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悼念老母亲悼词开场语

悼念老母亲悼词开场语

怀念母亲-------母亲的追悼词文:王运全各位父老乡亲、亲朋好友: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亲临灵前为我们的母亲奠行!我受大哥委托,代表我们全家向母亲的神灵致悼词。

从2008年起,母亲身患多种疾病曾先后六次住院。

今年农历二月二十五日,病情突然加重,住院后我们抱着百分之一的希望,百分之百的努力,经过医生会诊、治疗,最终决定回老家康复。

由于病情再度恶化,于农历二零一五年二月二十六日三时十八分在杨峪老家不幸逝世,享年九十二岁。

母亲于农历一九二三年九月九日生于富平老庙莫村北城,幼年受外祖父、外祖母的熏陶,养成勤劳、自强、善良、和蔼的良好品德。

一九三九年,十六岁的母亲和父亲结婚后,精心伺候祖父、祖母,与父亲一起养育了我们姊妹10人,并供四人读完大学,三人上完中专或高中,一人上完初中,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母亲是一位自强、勤劳的中国农村女性。

在那个困苦的年代,白天下地劳动,回家做饭、洗衣、喂牛喂猪,一有空闲就纺线织布直至深夜,嗡嗡的纺线声把我们送入梦乡,咔嚓的织布声又把我们从梦中惊醒。

为了支撑父亲养家糊口,母亲用自己传统女人的小脚走到铜川、焦坪等去卖棉布、毛线、换粮食。

吃的是冷冷的苞谷面馍,喝的是讨来的百家水,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又辛辛苦苦的养育了我们。

一九七六年是我们家不幸的一年,年轻的先四嫂,因病在美原医院不幸病故,全家人处于悲痛绝望之中,母亲却对着四哥说“有妈在,什么都不要怕!”。

敬爱的母亲啊!您心里承受了天大的痛苦,却又如此的刚强!您用自己的行动在极度困难时刻实现了对儿子的承诺。

母亲在晚年曾多次提到一件事:在那困难、保守的年代,四哥为了家里生活去阎良、关山一带卖柿子、换粮食,大年初一,因没有卖完不能回家过年,从母亲多年都不能释怀的心情里,折射出您对儿女深深的疼爱。

母亲是一位一字不识的农村妇女。

却深深懂得尊师重教、严格教子的大道理。

不管生活多么艰辛,母亲都坚定地支持儿女上学,对儿女既和蔼又严格。

在我们姊妹先后读书的40余年中,每逢星期六放学回家,看到母亲在那昏暗的窑洞里做饭、蒸馍,烟熏火燎、肺部感染疾病,我们从心底里发出肺腑之言:母亲啊!我们儿女何以能报答您的大德大恩?过路人热情打招呼、拉家常,用自己的微笑温暖他人。

众乡亲不由自主的叫一声“三妈”或“三婆”??以表示对母亲的尊重。

母亲对外祖父、外祖母也很孝敬,在外祖父病重期间,每天背着小妹步行七八里路,不辞劳苦的照顾老人,履行女儿的责任。

母亲与义子(树勋)更是爱敬如亲。

由于长年过度劳累,母亲晚年积劳成疾,儿女们都争相孝敬老人。

为了方便治疗,让母亲拥有更好的康复环境,母亲相当多时间在西安小妹家。

小妹敏莲、妹夫甲运无微不至的照管,加上其他姊妹的关怀,母亲晚年的生活质量还是很好的。

每当我们去看望母亲,老人家都再三叮咛我们要做好本职工作,不要过多挂念自己。

并且都要问乡邻、亲朋的生活和身体状况,她用自己作为一个基督教徒的身份,祈祷耶稣保佑每一个人。

母亲啊!每当我们想起您在武汉黄鹤楼上的笑容、长江大桥上的脚步、杨凌大街上的身影、西安未央湖畔的神情、药王庙前的捐款、渭河边上的期盼、富平教会里的敬主,都会增加我们对您无尽的思念。

万斛山含泪念慈容,杨峪坡披绿怀大恩。

此时此刻面对母亲的灵柩,我们大声呼喊:母亲,您是一位既平凡又伟大的母亲!您对亲人和朋友的真挚情感、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生活的执著信念,与天地永恒,与松柏长青!您的后辈们会永远继承您的崇高品德、和睦相处、知恩图报,让良好家风代代相传!母亲啊!您一路走好!您对我们恩重如山,我们永远怀念您!您的子孙后代会常来坟前看望您!愿母亲大人含笑九泉!王水泉、王运全、王发全、王敏莲(女)农历二零一五年三月初二日晚于四儿运水家中。

