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一、留,就是保留不译。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可不翻译,直接保留。

例如“楚人有涉江者。

”这里的“楚”是国名保留不译。

再如“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是官名也保留不译。

二、补,增补,补充原文中被省略的成分以及量词。

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句“从其所……”前省略了主语“他”。

翻译时就应补充出来,译为: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三、调,即调整词序。

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这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词序。

如《童趣》中“徐喷以烟”一句,就应该调整语序理解为“以烟徐喷”,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

四、删,即删除的意思。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

如“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这里的“也”表示肯定语气,没有实在意义。

再如“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中的“而”连接两个动词,没有实在意义。

五、换,即替换之意。

不少的文言词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时应换用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

如“环堵萧然,不避风日”中的“堵”在古文中是墙壁的意思,而不是“堵塞”。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注意特殊句式和特殊词语,努力提高自己的古文涵养。

到那时,我们就一定会得心应手。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豫章文献王嶷,字宣俨,太祖第二子。

宽仁弘雅,有大成之量,太祖特钟爱焉。

起家为太学博士、长城令。

时沈攸之责赕,伐荆州界内诸蛮,遂及五溪,禁断鱼盐。

群蛮怒,酉溪蛮王田头拟杀攸之使,攸之责赕千万,头拟输五百万,发气死。

其弟娄侯墓立,头拟子田都走入獠中。

于是蛮部大乱,抄掠平民,至郡城下。

嶷遣队主张莫儿率将吏击破之。

命田都继其父,蛮众乃安。

时太祖辅政,嶷务在省约,停府州仪迎物。

初,沈攸之欲聚众,开民相告,士庶坐执役者甚众。

疑至镇,一日遣三千余人。

见囚五岁刑以下不连台者,皆原遣。

二千石官长不得与人为市,诸曹吏听分番假。

百姓甚悦。

封豫章郡王,邑三千户。

仆射王俭笺曰:“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穆江汉来苏八州慕义自庾亮以来,荆楚无复如此美政。

古人期月有成,而公自日致治,岂不休哉!”二年春,虏寇司、豫二州,嶷表遣南蛮司马崔慧景北讨,又分遣中兵参军萧惠朗援司州,屯西关。

虏军济准攻寿春,分骑当出随、邓,众以为忧。

嶷曰:“虏入春夏,非动众时,令豫、司强守,遇其津要;彼见坚严,自当溃散,必不敢越二镇而南也。

”是时纂严,嶷以荆州接蛮,虑其生心,令镇内皆缓服。

既而虏竟不出樊、邓,于寿春败走。

寻给班剑二十人。

年四十九,薨。

其日,上再视疾,至薨,乃还宫。

诏曰:“嶷明哲至亲,勋高业始,德懋王朝,道光区县,奄至薨逝,痛酷抽割,不能自胜,奈何奈何!今便临哭。

九命之礼,宜备其制。

敛以衮冕之服,温明秘器,命服一具,衣一袭,丧事一依汉东平王故事,大鸿胪持节护丧事,大官朝夕送奠。

大司马、太傅二府文武悉停过葬。

”(《南齐书·列传·卷二十二》)(1)下列对文章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稳/江汉来苏/八州慕义/B. 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稳/江汉来/苏八州慕义/C. 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穆/江汉来苏/八州慕义/D. 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穆/江汉来/苏八州慕义(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汉武帝时五经每经设一博士,称为“五经博士”。

B. 二千石,汉官秩,又为郡守的通称。

汉代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斗,故称。

C. 薨,死。

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亮,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 衮冕,衮衣和冕,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和礼冠,在重大活动时穿戴用的正式服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萧嶷明于吏治,平定民族纷乱。

田头拟引发蛮族大乱,萧嶷派张莫儿带兵将其击溃,后又令田都继承他父亲的王位,蛮民才平静下来。

B. 萧嶷治政有方,赢得他人称赞。

任豫章郡王时,王俭赞扬他刚到任十余天就让灾民得到了休养生息,并赞这是荆楚地区少有的好政绩。

C. 萧嶷深谋远虑,准确判断形势。

敌军大举进攻,大家对此忧虑。

萧嶷分析只要坚守渡口要道,敌人必然不敢进犯。

最终敌人果然败退。

D. 萧嶷深受器重,皇上多次探询。

发病当天皇上两次探望,直至萧嶷死才回宫。

萧嶷的丧礼规格很高,大臣早晚祭奠,文武官员停下公务送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沈攸之责赕,伐荆州界内诸蛮,遂及五溪,禁断鱼盐②古人期月有成,而公旬日致治,岂不休哉!【答案】(1)C(2)B(3)A(4)①当时沈攸之(向南方蛮族)勒索钱财,讨伐荆州地区的各蛮族部落,于是影响到五溪,禁止五溪一带居民捕鱼、贩盐。

②古人有一个月见成效的,你在十来天里就治理好了,岂不是美事!【解析】【分析】(1)句子意思是:故楚国之地萧条不振,连年多灾,饥民流离失所,实在是需要治理。

你刚刚到任,社会风气一变而为肃敬,江、汉地区的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其他地区的百姓都表示向往。

