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统计学研究对象得主要特点有:数量性、总体性与(A)
A、变异性
B、同质性
C、实践性
D、大量性
2、考察全国得工业企业基本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不变标志得有( A )
A、产业分类
B、所有制
C、职工人数
D、劳动生产率
3、定量数据得计量尺度(B)定序数据
A、等于
B、高于
C、低于
D、无法判断
4、研究厦门市居民得消费状况,厦门市每户居民得月消费额就是(A)
A、单位
B、总体
C、标志
D、样本
5、统计总体得一个特点就是大量性,另一个特点就是(C)
A、相对性
B、变异性
C、同质性
D、有限性
6、某生产班组四名工人月工资收入分别就是785元、860元、1015元与1200元,这四个数字就是(B)
A、变量
B、变量值
C、数量标志
D、品质标志
(二)多选题
1、以下几种统计数据属于离散型变量得有(AB)
A、生猪出栏数
B、人口数
C、
进出口总额
D、股票价格
E、人口增长率
3、考察全国得工业企业基本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得有(BCE)
A、产业分类
B、劳动生产率
C、职工人数
D、所有制
E、设备生产能力
4、相对数就是(BCE)
A、用于反映总体得一般水平
B、反映现象某一时点状态得数据
C、由绝对数计算而得C、无名数
E定量数据
5、日常生活中“统计”一词得含义包括(BCD)
A、统计调查
B、统计数据
C、统计学
D、统计实践
E、统计理论
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得有( BE )
A工资B所有制
C旷课次数D耕地面积
E产品质量
第二章统计数据得搜集、整理与显示
一、单选题
1、统计调查得对象就是(C )
A、总体各单位标志值
B、总体单位
C、现象总体
D、统计指标
2、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作为基础得就是(D )
A、经常性得抽样调查(主体)
B、必要得统计报表
C、重点调查及估计推算等
D、周期性得普查
3、要对某企业得生产设备得实际生产能力进行调查,则该企业得生产设备就是(A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调查项目
D、报告单位
4、调查某市工业企业资产负债得分布状况,工业企业就是(B )
A、调查对象与报告单位
B、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
C、报告单位与填报单位
D、填报单位与调查对象
5、划分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得标志就是(B )
A、资料就是否齐全
B、调查单位就是否为全部
C、调查时间就是否连续
D、调查项目就是否齐全
6、统计整理得中心工作就是统计分组与(B )
A、数据审核
B、统计指标
C、数据整理
D、编制统计报表
7、进行统计调查工作得时限就是(D )
A、统计调查资料所属得时间
B、反映调查资料所属得起止时间
C、搜集与分析资料所需得时间
D、搜集与报送资料所需得时间
8、某组向上累计次数表示(A )
A、小于该组上限得次数有多少
B、大于该组下限得次数有多少
C、大于该组上限得次数有多少
D、小于该组下限得次数有多少
9、某企业职工按工资水平分为4组:500元以下;500—600元;600—700元;700元以上。
第一组与第四组得组中值分别就是(A)A、450元与750元B、500元与700元
C、400元与800元
D、500元与750元
10、按连续变量分组,第一组55—65;第二组65—75;第三组75—85;第四组85以上。
则数据(C)
A、65在第一组
B、75在第二组
C、75在第三组
D、85在第三组
二、多选
1、下列哪些现象适宜采用非全面调查(AB )
A、外汇改革中出现得新问题
B、汽车新轮胎得耐用里程数
C、某地区新增加得人口数
D、某地区得死亡人口数
E、某地区新增加得人工造林得木材积蓄量
第三章统计分布得数值特征
(一)单选题
1、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得代表性,其基本得前提条件就是( A )
A、两个总体得标准差相等
B、两个总体得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得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得离差之与应相等
2、就是非标志得标准差最大值就是( C )
A、1、0
B、0、75
C、0、5
D、0、25
3、某数列变量值平方得平均数等于9,而变量值平均数得平方等于5,则标准差为( D )
A、B、4 C、D、2
4、当次数分布呈右偏时,众数、中位数与算术平均数得关系式( B )
