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工安全作业培训

电工安全作业培训

第一章电工基础§1-1 直流电路一、电路1. 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元件的作用电路就是电流所流经的路径。

由电源、负载、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导线组成。

2. 电路图在实际工作中,为便于分析、研究电路,通常将电路的实际元件用图形符号表示在图形中,称为电路原理图,或电路图。

二、电路的欧姆定律1. 电路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电流I(安培)、电压U(伏特)和电阻R(欧姆)U2. 欧姆定律:I =R三、电路的基尔霍夫定律:1)基尔霍夫定律电流定律:对于电路中的任一节点,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必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

即:∑I=02)基尔霍夫定律电压定律:对于电路中的任一回路,沿任一方向绕行一周,各电源电势的代数和等于各电阻电压降的代数和。

∑E=∑IR=∑U 四、电阻的串联电路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上电压降之和,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总电阻)等于电路上各电阻之和。

五、电阻的并联电路特点: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电阻支路电流之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支路上各电阻的倒数之和。

六、电阻的混联电路电路中既有电阻的串联又有电阻的并联。

七、电路的功率与电能1. 电功率就是单位时间内电场力所做的功。

P=UI=I2R=U2/R (瓦特W)2. 电能就是用来表示电场在一段时间内所做的功。

W=Pt3. 焦耳—楞次定律电阻通过电流后所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及通电时间成正比。

即Q = I2Rt (单位:焦耳)§2-1 单相交流电路一、交流电的基本概念1. 交流电:指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动势(电压或电流)。

2. 正弦交流电:指按照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

3.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最大值、角频率、初相角。

第二章触电危害与救护§2-1 触电事故种类和方式一、触电事故种类按照触电事故的构成方式,触电事故可分为电击和电伤。

1.电击:电击是电流对人体内部组织的伤害,是最危险的一种伤害,约85%的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由电击造成的。

主要特征:1)伤害人体内部;2)在人体的外表没有显著的痕迹;3)致命电流较小。

按照发生电击时电气设备的状态,电击可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或称故障状态下的电击)。

2. 电伤:电伤是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分为:1)电烧伤:是电流的热效应造成的伤害,分为电流灼伤和电弧烧伤。

2)皮肤金属化3)电烙印4)机械性损伤5)电光眼二、触电方式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电击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1. 单相触电:单人体直接碰触带电设备其中一相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的触电现象。

2. 两相触电:人体同时接触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两相导体,或在高压系统中,人体同时接近不同相的两相带电导体,而发生电弧放电,电流从一相导体通过人体流入另一相导体,构成一个闭合回路的触电现象。

这种触电最危险(人体承受线电压)3. 跨步电压触电: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接地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流散,在地面上形成电位分布时,若人在接地短路点周围行走,其两腿之间的电位差,就是跨步电压。

由跨步电压引起的人体触电,称为跨步电压触电。

(人的跨距一般按0.8m考虑)§2-2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一、作用机理和征象1.作用机理电流通过人体时破坏人体内细胞的正常工作,主要表现为生物学效应。

电流作用于人体还包含由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

2.作用征象小电流通过人体,会引起麻感、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呼吸困难、血压异常、昏迷、心律不齐、窒息、心室颤动、休克等状况。

数安电流通过人体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烧伤。

二、作用影响因素1. 电流大小的影响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的生理反映和病理反映越明显,引起心室颤动所用时间越短,致命的危险性越大。

按照人体呈现的状况,可将预期通过的人体电流分为三个级别:1)感知电流;2)摆脱电流;3)室颤电流2. 电流持续时间的影响3. 电流途径的影响4. 电流种类的影响1)直流电流的作用2)100HZ以上电流的作用3)冲击电流的作用5. 个体特征的影响三、人体电阻§2-3 触电事故规律一、触电事故季节性明显二、低压设备触电事故多三、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四、电气连接部位触电事故多五、错误操作和违章作业造成的触电事故多六、不同行业的触电事故不同七、不同年龄段的人员触电事故不同八、不同地域触电事故不同§2-4 触电救护一、脱离电源二、伤员脱离电源后的处理1. 伤员的应急处理2. 呼吸、心跳情况的判断:用看、听、试的方法三、心肺复苏法三项基本措施: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人工循环)四、抢救过程中的再判断五、抢救过程中伤员的移动、转院与伤员好转后的处理六、杆上或高处触电急救第三章电工安全工作要求与措施§3-1电工安全工作基本要求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二、配备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三、进行安全检查四、加强安全教育五、组织事故分析六、建立安全资料§3-2 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包括:一、工作票制度1. 第一种工作票填写第一种工作票为:1)高压设备上工作需要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2)高压室内的二次接线和照明等回路上的工作,需要将高压设备停电或采取安全措施的。

第一种工作票格式:P1032. 第二种工作票填写第一种工作票为:1)带电作业和在带电设备外壳上的工作;2)在控制盘和低压配电盘、配电箱、电源干线上的工作;3)在二次接线回路上的工作;4)无需将高压设备停电的年工作;5)在转动中发电机、同期调相机的励磁回路或高压电动机转子电阻回路上的工作;6)非当值值班人员用绝缘棒和电压互感器定相或用潜形电流表测量高压回路的电流。