其中“仍岁多故”中“多故”是一个词语,不能断开,排除A 项;“缉理”译为“治理”,是一个词语,不能断开,排除B项;“甫尔”译为“刚刚到这里”,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故选C。

(2)B项,“月俸百二十斗”错,应是“百二十斛”,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故选B。

(3)A项,“田头拟引发蛮族大乱”错,原文是“头拟输五百万,发气死。

其弟娄侯墓立,头拟子田都走入獠中。

于是蛮部大乱,抄掠平民,至郡城下。

嶷遣队主张莫儿率将吏击破之。

命田都继其父,蛮众乃安”,可见当时田头拟已死,娄侯篡位,头拟的儿子田都逃到僚中,由此蛮族大乱。

故选A。

(4)本题关键词有①责,要求、勒索;赕,钱财;伐,讨伐;及,影响到;鱼盐,名词作动词,捕鱼、贩盐。

②期月,一个月;有成,有成效;旬日,十天;致治,治理好;休,美事。

故答案为:⑴C;⑵B;⑶A;⑷①当时沈攸之(向南方蛮族)勒索钱财,讨伐荆州地区的各蛮族部落,于是影响到五溪,禁止五溪一带居民捕鱼、贩盐。

②古人有一个月见成效的,你在十来天里就治理好了,岂不是美事!【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

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

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附参考译文】豫章文献王萧嶷字宣俨,是太祖的第二个儿子。

宽厚高雅,有成大器的胸襟,太祖非常钟爱他。

起初做太学博士、长城县令。

当时沈攸之向南方蛮族勒索钱财,讨伐荆州地区的各蛮族部落,于是影响到五溪,禁止鱼盐贩卖。

这些部落大怒,酉溪蛮首领田头拟杀了沈攸之的使者,攸之索要赎罪钱千万,头拟送钱五百万,受气而死。

他弟弟娄侯篡位,头拟的儿子田都逃到僚中,由此蛮族大乱,劫掠百姓,直到郡城外。

萧嶷派队主张莫儿带将士击溃他们。

田都在僚地内请求朝廷册封他为王,娄侯惶恐,也归降。

萧嶷在郡狱中诛杀娄侯,命田都继承他父亲的王位,蛮民才平静下来。

那时太祖辅佐朝政,萧嶷决定一切开支从俭,停用府州仪仗迎送物品。

当初,沈攸之想聚集人马,让百姓互诉,士族和平民因罪被押被罚苦役的很多。

萧嶷到任,一天就放了三千余人。

被囚的凡在五年刑期以下而不牵连政事的,都予释放。

因市税又多又重,就重新制定税收牌,把税还给百姓。

禁止多项对商人的征税和苗籍。

二千石俸禄的官长不准直接买卖东西,安排众部曹官吏轮流值事。

百姓很高兴。

封为豫章郡王,食邑三千户。

仆射王俭写信给萧嶷说:“故楚国之地萧条不振,连年多灾,饥民流离失所,实在是需要治理。

你刚刚到任,社会风气一变而为肃敬,江、汉地区的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其他地区的百姓都表示向往,自从庾亮以来,荆楚就没有如此美政。

古人有一个月见成效的,你在十来天裹就治理好了,岂不是美事!”二年春天,北虏侵犯司、豫二州,萧嶷上表派南蛮司马崔慧景讨伐北方,又分派中兵参军萧惠朗增援司州,驻西关。

北虏军渡淮水攻寿春,分骑兵从随、邓二地进发,大家对此忧虑,萧嶷说:“进入春夏以后,不再是敌人用兵的好季节,只要命令豫、司二州坚守重要渡口要道,他们看到戒备森严,会自己溃散,必然不敢越过这两镇向南进犯。

”这时正戒严,萧嶷想到荆州与蛮、蛋接壤,怕他们产生二心,就令防区内都穿宽大的衣服。

最终北虏没有从樊、邓出兵,在寿春败退了。

不久赐给萧嶷班剑仪仗二十人。

当年去世,终年四十九岁。

发病当天,皇上两次探望病情,直到萧嶷死,才回宫。

下韶:“萧嶷明哲而敬亲,在开国的事业中建立很高功勋,德行激励朝廷,光照家国,突然逝世,我悲痛得心如刀割,不能禁受,怎么办呵怎么办!今日临哭,九命礼仪应完备地依制办理。

用衮冕服饰装殓,温明秘器,命服一套,衣一袭,丧事全照汉塞芒玉的旧例,大鸿胪持节监护丧事,大臣早晚祭奠。

大司马、太傅二二府的文武官员都停下公务去送葬。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晋臣,字子远,蜀州人。

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为成都通判。

制置使范成大以公辅荐诸朝,孝宗召赴行在。

入对,疏当今士俗、民力、边备、军政四弊。

试学士院,除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兼右曹郎官。

轮对,论三事:一,无忽讲读官,以仁宗为法;二,责谏官以纠官邪,责宰相以抑奔竞;三,广听纳、通下情,以销未形之患。

又极论近幸,上览奏色动。

晋臣口陈甚悉,至论及两税折变,天感稍霁,首肯久之。

赵雄时秉政,手诏下中书问近幸姓名。

晋臣翼日至中书,执政诘其故,晋臣曰:“近习①招权,丞相岂不知之?”即条具大者以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