的过渡期逐渐过渡,以免应激造成损失。

3、小公鸡要适时阉割(45日龄左右),成功率高,应激少。

4、放牧场地要求宽阔、圈得住、没积水、有遮荫、有青草和砂粒。

5、定期驱虫,60日龄左右一次,90日龄一次,必要的在120日龄再驱一次,共三次。

6、大鸡阶段的饲料应适当增加能量饲料的比例,使其有适度的脂肪沉积,达到育肥上市的目的。

7、育肥期的管理要求减少鸡的运动、适当遮光、保持安静、舍内温度控制在于20℃左右。

疾病控制导致鸡病发生的原因很多,物理因素,如饲料配合不当、温度过高过低、应激与外伤等;化学因素,如药物过量、误吃农药吸入有害气体等;生物因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入侵。

所以,在疾病防治上应抓好如下几点:一、牢固树立防重于治的观点。

在我区的养殖户当中,很多人都是重治轻防,导致鸡只发病率高、死亡大、成本重、效益低。

二、树立用疫(菌)苗防治疾病的观点。

这是防治疾病最重要、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三、树立综合防治的观点。

即从建场、进苗到饲养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从有利于防疫的角度去考虑,是养鸡业走向产业化、集约化的基本要求。

林地养鸡的环境是开放性的,易受染疫、野禽等侵害,做好科学免疫、驱虫、消毒和和鼠害防控工作尤其重要。

一般林地养鸡对1日龄的鸡要皮下注射马立克疫苗,4日龄传支H120苗滴鼻,8日龄和30日龄新城疫Ⅳ系苗滴鼻,12日龄和25日龄法氏囊苗滴鼻,35日龄鸡痘苗皮下刺种,50日龄传支H52苗2倍量饮水,60日龄新城疫Ⅰ系苗肌肉注射,90日龄鸡大肠杆菌苗肌肉注射,留做产蛋的鸡群在120日龄时,还要肌肉注射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产蛋下降综合征三联灭活苗。

鸡群每隔1-1.5个月用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驱虫1次。

驱虫方法可在晚上把药片研成粉料,先用少量饲料拌匀,然后再与全部饲料拌匀进行喂饲。

雏鸡的饲养管理育雏期的饲养1、育雏前的准备:(1 )制定生产计划;(2 )育雏舍的准备:干燥、保温、光照、通风、消毒等。

(3 )设备与用具的准备:保温设备、照明设备、通风设备、饮水设备、垫料等。

(4 )购鸡苗的一切准备工作。

2、育雏期的饲养管理(1)休息;(2)饮水:前三天饮水用葡萄糖+抗生素+复合维生素+电解质营养液。

(3)喂料:A、开食(16-24小时)B、合理饲喂(少喂勤添的原则每3小时喂一次)C、防止饲料污染。

(4)温度:育雏期温度控制标准(5)光照(可用节能灯):分两种形式 A、长光照第一周为24小时,以后为20小时 B、间歇性光照,从第二周开始除采食时照明1-2小时,其余时间关灯2-4小时如此循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