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绪论正确认识自我理性对待人生
绪论正确认识自我理性对待人生
a
5
一、 认识你自己(人与自我)
[测试1]who are you ?
•方法:要求学生准备好纸和笔,指导语: “现在,给大家6分钟时间,你们争取
二十次地回答我的问题:你是谁?请把 头脑中浮现出来的答案一一写出来。请 不必有什么顾虑,也不要多加考虑,想 到什么就回答什么,看看一共能回答多 少次。
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
“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会越早享用新的奶 酪。”
a
20
(三)在社会之纬中认识自己
2、要主动出击,懂得抓住机会。
3、把握社会的主流,调整充实自已。
如果我们可以做到这点,可以减免许多烦 恼;可以从众生百相所包含的酸甜苦辣、百味 人生中获得解脱痛苦灵魂的力量;可以早些领 略到希望的曙光。
我要比你做得更好”。 黑色妒忌(伤害性妒忌):“你做得好,
我就受不了”;甚至“你做得好,我就 把你干掉”。
a
19
(三)在社会之纬中认识自己
1、动态地去认识(自我改变,自我创新)
《谁动了我的奶酪》(美 斯宾塞·约翰逊原著): 启示: ①变化总是在发生,“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
淘汰。” ②不畏惧新的变化,尽早适应变化,勇往直前。
a
17
(二)在认识他人中认识自己
3、需注意的两点(两忌):
一忌简单模仿: 二忌妒忌:(参见《培根论人生》之《论
嫉妒》) 妒忌是人的天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我们的妒忌没有无限地膨胀,就在于人 的理性对妒忌的约束。
a
18
(二)在认识他人中认识自己
德国慕尼黑心理学研究人员迪特尔·弗赖
把妒忌分成两种: 白色妒忌(竞争性妒忌):“你做得好,
•如果被试有客观陈述和主观解释,则被试自我 观念是平衡的。偏向一方是不平衡的。
a
7
一、 认识你自己(人与自我)
[测试]who are you ?
••如果主观解释只讲好的----过分悦纳自我 •如果主观解释只讲坏的----自卑感 •如果被试一次没讲未来----缺乏理想自我
a
8
一、 认识你自己(人与自我)
--卡西尔《人论》
“一切真理的精华在于人们最终会认识自
己。” --马克思
a
4
一、 认识你自己(人与自我)
从整个人类来说,认识自我非常重要,
那么,对个体人生来说,要到什么时侯 才会对自我有一个较清醒、客观的认识 呢?孔子回答过这个问题。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 认识你自己(人与自我)
[测试]who are you ?
• 解释:从量上看--被试回答了多少个问题。如果 能写出9--10个问题的答案,则被试可以认为没 有心理障碍;如果只回答7个乃至更少的问题, 这可能是过分压抑自我。
•解释:从质上来看--(1)客观陈述式 -(2)主观解 释式 -(3)中性描述式
不能选择的(人是社会的人) B、身体素质、身材、外貌长相等与遗传相关的
方面(人是自然的人) C、一些难以预料或把握的人生意外;(人生的
偶然性)
a
10
(一) 在自我反省中认识自已
1、分清人生的非选择性(先天规定性)
和可选择性(后天可变性); (2)面对人生的非选择性,应怎么办? 有几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 一忌:明知不可为而偏为之;
自尊、自信、自爱;
(2)自欺。包括回避、投射、合理化几种 情形。
这是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从父亲著作中总 结出来的。她认为人类运用这些自我保 护机制来舒缓自身的压力。
a
15
(一) 在自我反省中认识自已
2、走出自卑、自欺、自负的误区,树立
自尊、自信、自爱; (3)自负:由于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
己,过份夸大自己某一方面的优点,从 而孤芳自赏,狂妄自大,自我满足。
30-44分:自卑的原因在于理想过高。
a
13
(一) 在自我反省中认识自已
2、走出自卑、自欺、自负的误区,树立
自尊、自信、自爱; (1)自卑的误区及摆脱方法: ※自卑缘由测试分析: 45-60分:自卑的原因在于信心不足。 61-75分:自卑的原因在于性格懦弱。
a
14
(一) 在自我反省中认识自已
2、走出自卑、自欺、自负的误区,树立
绪论
正确认识自我 理性对待人生
a
1
一、 认识你自己(人与自我)
我们是人,那么人又是什么?从古到今,
人们在不停地探索、追问这个千古命题: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提问:人是什么?
※人是没有毛的两腿动物;鸡?(柏拉图) ※人是会说话的动物;
a
2
提问:人是什么?
※在中国,远在传说中的炎帝、黄帝时代,就有 人试图回答“人是什么”的问题。《列子·黄帝》 写道:“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 倚而趣者,谓之人。”
※人是由宇宙中的精微元气凝结而成的、有生有 知而且有义的、能思想能劳动的万物之灵; (中国古代思想家)
※人是会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改造自然活动的 高等动物;
a
3
一、 认识你自己(人与自我)
较早对人进行探索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
“斯芬克斯之谜”。
这个谜启示人们:人类认识自己并不容
易。
“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
二忌过分强调先天劣势,怨天忧人,放弃努 力。
三忌在优势面前忘记所以,不思进取。
a
11
(一) 在自我反省中认识自已
2、走出自卑、自欺、自负的误区,树立自
尊、自信、自爱; (1)自卑的误区及摆脱方法:
※自卑缘由测试:
a
12
(一) 在自我反省中认识自已
2、走出自卑、自欺、自负的误区,树立
自尊、自信、自爱; (1)自卑的误区及摆脱方法: ※自卑缘由测试分析: 15-29分:自卑的原因在于环境的变化。
[测试2] “了解你自己”:
•分析: 5分以下,很了解自己,并对自我有相当 的自信; 6-10分,比较了解; 11-15分,无自知之明,在对别人感兴 趣的同时,应多一点关注自已。
a
9
(一) 在自我反省中认识自已
1、分清人生的非选择性(先天规定性)和可
选择性(后天可变性); (1)先天规定性有哪些: A、出生年代、地方、家庭,你的父母,这是你
a
16
(二)在认识他人中认识自己
“每个人最爱的都是自己,但他却更重视别人对自己的 看法,其重视程度要远远超过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奥勒留《沉思录》
1、人是在比较中确立自我的。 2、人是通过特定的群体来认识自我的。
现代学校所有的重要性不在于课堂里
传授的课本知识,而在于所形成的青年 人集团。--费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