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黑客现象的哲学分析
摘要:黑客是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而产生的,他们精通各种编程语言和系统,擅长it技术,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应用自如。
在今天互联网和计算机系统面对安全威胁速度更快、结构性更强、技术含量更高、破坏性更大的黑客面前行走,如履薄冰。
从哲学的角度出发,以辩证的观点,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剖析黑客现象,从而探讨科学技术和哲学的关系。
关键词:黑客;骇客;哲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8-0148-02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闪速发展,网络公开化、商业化、透明化的进步,使得一批热爱探索,勇于创新的电脑奇才频频出现,黑客就是其中之一。
黑客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黑客技术手段、黑客精神、黑客道德等也在发生着变化,自由与责任、报复与惩罚、崇高与卑微、伦理与放纵、个人权利与社会价值等等的体现与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黑客队伍也开始分化、人员变得杂乱,黑客成了新时代矛盾的体现,黑客到底是正义的战士还是邪恶的魔鬼,这就要通过哲学的分析,对黑客现象作一个辩证的解释。
一、黑客事件及黑客概念
事件一:adrianlamo是历史上五大最著名的黑客之一。
lamo专门找大的组织下手,例如破解进入微软。
他经常发现安全漏洞,并加以利用,然后告知企业相关的漏洞。
事件二:2011年6月,美国花旗银行证实,该银行系统日前被黑客侵入,21万北美地区银行卡用户的姓名、账户、电子邮箱等信息可能被泄露。
事件三:2012年4月20日,中国黑客攻击了菲律宾大学网站,并将“黄岩岛是我们的”等文字打在黄岩岛海域地图上。
据菲律宾媒体21日报道,有黑客攻击了中国数家网站,同时打出了与中国黑客针锋相对的文字。
从这简短的三个事件来看,的确让人对黑客这一特殊人群捉摸不透,人们对黑客行为、黑客现象的评价也就会产生褒贬不一的看法。
不同国家,不同学者对黑客的诠释也各不相同,经过总结和归纳,我认为黑客有广狭义之分。
广义黑客:狂热地探究程序奥秘并能独立撰写程序,精通计算机语言和系统操作,依靠自身所拥有的专业技能和强烈好奇心、创新力去寻找网络中所出现的漏洞和安全隐患。
有一帮黑客人群发现漏洞后,立即通知该网站管理员对其漏洞做修复,对网络安全起保护作用,不去破坏计算机系统和互联网的正常运行,被称作真正的黑客(hacker)。
而另一群黑客发现计算机系统漏洞后,立刻入侵搞破坏,窃取他人隐私、机密等重要信息,有这种不道德、违法甚至是犯罪行为的黑客称作骇客(cracker)。
狭义黑客:主要是指骇客。
利用对计算机的精通和运用,然后对他人电脑进行入侵和破坏,对他人造成人身安全、财产、名誉等危害。
现在大多数人已混淆了真正的黑客含义,即把骇客当黑客。
要想了解黑客、研究黑客,绝不能仅着眼于黑客行为,而必须要埋头探究黑客现象背后的本质,认真解读黑客伦理精神,深刻总结出黑客的人生观、价值观,走进他们独有的哲学世界。
批判地接受黑客给信息时代创造的有价值的科学技术和思维方法,客观地摒弃黑客给信息时代遗留的败俗陋习和功利思想。
二、从黑客现象中引发的哲学思考
黑客一会儿是网络安全卫士、一会儿又变成破坏分子,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里,他们运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对自己、他人、社会及整个世界做出抑或好抑或坏的事情,辩证地看待黑客现象,就不难引发一些新的哲学思考。
(一)网络黑客的存在对社会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黑客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当你防范网络安全漏洞时,你是网络安全人士;当你攻击别人时,你就是攻击者。
和一切科学技术一样,黑客技术的好坏取决于使用它的人。
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漏洞的不断发现促使产品开发商修补产品的安全缺陷,同时也使他们在设计时更加注意安全。
只在计算机系统中驰骋已不能满足现如今的黑客了,他们已把视野投向社会各个领域,微电子技术、遥控技术、生物技术等,且这些技术大多是处于前沿的高新技术。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多样性和军民兼容性,决定了网络战手段的多元性。
其中,黑客的技术将在未来的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怎样使用这柄双刃剑,是个难题,但也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未来的战争注定是电子战、科技战,
黑客是中间一个不轻的砝码。
我们一方面要提高反黑客技术和手段,一方面又要提高自身的黑客技术,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
技术在提高,社会在发展,给黑客提供的技术手段和实施能力越来越强,从而也发展和壮大了黑客力量;黑客能力越强,各个领域的管理者、监控者就越会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能力和措施,从而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带动了社会安全发展。
总之,黑客这把“双刃剑”我们要控制好度,时刻警惕越界。
(二)科学技术的进步应与伦理道德协调发展,努力做到最完美境界——同步发展
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就像工业时代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腾飞,不惜破坏环境,浪费资源来塑造鼎盛的工业年代,之后物种加速灭绝,生存环境受到威胁,以致影响人类自身生存发展。
先发展,后治理还是先整理,后发展的问题由此而产生。
所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伦理道德的关系,不要等到问题出现乃至等到严重畸形不堪的时候才来想办法解决。
如今的黑客已是骇客兴风作浪,在恶作剧、无知、间谍、金钱、利益、报复等等的驱使下,过分依赖,崇拜技术,被技术理性异化而无视伦理道德的规范作用,诱发了道德危机。
对技术应用的过分越轨使用导致道德沦丧,而没有在对人性,道德这方面考虑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最终导致了道德意志的淡漠和道德判断的弱化,造成道德的困惑。
表面上看是技术和社会状态对人的挤压和异化,背
后隐藏着的却是一个有待重新审视的社会制度、道德规范。
人类在发挥其积极作用,创造高度物质文明之时,也同样给道德伦理带来消极的副作用。
所以,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应互相调适,相互规范,以达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三、结束语
人们总认为,真实的世界单调而乏味、压抑而拘束,虚拟的世界丰富而有趣、轻松而自由,于是把在现实世界中所受到的不认可、不优秀、不尊重等情绪投入或发泄在虚拟世界中,殊不知,虚拟的网络世界也会反作用于真实的社会。
通过对诸多黑客现象事件的思考,我们应看到其现象背后的黑客本质、黑客的哲学世界。
黑客文化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对于积极方面,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对于消极方面我们应该重塑黑客精神,规范黑客行为,因势利导,使黑客行为走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促进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志卫.道德黑客是好人[n].深圳特区报,2009-05-02.
[2]孟兰芬.次道德问题讨论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5,(5).
[4]谢文郁.良心和启蒙:真善判断权问题[j].求是学刊,2008,(1).
[5]高宣扬.利科的反思诠释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6]高鸿钧.《黑客帝国》的隐喻:秩序、法律与自由[j].清华
法治论衡,2009,(2).
[7]张洁.解构与黑客——网络世界的挑战[j].科学决策,2007,(2).
[8]王建佳.关于黑客现象的伦理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9]张名章.“黑客”语义的流变及内涵[j].中国科技术语,2007,(1).
[10]张红娟.黑客现象的哲学思考[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10).
[12]何保健.黑客伦理的解读与批判[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6).
(责任编辑: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