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铜币价格
1983版熊猫金银铜纪念币创作任务下达之初,我只是一个参与者,领导要求每位设计师都要拿一个草图,我也拿了一个,侧重表现熊猫亲情,结果送到北京,创意得到了认可。
此时,我才23岁,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毕业还不到两年,也是上海造币厂最年轻的设计雕刻师。
最初设计稿出来,包括后期油土制作、石膏雕刻,整体形式与金币相同,币面分内外两环,外圈上面镌有成色、重量等元素。
样币也试铸出来了。
但最终审定,还是觉得文字对画面有一些“抢”,结果就给去掉了。
这也就形成1983版“熊猫”金币与银币风格的迥异。
1983版熊猫银币创作,是我第一次接触“熊猫”,也是我第一次接触中国现代贵金属币。
那时候,我刚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毕业不到两年,能参与这样的创作,自然非常兴奋,同时,内心里也充满忐忑不安。
体验生活跑得最多的地方,就是上海动物园,拍照啊,写生啊,做了不少观察。
但现实中的熊猫,和你想以画面表现的熊猫,差距是很大的。
即便你有照片,但对它的动作、情绪什么的,不可能抓得那么巧,也不可能指抓得那么好。
所以初期画了多少稿,始终不满意。
后来,厂里一位领导看了,建议我去幼儿园看看,他认为两者有相通之处。
真的连续去了多少天,果然有启发,小孩的感觉,就是熊猫的感觉。
最重要的,是母亲与孩子相处之间的那种细腻情感,让我找到了创作的核心。
熊猫铜币价格如下(仅供参考):
最终形成的画面,为一对母子熊猫。
熊猫妈妈正在啃食青竹,熊猫宝宝待在一边玩耍。
币面之上,我并没有用太多的笔墨。
我认为,真正的能触动人内心的东西,只需要平淡地直白地表述。
币面上的“熊猫”,母亲,我重点描画的,是它的成熟与憨厚;宝宝,则主要强调它的幼稚与乖巧。
母子之间的亲情,就是在这种恬淡的状态中,既真实又浓烈地流露了出来。
熊猫幼崽之左,生有一大一小两棵竹笋。
看似极不经意的一笔,却是有意而为,我想借
此做铺垫与渲染,将大熊猫的舐犊之情,跃然溢于币面。
石膏雕刻是对设计核心理念的再度升华。
过程之中,我也参考了前期拍的一些熊猫照片。
但真实熊猫与艺术熊猫,两者之间距离太大,不可能把生活于野外的熊猫,不做更改地复制于图稿,这就需要艺术化地二度加工。
不仅是形体,还有神态,还有情绪,还有气氛,等等。
当时工艺难点,黑与白色彩的币面表现,陈坚老师他们已经攻克,我走的是一个捷径,直接照搬过来就可以了。
现在看来,我创作的“熊猫”能够获得成功,原因有两条:一,在贵金属币面上表现熊猫宝宝,这是第一款;二,在贵金属币面上表现熊猫母子亲情,这是第一款。
也就是说,熊猫的拟人化,是我的最基本的创作思路,也是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
(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来源爱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