第一种工作票格式:P1053. 口头或电话命令口头或电话命令时必须清楚正确,值班员应将发令人、负责人及工作任务详细记录在操作记录本中,并向发令人复诵核对一片。

二、工作许可制度1. 工作票签发人:1)资格:2)职责范围:2. 工作负责人:1)资格:2)职责范围:3. 工作许可人:1)资格:2)职责范围:三、工作监护制度规定要求:四、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规定要求:§3-3 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一、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1. 停电2. 验电3. 装设接地线4. 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拦二、在高压设备上工作的安全措施1. 全部停电的工作2. 部分停电的工作3. 不停电的工作第四章电气安全用具与安全标识电气安全用具包括:绝缘安全用具和一般防护用具安全标识包括:安全色与安全标志§4-1 绝缘安全用具1. 基本绝缘安全用具:绝缘强度足以抵抗电气设备运行电压的安全用具。

如:高压——绝缘棒、绝缘夹钳、高压试电笔低压——绝缘手套、装有绝缘柄的工具、低压试电笔等2. 辅助绝缘安全用具:绝缘强度不足以抵抗电气设备运行电压的安全用具。

如:高压——绝缘手套、绝缘鞋、绝缘垫及绝缘台低压——绝缘台、绝缘鞋(靴)、绝缘手套等3.绝缘棒使用的注意事项:(7条)4.绝缘夹钳使用的注意事项:(4条)5.使用高压验电器的注意事项:(4条)§4-2 一般防护用具一般防护用具包括临时接地线(携带型接地线)、隔离板、遮拦、各种安全工作牌、安全腰带等§4-3 安全用具的检验与存放1.日常检查2.定期检查:执行安全用具试验标准3.存放:(6条)§4-4 安全标识一、安全色:表达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国家规定:红色——表示禁止、停止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规定黄色——表示警告、注意黄色——表示指示、安全状态、通行·对比色:使安全色更加醒目的反衬色。

国家规定为黑白两种色。

黑色用于安全标志的文字、图形符号和警告标志的几何图形;白色作为安全标志红、蓝、绿色的背景色,也可用于安全标志的文字和图形符号。

·安全色与其对应的对比色是:红—白、黄—黑、蓝—白、绿—白·电气上用黄、绿、红三色代表u、v、w(A、B、C)三相;涂成红色的电器外壳是表示其外壳有电;灰色的电器外壳是表示其外壳接地或接零;线路上黑色代表工作零线;明敷接地扁纲或圆钢涂黑色;用黄绿双色绝缘导线代表保护零线;直流电中红色代表正极,蓝色代表负极;信号和警告回路用白色。

二、安全标志:提醒人员注意或按照标志上注明的要求去执行。

第五章直接接触电击防护防止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绝缘、遮挡和阻挡物、电气间隙和安全距离、安全电压和安全电源、漏电保护等。

§5-1 绝缘一、绝缘材料绝缘材料的耐热等级表二、绝缘破坏1. 电击穿:绝缘物在强电场作用下被破坏,丧失绝缘性能的现象。

击穿时的电压叫击穿电压,击穿时的电场强度叫材料的击穿电场强度或击穿强度。

2. 热击穿:固体绝缘物在外加电压作用下,由于流过泄漏电流引起温度过分升高的击穿。

3. 电化学击穿:由于游离、化学反应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所导致的击穿。

4. 气体绝缘击穿后都能自行恢复绝缘性能,固体绝缘击穿后不能恢复绝缘性能,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绝缘物也会逐渐“老化”而失去绝缘性能。

三、绝缘电阻1. 绝缘电阻是最基本的绝缘性能指标。

2. 不同设备要求达到的绝缘电阻不同。

3. 吸收比:是从开始测量起60s钟的绝缘电阻R60对15s钟的绝缘电阻R15的比值,一般没有受潮的绝缘,吸收比大于1.3。

§5-2 遮档和阻挡物利用遮档和阻挡物把带电体同外界隔离开来,必须将屏护装置接地或接零。

遮档和阻挡物在技术上必须遵照有关规定进行设置。

§5-3 电气间隙和安全距离一、线路间距·几种线路同杆架设必须保证:1. 电力线路在通讯线路上方,高压线路在低压线路上方;2. 通讯线路与低压线路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5m;3. 低压线路与低压线路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6m;4. 低压线路与10kV高压线路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2m;5. 10kV高压线路与10kV高压线路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8m;6. 10kV接户线对地距离不应小于4.0m;7. 低压接户线对地距离不应小于2.5m;8. 低压接户线跨越通车街道时,对地距离不应小于6.0m;跨越通车困难街道或人行道时,对地距离不应小于3.5m;9. 直接埋地电缆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7m。

二、设备间距附表变配电设备的最小允许距离三、检修间距1. 在低压工作中,人体或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1m;2. 在高压无遮拦操作中,人体或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10kV及以下不应小于0.7m;20—35kV及以下不应小于1.0m;用绝缘棒操作时,上述距离可分别减为0.4m和0.6m。

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装设遮拦。

3. 在线路上工作时,人体或其所携带工具与临近线路带电导线的最小距离,10kV以下不应小于1.0m;35kV者不应小于2.5m。

相关主题