篇二:沉痛悼念母亲去世祭文沉痛悼念母亲去世祭文崔全英于2013-04-08 17:45:32发表各位长辈、各位领导、各位亲朋好友:今天我们全家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悼念敬爱的母亲不幸病逝,并向她的遗体作最后的告别。

首先,我谨代表全家衷心地感谢各位百忙之中能赶来,和我们一起缅怀我的母亲。

母亲生于1931年,因患疾病于2013年3月25日与世长辞,享年83岁。

母亲的一生平凡而伟大,她勤劳善良、默默无闻,含辛养育了我们兄妹七人成家立业。

母亲教给了我们做人的真理以及面对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用毕生的精力和辛勤的汗水,营造了我们一生享不尽的精神财富和幸福之本。

如今正当我们要深深的报答她老人家的养育之恩、亦享天伦、安度晚年之时,却驾鹤而去,给儿女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思念。

回首往事,我们泪如倾雨,千言万语也难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逝者如斯、痛在生者。

目睹母亲的遗容,往日慈祥的音容笑貌一一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成了我们挥之不去的心痛。

母亲是一位从贫苦中走出的女性,从小就品味了人世的艰辛,过早生活重担的磨练使母亲变得坚强、执着。

在晚年,一直在同病魔做斗争,坚强的为我们支撑着一片天空。

母亲一生养育了我们七兄妹,再生之年非常重视我们的品质教育,她虽然没有读过书、上过学,但却有谆谆教诲,使我们一步一步走向成熟,成了对社会有用之人,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我们永远是母亲的牵挂,母亲永远是我们儿女的灵魂,母亲的恩情我们永远难忘。

生命最后、母亲担心和牵挂的是我们,她舍不得的是爱她的亲人们,舍不得含辛茹苦养育大的子女们。

母亲的一生是淳朴的一生、勤劳的一生、艰辛的一生、善良的一生、柔弱而坚强的一生。

母亲走了,留在我们心中的是无私、是勤劳、是善良,母亲那淳朴的笑容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我们将以母亲为榜样,踏实做事、真诚做人,母亲已安详的离我们而去,我们对母亲的追忆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述,我们将化悲痛为力量,时刻牢记母亲的教诲,做一个正直、诚实、勤奋、坚强的人,不辜负她老人家对我们的期望。

放心吧!亲爱的母亲,我们在世之亲一定会尽心团结友爱,同力维系家族优良的传统,并传承下去,至到永远,愿您老人家在西去的路上一路走好,安息天国。

安息吧!母亲,我们亲爱的妈妈!!!儿子:崔君英崔国英崔战英女儿:崔海英崔祁英崔全英崔琼英篇三:母亲悼念词怀念母亲各位来宾、亲朋好友:感谢你们百忙之中前来为我们的母亲典行。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我们敬爱的母亲逝世。

2013年月日农历(年月日),我们敬爱的母亲因病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84岁。

母亲,您一生勤劳善良,默默无闻、含辛茹苦的抚育我们成人、成才!是您教给了我们做人的真谛、生活的哲理;是您用毕生的精力和辛勤的汗水营造了我们美满的家庭;是您留给我们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和幸福回忆。

如今,正当我们报答您的养育之恩、让您尽享天伦之乐之时,您驾鹤西去!回首往事,我们怎能不泪如雨下,怎能不寸断肝肠?千言万语也难诉思念之情!母亲,您出生书香门第,自幼受到家庭教育熏陶,二十岁与父亲结为连理,白头偕老,共同度过了六十个春秋。

母亲,您的一生是勤劳辛苦的一生。

那是低标准的年代,父亲常年在外工作,祖父母俱已年迈,全家千斤重担落在了年轻的母亲身上。

那年月,家家靠工分吃饭,家中就母亲一个女劳力,一年到头,多半的日子要带着沉重身子去上工。

放工回家,既要伺候祖父母,又要照顾我们。

家里家外、灶前灶后,都是干不完的活。

为了全家人的生活,您早出晚归,夏顶烈日晒,冬受寒风吹,白天在田间地头耕耘收获,夜晚在灯影下为全家缝补衣服。

您用辛劳和汗水换来了全家人的温饱。

您把全部心血奉献给了儿女和老人,您用长满老茧的双手托起了我们这个家。

后来我们进了城,年迈体弱的您一边照料着父亲和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一边还帮助我们带孩子。