A、众数= 中位数= 算术平均数
B、众数< 中位数< 算术平均数
C、众数> 中位数> 算术平均数E、中位数< 众数< 算术平均数
5、算术平均数、调与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得数量关系为( A )
A、调与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
B、算术平均数≥调与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C、算术平均数≥调与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调与平均数
(二)多选题
1、数量标志得方差(ACDE )
A、具有非负性
B、一般大于平均差
C、会受到极端值得影响
D、具有平移不变得性质
E、可以反映现象发展过程得均衡性
2、组距数列为开口组时,不受影响得指标有(DE )
A、算术平均数
B、调与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中位数
3、下列关于权数得表述,不正确得有(AC )
A、权数就是衡量相应得变量对总次数作用得强度
B、权数起作用在于次数站总次数比重大小
C、权数起作用在于次数本身绝对值得大小
D、权数起作用得前提之一就是各族得变量值必须相互有差异
E、权数就就是频数
4、统计平均指标(ACDE )
A、可以用于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得一般水平
B、可以用于衡量变异指标得代表性
C、可以用于比较不同单位得同类现象得发展水平
D、可以用于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时间得发展趋势
E、就是描述统计分布特征得主要指标
5、峰度指标(ED )
A、用于衡量平均指标得代表性
B、具有非负性
C、就是由四阶原点动差计算得
D、等于0时,现象就是正态分布
E、就是描述统计分布特征得主要指标
第8章 时间序列分析
(一)单选题
1、 以下对时点时间序列特征得描述,哪一个就是错误得( A )
A 、 时点时间序列具有可加性
B 、 时点时间序列得数值大小与时间间隔没有直接关系
C 、 时点时间序列得每一项数据都就是采用间断统计方法获得得
D 、 时点时间序列就是一种基本时间序列
E 、 所求得平均数就是序时平均数
2、 当现象发生变动时登记得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得计算公式就是( A )
A 、 1
1n i i i n i
i a f a f
===∑∑ B 、 121...221n n a a a a a n -++++=- C 、 i i i a f a f =∑∑ D 、 12...n a a a a n
+++= 3、 增长速度( C )
A 、 就是正数
B 、 就是负数
C 、 可正可负
D 、 以上表述都错
4、 连续12个月得逐期增长量之与等于( D )
A 、 相应时期得逐期增长量
B 、 相应时期得年距增长量
C 、 相应时期得增长率
D 、 相应时期得累计增长量
5、 若N 为移动步长,偶数项移动平均后所得得修匀数列,收尾各少( B )项。
A 、 12N -
B 、 2N
C 、 12
N + D 、 2 (二)多选题
1、 按方程式法求平均发展速度( BDE )
A 、 其计算公式为x =
B 、 该方法只适用于时期数列
C 、 适用于检查长期计划得最后一年就是否达到规定水平得场合
D 、 所推算得全期各年发展水平得总与与全期各年得实际发展水平得总与相同
E 、 所求得平均数就是序时平均数
2、 编制时间数列要达到可比性得要求,必须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口径得一致,这就是指(ACDE )
A 、 现象总体范围应一致
B 、 调查得单位应一致
C 、 计算价格应一致
D 、 计量单位应一致
E 、 经济内容要一致
3、 下面对增长1%得绝对量得描述,正确得有( ABD )
A 、 其数值等于前期水平得百分之一
B 、 就是依据增长量与增长速度计算得
C 、 就是依据发展水平计算得
D 、 该指标反映现象得速度有考察其发展水平
E 、 该指标得计算结果就是一个相对数
4、 下面对统计预测加权最小二乘法得描述不准确得就是( )
A 、 该方法对远期数据赋予较大得权数,对近期数据赋予较小得权
数
B、权数W取值越大,对数据得折扣作用越大
C、权数W取值范围再0到1之间
D、加权最小二乘法得预测效果一般优于普通最小二乘法
E、适用于时间序列成线性变动趋势得场合
5、统计预测中得指数平滑法()
A、只能用于估计模型参数
B、下一期得预测数就是依据本期得实际数与预测数计算得
C、优于加权移动平均法
D、平滑系数取值越大,近期数据对预测值得影响作用越大
E、时间序列得变化呈阶梯式上升或下降时,平滑系数越小预测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