安度晚年了,不论走到哪儿都闲不住,还不停地帮助儿女做着做那。

母亲,您为我们真是操劳了一辈子。

母亲,您一生贤惠可亲。

您有一颗菩萨般的心肠。

为人女,您懂得反哺之理,把姥姥和姥爷养老送终;为人媳,您懂得孝顺之道,把爷爷奶奶照顾的周到细致,把婆媳关系处理得非常融洽;为人妻,您恪守为妇之道。

早年父亲在外地工作,顾不上家,是您一人承担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切,把家里安排得井井有条。

父亲调回家乡后,父亲的生活得到了您无微不至的关怀,晨起一杯茶,睡前一盆水,这种生活方式多年来一直坚持着。

一日三餐总要征求父亲的意见,让父亲吃的可口、睡的安心。

父亲每次提起都禁不住热泪盈眶;为人母,大爱无疆,母亲生育了我们六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对上学的观念还是淡薄的,但母亲的心是明净的,不管多苦多累,都要坚持让子女上学,我们没有一个因家庭困难而辍学,个个都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还上了大学,找上了顺心的工作,建立了温馨的家庭。

母亲敢于为子女分担家务,尤其是在照看孩子上学上帮了我们很大的忙,孩子们的成长、上学都与母亲的相伴分不开,孩子们对您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亲情,逢年过节、放学回家都不忘回来探望,表达彼此的牵挂和惦记。

母亲,您把自己全部的爱都给了我们。

母亲,您一生生活简朴。

多年来您和父亲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传统,衣服总是穿了又穿,洗了又洗,内衣领子破了都舍不得扔,有的衣服甚至穿过八、九个春秋。

您自己舍不得买,也不让子女为您买。

穿旧了的衣服也是舍不得扔,或当抹布、或做鞋垫、或做他用。

进城搬家,家里的旧家具,只要是乡里用得着的,您都是送给东家、西家、或亲朋、或邻居,从不轻易扔掉。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这样的传统仍然保持着,残羹剩饭,旧衣旧物,都从不丢弃,或吃完、或接济给乡下需要的人。

母亲,您一生这样做,您也教导我们这样做。

母亲一生任劳任怨。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那特殊的岁月里,父亲被扣上了右派的帽子,我们家因此而受到了牵连。

文革“小将”无论怎样对我们家施以欺凌,母亲都忍气吞声,任他们摆布,母亲相信这世上公道总是有的、真理总是有的、是非总能明辨,后来运动结束,父亲平反,印证了母亲的判断是正确的。

母亲一生很包容。

六十多年的生活中,母亲从不在家里、邻居中言语个人的得失,从不与邻居、妯娌发生争吵,议论是非。

上市场买菜从不与菜贩讨价还价。

母亲的幸福指数不高,要求不高。

我们从未听说过您向我们要求过什么,吃的穿的从来不挑不捡。

您淡泊名利、心如止水、处世坦然。

您以我们今天有这样平静、稳定的生活而感到满足。

母亲一生心地善良。

集体化时期,每到青黄不接,大多邻里乡亲都缺粮断炊,每遇此都能互相接济,共同帮助度过难关。

遇上行乞要饭的外地人,都会顿生怜悯之心,不论生米还是熟面都会施舍一点。

进城后,每次遇上家乡来人都会拉拉家常,问问家乡变化,尤其是对家庭困难、年老体弱、孤寡老人等更是挂念在心,让他们捎去母亲的问候。

母亲,您一生要强。

合作化时期,年轻的母亲是队里的劳动积极分子,生产队劳动,凡事都抢在别人的前面,上水库、拉架子车,跳沟、挖渠等都干着同男人们一样的活,挣的工分在全队最高,让乡亲们既佩服又嫉妒。

母亲,您善于待人。

每次家中来了客人。

您总是热情款待,尽家中所能,把好吃的拿出来供客人品尝,遇到做上好吃的菜肴,都不忘请邻居们尝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